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广东地区蔡家拳拳派的源流演变进行探析.认为,一贯、至善、至悟禅师传授蔡家拳一说并不成立,但三人对蔡家拳确实产生了重大影响,广东蔡家拳的形成与天地会有一定关系;蔡家拳明崇祯时已经成形,其传承已三四百年,但现能够找到的广东蔡家拳拳派历史连续传承时间仅200多年;林春甫在廉江地区蔡家拳拳派中有重要地位,何恩对中山地区蔡家拳拳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地拳师对蔡家拳都进行了革新改造,或将其创编成其他拳种,或被已有拳种吸收,纯蔡家拳的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相似文献   

2.
林徽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除去个人创作外,也是一位文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其在20世纪30年代推动新月派、"京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中国社团流派史上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明代第一次复古运动在刘瑾乱政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德六年至八年,复古派作家殷云霄、郑善夫、孙一元、方豪等四人在吴中地区交游酬唱,成为这一时期复古派席卷宇内、散播弥广的表征。其酬唱之作既有对混乱时局的忧危之念、坎坷境遇下的喟叹勉励,又展现出种种游赏之乐和文人情趣,渗透着寻仙慕道的超脱情怀,响应了七子派的复古主张。吴中酬唱是殷、郑、孙、方等复古羽翼相互砥砺下的真情书写,为复古思潮由京师向地方扩散,提供了新的考察视点。  相似文献   

4.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中以孙犁为代表作家的,反映京、津、冀地区农村生活情趣的文学流派。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定名于1980年在河北举办的"荷花淀"派座谈会上。学界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否具有存在意义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受杨义先生《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启发,从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出发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进行了理论考证。  相似文献   

5.
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江浙一带是明清小说最为盛行的地区。江浙地区的明清小说流派众多,产出丰富,这是由于江浙地区传承已久的吴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赋予了江浙地区的明清小说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使江浙小说在明清之后从古典小说向近现代小说转型,仍能继续发展壮大,其中最著名的流派无疑是鸳鸯蝴蝶派。本文从文风写法、地区特色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以鸳鸯蝴蝶派为样本,详细讨论了江浙地区明清小说对后世小说流派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统手工艺绒花,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工匠精神三者于一身,是中华传统喜庆吉祥文化的瑰宝。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发展的视角,通过系统比较主流南北两派绒花在题材、造型和色彩三个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南北差异背后的商业推动、文化变迁和技艺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比较分析结果,总结展望新时代文化创意嫁接绒花传统手工艺,服务人民大众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全球文化交融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摘要:根据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开展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新时代我国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的形式、局限与路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民俗体育逐渐向着现代竞技体育的方向发展,民俗体育活动增多,形式多样,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存在个别突出,一些项目甚至有颓势现象;2)民俗体育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民俗体育生存的土壤发生改变,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缺乏组织机构,民俗体育无专业指导,民俗体育设施不完善,民俗体育参与者没有持续积极性。要提高对农村民俗体育的认识高度3)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发展民俗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发展农村民俗体育能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4)推动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路径: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民俗体育的内容,通过民俗体育实施农村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们对农村民俗体育项目的认识,加强各环节管理,做到精准扶持,让民俗体育从业者脱贫致富,推动民俗体育项目百花争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小康生活质量。通过对民俗体育项目本身、民俗体育项目发展平台、民俗体育管理、民俗体育从业者四位一体进行研究,多途径探索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发展局限性问题和推进其发展的路径,对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投入信心。就业中的不公平和歧视现象耗费了社会的"正能量",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政府积极做好就业引导、监管和环境营造等工作,努力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渝派地产以重庆主城区楼盘为代表,川派地产以成都地产为代表。重庆地形起伏大,城市发展速度迅猛,生活节奏较快;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地形平坦,城市发展悠久,生活比较悠闲。城市地域差异导致渝派地产与川派地产之间在楼盘建筑风格、地产商发展模式、建筑布局、高端住宅设计意向以及地产规划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无论是渝派地产的"山水特色",还是川派地产的"田园风格",都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构建一个协调的布局,最终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神韵和魅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浪潮中迎来了新机遇,“非遗+旅游”成为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在区域位置、目标定位、地方合作等方面更贴近乡村,对于更好地挖掘和保护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职业教育视为推动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提升、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给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议题和挑战,本文尝试从观念、政策、师资、产教联合等方面破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以期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提升民族地区民族地区人口职业技能水平,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做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态势,科学制定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明晰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合理确立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有效进行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建构,对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结构的优化,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长三角地区的科学、和谐、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推行全方位外交战略需要东北亚的稳定与发展.由于区域合作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以及俄罗斯发展东部地区经济的迫切需要,俄罗斯将积极推动东北亚战略.  相似文献   

14.
旅游消费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但受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通过利用旅游业产业地位指数等五项指数系统评价2000~2018年间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力度及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效果,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相对有限,而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业成长迅速,对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临沧地区的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统治阶级在这一地区大力兴办书院、义学,培养了很多人才,推动了本地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本地教育的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格调理论作为明代七子派最基本的诗学理论之一,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七子派的一些成员在修正和发展格调理论的时候,已经迈进了神韵论和性灵论的门坎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伊斯兰教在开封市区形成了格底目和伊赫瓦尼两教派共存的局面,两派对伊斯兰教在城市地区的发展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和卓有成效的尝试。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城市伊斯兰教也面临发展路径的调适和重新选择。开封市区两教派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融洽协作的模式,对城市伊斯兰教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对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进行研究,从城乡资源配置、体育经费投入、体育锻炼活动、体育社团组织四个方面剖析了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的现状,在 SWOT分析基础上认为京津冀地区实现城乡体育协同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明确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互惠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调节机制;优化“三位一体”的整合机制;推动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衔接和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19.
经学于清代初年开始复兴发展,产生众多经学大师,著作丰硕。吴地作为东部地区文化中心,出现了吴派和常州派两大经学流派,文章试图对吴地经学作一简要概括,并对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我国民族地区(以广西为例)教育的发展问题,认为文化资本欠缺是制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增加文化资本是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