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佐拉·尼尔·赫斯顿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她在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中详细描绘了艾丽斯.沃克所指的三种类型的黑人女性。年幼的珍妮和她的外婆南妮是第一类黑人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须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迫。珍妮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在前两次婚姻中,她是被白人和黑人社会训练成“非凡的”、但内心却遭受“相反本能”折磨的黑人女性。在第三次婚姻中,珍妮获得了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尊重,在小说的结尾,她实现了自我,此时的她是沃克所指的黑人新女性。  相似文献   

2.
女权主义作家艾丽斯·沃克一生致力于黑人妇女的解放,她通过写作试图拯救处于双重压迫中的黑人妇女,在《紫色》中以双性同体的创作理念塑造了多个同时拥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角色,其中以西丽最为典型。西丽在自身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融合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认同并获得解放,成为沃克笔下两性和谐的成功楷范之一。  相似文献   

3.
简·里斯的小说《藻海无边》对《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即安托瓦内特)和罗彻斯特两个形象进行重新解读。既展示了安托瓦内特在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夹缝中无所归属的边缘地位,亦揭示了罗彻斯特被父权社会放逐后的失落与焦虑,从而折射出简·里斯作为一个白种克里奥尔人追求自我属性的艰难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漫长的文学史中,男性文学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女性文学被定义为"边缘"文学。女人在社会中被看做男人的附属和随从,无论在文学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处在"他者"的位置上。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完全是按照男权思想定义的"天使"女性形象,而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展现了女性生存的现实,表达了渴求男女平等与独立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5.
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真实再现了父权制背景下黑人妇女的种种生活境遇.在男性的压迫下,以西莉为代表的女性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意识,最终沦为家庭的奴隶及父权制的帮凶.在西莉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探索的过程中,身边女性的榜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开始了反抗男权压迫、寻求自我的征程.女性不仅依靠自己的才能获得了经济独立,还赢得了男性的尊重,在与男性的和谐相处中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展示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也表达了她对男女两性从对峙走向理解、从而实现和谐生存的美好期盼.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文明史上,女性长期处于被压抑、从属的地位。很多文学作家在创作中思考、探寻解决妇女问题的办法。美国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店员》里塑造了一个敢于在困境中努力追求女性自我和理想的女性形象,值得读者沉思和借鉴。只有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才能构建和谐进步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探索《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如何对传统黑人妇女的模式化形象进行颠覆。主流文学主要构建了四种常见的黑人女性形象:女保姆、女家长、福利母亲和无耻的荡妇。主流文学对黑人形象的歪曲,目的是为了维持黑人女性的从属地位。在彼拉特、瑟斯身上,莫里森颠覆了白人文化中"专制的女家长""顺从的黑人女仆"形象,重塑与还原了黑人女性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印象中,无论是在媒介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还是作为从事媒介工作的女性本身,她们似乎都是处于所谓的边缘地带,成为被"看"或者被"说"的主体.而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的社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体自我价值的界定有四种观点:条件享有含义、能力效用含义、社会承认含义、自我完善含义。四种观点均是对主体自我价值不同方面的揭示,但在主体的现实存在上本来就是同一的,其中最本质的方面是能力效用,故,主体自我价值就是"我"对自己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作为能动主体于历史进步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从文学发展史这一角度来探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主要以下面三个阶段来说明女性如何由客体变为主体:(一)古代文学中,女性主要以创作客体的身份出现在文坛上;(二)现代文学中,女性逐渐作为创作主体出现在文坛上;(三)当代文学中,女性站在创作主体的地位上来描写女性自身。  相似文献   

11.
《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赫斯顿打破了卑贱的黑人妇女形象的固有模式,塑造出一个在二十五年间三次婚姻中不断寻找自我的全新的黑人女性形象珍妮。小说为当代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奠定了框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针对国内文学界对《凯恩河》中艾米丽这一混血儿形象的定义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分析艾米丽从自我迷失到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试图论证艾米丽并非属于被漂白的黑人女性,而是最终拥有了种族觉醒意识并勇敢追求自我身份认同的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13.
黑人女性传统是反映黑人文化及黑人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部分.莫里森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从社会各层探讨研究黑人女性传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与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女性翻译为背景提出了女性身份认同的社会问题。女性一直生活在父权社会的梏桎中,长期受到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歧视。女性以翻译为途径,宣告她们自身的社会价值,体现她们的思想理念,在译作中阐明她们的独立主观意识、独立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并把女权主义的思想理论融入译作中,通过语言表述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改变她们的社会形象,实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和身份认同。该论文最后指出,女性翻译中的身份认同是妇女争取解放,追求女性的自我疆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美国知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深刻地探讨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生存面临的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黑人女性渴望翻越种族歧视的藩篱获得白人文化的尊重;另一方面,她们渴求摆脱性别歧视获得社会的认可。本文通过对《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的四位黑人女性的分析,展示她们进退维谷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女性高等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正受到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目前,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处于世界前列,女性高等教育受到世人的瞩目。战后美国的黑人女性高等教育发展较快,本文对战后美国黑人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以及黑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对中国少数民族女性高等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戏剧起步晚,发展缓慢,影响也远不如黑人小说、诗歌,但也有优秀的作品出现.二战前美国黑人戏剧处于起步阶段,萌生后慢慢地渗透到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去.虽然道路还很长远,但是那些戏剧作品也发出了自己微弱的声音,让人们开始注意到它们.无论是激进的反抗、寻根、寻求自我发展的黑人戏剧,还是相对妥协、缓和的黑人戏剧,其都有着鲜明...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是西方"后"学批评流派中的重要分支,在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观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本和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有着互相关联的批判意识。后殖民主义批评为解读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了有效的文学语境。  相似文献   

19.
《伪满洲国》是一部女性化、个性化的历史小说。它以入世近俗式的描述和琐碎而人性化的历史叙述 ,传达了长期处于历史边缘状态的女性对繁华与毁灭的审视和对文明的质疑与彻悟 ,并且为欲望膨胀的时代提供了自我反省的精神镜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社会赋予男性的自由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社会对女性的限制使得她们处于沉默、缺席及边缘位置。现在,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女性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去女性化现象也逐步凸显出来,本文就此现象在服饰、会话等方面进行逐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