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统的考试方法,往往是“一锤定音”、“一卷定论”;重知识考试,轻能力考查;重笔试,轻口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在整体优化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学科特点,更新分数观念,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查。考试形式实行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考试内容则实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结合,并实行平时考查(单元考查等)、单项考试、学生作业与综合考试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十四中学从1982年起,对植物学科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口试、实物辨认、显微镜使用等形式,全面考查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实践证明,效果良好。这种考试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的积极性。初中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实验性很强的课程。以往的闭卷考试,只注意考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等描述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及显微镜使用等基本技能的考查。从心理学角度考虑,让学生多种器官参加活动,是他们摄取大量感性知识的必要前提。组织学生多观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学习的考查通常以考试的方式进行,好的考试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估,同时也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正确的指引,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好的评价体系。题库与口试相结合的模式能够避免传统考试模式带来的考试僵化等弊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查。本文将从题库和口试相结合的角度对考试进行设计,并结合实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构建一个更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考试,目前存在着重知识考查,轻智能开发;重笔头练习,轻口头测试;重卷面分数,轻实际水平的倾向。 改革小学语文考试,突破口就是克眼“三重三轻”,做到“三个结合”。 一、考查范围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考试要“以本为本”,然而,也应把课外阅读内容适当地划入语文考试范围,比重以不超过30%为宜。课外阅读的考查以平时检查为主,一般凭统计数字评定成绩,也可以通过“智力竞赛”、“读写竞赛”来进行。 二、考试形式要做到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语文口试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平时的教学活动和竞赛活动(如提问、复述、背诵、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考试方法有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三种,可近年来时兴的只有单一的笔试,一张卷子定升降。这种考试方法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我们感到拼音和普通话的技能,笔试考查不了,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笔试考查不了,口算和珠算能力,笔试考查不了。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考试方法作了一次改革的尝试,实行口试与笔试同时并举,分单项进行全面考试。口试项目:语文科有拼音,查字典,用普通话表情朗读,背诵,复述等,数学科有口算、珠算、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口试命题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如语文,低年级以拼音、用普通话朗读、说话为主,三、四、五年级以查字典,朗读,背诵、复述为主。利用早读时间分别进行口试。  相似文献   

6.
考试是了解和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笔者认为,考试内容要尽量做到既考知识点,又考实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过以下几种考查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做法。一、通过口试,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笔者建议改变当下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结果考查模式的侧重点,将重心点从笔试转移到口试上,当然笔者并不排除笔试考查与书面教学,只是从以笔试为主导的考查形式转为以口试为主导的形式上,使口语测试更具强制性,学生能够从实用性、有效性的角度来学英语。在皮姆斯勒语言学习系统的指导下,笔者提出了"有趣、简单、重复"的口语课堂教学原则,希望这种课堂模式,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组织考试与考查时,既要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试和考查的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及听力测试。”在高考试题中,对听力理解能力的检查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广大教师应重视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将汉语考试列入国家统一考试,是俄罗斯多年来对汉语教育和汉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经俄罗斯联邦教育测试研究所的研制,汉语考试试题于2019年面世。试题包括笔试与口试,既考查学生对汉字、语音、语法、中国文化的掌握能力,也考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考查点丰富、贴近生活等特点。同时,在试题中出现的难易程度差异等问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人们一直在批评“应试教育”,似乎是“考试”造成了目前教育的种种问题。但问题是,既有考试,学生乃至老师、家长,谁能不“应”?那么,没有考试行不行?显然也不行。从历史上看,有学习活动,就有考试。《论语》中的“侍坐章”就是孔子对其弟子的一次考试。虽然是口试,不是笔试,但确实是考试。不过,在这种考试中,孔子是鼓励其弟子自由地谈出自己的看法的,他对弟子的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以《论语》中涉及师一弟子问对的记载为素材,分析其中弟子发问,孔子答与不答、如何解答;孔子发问有何特点,对弟子的回答作何表示;弟子对孔子的解答如何反应。从这一侧面窥测孔子施教的生动情景。  相似文献   

12.
《论语》所记孔子关于仕隐问题的言论有自相矛盾之处,这说明孔子的仕隐现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孔子早年对出仕辅政持理智态度,在经历了种神政治坎坷后,晚年的孔子已不再依据理性原则,而是从“义”的理念出发,去面对“乱世该仕该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一书二十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着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我们研究孔子教育哲学思想所依据的主要资料。从《论语》入手分析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内容,特别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好学乐学、立志有恒、锲而不舍、学行结合;道德教育思想,主张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文章从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在高校教师心理素质优化中的作用展开分析,提出了强化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事,除了记录在人们熟悉的《论语》一书中,《孔子家语》一书也是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重要资料。从《孔子家语》中,我们不难想象和察见孔子及其弟子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诸弟子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以及人生际遇。而在诸多弟子中,子贡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子贡是一位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同时又能理解孔子思想,并且能和孔子进行交流的一个人,他能言善辨,勤思善问,能非常准确地理解老师的思想,而且善于思考、提问,非常尊重孔子,同时也处处维护孔门弟子。  相似文献   

16.
春秋称《诗》之风对孔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使孔子重视《诗》的传授,以《诗》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学《诗》目的上,使孔子重视《诗》的政治功用,重视《诗》在伦理教化、性情修养和增长见识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诗、解诗的方式上,孔子也深受《左传》一类解诗性质的引诗的影响。春秋时代人们称《诗》时没有文本观念,而孔子却已具有朦胧的文本概念,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求他们注意《诗》作者的本意。可以说孔子诗教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对春秋时代称《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科举观是矛盾的,他一生都在调和这一矛盾。文章对他的学术论著及教育思想剖析后认为,其矛盾科举观产生的原因是:因科举制度的弊端和考场的舞弊而反对;因儒学的影响和科举为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以其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艰辛地传播他的思想,为中国古代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做出了辉煌的贡献。他以“述而不作”为代表的传播表述方式,使中国文化有了一个永不会被遏制的思维源泉,给中国文化以巨大的活力。正是由于孔子和他弟子的传播思想和传播活动,才使得儒家思想得以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虽经天灾人祸,朝代更迭,仍深刻地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心理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之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成为他们心灵中永远的家园。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孔子通过游说、编纂史籍、兴办私学等方面传播思想、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在长达近50年的教师生涯中,孔子大胆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打出了“有教无类”的招牌,创立儒家学派。他以培养高级治国人才“君子”为教育宗旨,以“六经”为教学内容、广招天下学子,通过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培养了“三千弟子”。终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确不愧为万世师表。孔子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教师精神的最好概括,应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傩仪是中国传统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论语·乡党》中记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从孔子这一举止中不难看出他对“乡人傩”的重视。“阼阶”是宗庙之阶,孔子“立于阼阶”是为了接近祖先,使其不被狂呼奔走的驱傩队伍所惊扰。这一举止与孔子“重祭祀远鬼神”思想相吻合,其背后隐藏的是孔子借驱傩活动缓解民众紧张情绪的张弛结合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