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吉姆老爷》既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与人的孤独,又肯定并赞颂了人类对荒谬的反抗精神以及为寻求生存意义所作的一切努力。本文认为《吉姆老爷》是一部伟大的悲剧。塑造了一个为重获尊严实现崇高而积极反抗荒谬的悲剧英雄一吉姆。吉姆一生顽强奋斗。最后以其悲壮的死确证了人的尊严与意义,振奋起我们的精神,呈现出一种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2.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人公吉姆因一时胆怯,铸成大错,一直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几番退避却无法走出阴影,最终以慷慨赴死实现对道义的担当。吉姆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梦想,吉姆性格中的悲剧因素和社会带给他的重重压力等三个方面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奥尼尔在此剧中主要从精神领域表现人受环境的迫使和自身的不能自己,借人物灵魂的自我挣扎来展开冲突,描述了种族偏见和岐视带的恶果,在人物自我的精神对抗和分裂中完成了吉姆与埃拉两个悲剧性格,人作者在埃拉身上更多体现了种族间通的特殊纠葛,而在吉姆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婚姻本身固有的纠葛、而定切都源于奥尼尔对生活的悲剧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在此剧中主要从精神领域表现人受环境的迫使和自身的不能自己,借人物灵魂的自我挣扎来展开冲突,描述了种族偏见和歧视带来的恶果,在人物自我的精神对抗和分裂中完成了吉姆与埃拉两个悲剧性格。作者在埃拉身上更多体现了种族间通婚的特殊纠葛,而在吉姆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婚姻本身固有的纠葛,而这一切都源于奥尼尔对生活的悲剧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作试图从悲剧的角度,通过对悲剧性格的特点,悲剧性格的指向和悲剧结局的分析来把握巴金的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的代表作《吉姆爷》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中第一部突出的现代主义作品。该书主人公吉姆凭借着对本真自我的追求与现实社会抗争,在英雄主义思想破灭之后以生命的代价诠释了崇高的道德。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解说,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奠定曹禺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不朽地位的主要是他的悲剧作品。从文艺辩证学的角度看,曹禺的悲剧作品有一个共同的艺术支点,即对生命本体及相关的人性、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深刻追询与思考,这个艺术支点在作品中有着具体的、多方面的表现。曹禺悲剧艺术支点的产生有着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8.
苔丝悲剧的美学品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悲,悲剧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其特性尽管集中体现在作为一种文体的悲剧里,但在历史上、生活中、艺术里依然有充分的显现。西方悲剧,从古希腊悲剧到20世纪爱尔兰文艺复兴,各种悲剧文体、悲剧形象、悲剧动作、悲剧氛围,都显示着不同的美学品格,一般说来,按特质区分的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等上品,作为悲剧的正宗,各自有着独特  相似文献   

9.
悲剧,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于悲剧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单从理论上争论是不能解决的,因为悲剧不仅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更有源泉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探讨生活悲剧和艺术悲剧的关系,正确地解释悲剧在社会主义时代存在的原因及其发展的远景。本文拟侧重从艺术悲剧和生活悲剧的关系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西方艺术精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转换是一个从“悲剧”走向“荒诞”的过程。本文旨在提取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美学灵魂作以比较分析,从而揭示这一历史性转换发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追问西方艺术流变的潜在意蕴:以“悲剧”为美学灵魂的西方古典艺术的理性精神、乐观主义气质及艺术形式上的和谐完整性;走向“荒诞”的现代艺术如何以非理性、悲观及破碎裂变的艺术形式向古典艺术发起反叛;从悲剧走向荒诞的这一转换发生的美学、哲学、历史现实原因,及两者共通的美学主脉。  相似文献   

11.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悲剧艺术起源于酒神节庆典的酒神音乐,悲剧是酒神兼梦神型的艺术,悲剧的价值在于以艺术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使生命的痛苦由审美转化为欢乐,生命最终通过艺术而获得拯救。从尼采的悲剧价值论中,我们又能得出对当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伦理视野来规范悲剧的基本内涵,这对西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尼采在反对西方传统道德观念的同时.把悲剧理解为出自生命形而上学的生存游戏。在尼采看来,亚里士多德把悲剧这种伟大艺术定位为一种审美的摹仿活动,导致了西方悲剧精神的没落。尼采认为,真正的悲剧艺术不是人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所进行的审美摹仿活动,而是在生存痛苦的深刻体验中出自生命整体的万物欢唱。  相似文献   

13.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悲剧艺术起源于酒神节庆典的酒神音乐,悲剧是酒神兼梦神型的艺术,悲剧的价值在于以艺术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使生命的痛苦由审美转化为欢乐,生命最终通过艺术而获得拯救。从尼采的悲剧价值论中,我们又能得出对当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以小说造史”的历史小说巨擘高阳,亦是以历史小说营造悲剧的大家。从高阳作品所展现的恢宏画卷中,我们读到了历史,同时读到了民族艰难的悲剧史。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一、透视了高阳笔下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物,分析了帝王、士子、娼女、商贾、侠士等各类人物的悲剧命运、典型意义及其体现的深厚的历史感。二、从铺演历史悲剧的必然性、展现有价值人生的痛苦及于“平常悲剧”中显示悲剧艺术的魅力等三方面切入,探讨了高阳历史小说的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15.
邓志敏 《现代语文》2006,(10):93-94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提出了许多关于艺术的真知灼见。他把悲剧作为最体现他的辩证法的艺术形式,从中提出了典型的个性说和冲突说。这是对悲剧艺术形式的一大肯定,也是对艺术的某些特征的科学把握。但是他的悲剧理论也同他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评论一样,都是建立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厚实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方面给他的艺术理论提供了深刻的哲理背景,正如狄克逊教授说,“黑格尔学说那儿乎不可测的深刻性成了他的悲剧理论威严的屏障”(R328)。  相似文献   

16.
梁英君  杨跃 《文教资料》2014,(21):38-39
康拉德是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吉姆爷》既是其成名作又是其经典。本文旨在揭露小说在后殖民语境下主人公吉姆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及其无法摆脱的人性弱点,是现实主义的不朽之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延续,即自然主义的特征;以现实的笔触彰显了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时期小人物的彷徨、焦虑和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7.
涓生和子君热衷于个性解放,单纯地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从而导致爱情悲剧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生之艰辛,死之悲苦的悲剧结局,能够转化为人们对美的呼唤。本从刘划人物、描写心理、表达思想方面分析了悲剧产生的美感价值——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从而表现了爱情悲剧所具有悲剧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审视一部剧作是不是悲剧,要从悲剧精神和悲剧性人物、主题、情节、冲突、艺术风格与结局进行全面分析。中国戏曲是平民性、娱乐性很强的艺术,长期在“札乐”文化影响下,形成悲喜交集的“中和”的审美趣味和“大团圆”情结,悲喜剧多而悲剧少。在创作实践和概念上,虽有悲剧和喜剧的区别,但并不严格、明晰,缺少悲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生活在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他所创作的戏剧作品被誉为人类戏剧艺术上不可逾越的顶峰之一。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悲剧的成就最高,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莎士比亚剧作的独特风格。从这些震撼人心的悲剧来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立足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从若干方面研究了莎士比亚悲剧艺术的主要特征,希望能够为读者理解莎士比亚悲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红军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1):26-29,37
“反思文学”作品主要内容是回顾建国初期国家和人民的一段坎坷经历,期望人们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我们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走上光明大道,所以此类作品多具悲剧色彩。本文试图从分析悲剧人物形象入手来欣赏一下它们的艺术特色。其中的悲剧人物主要有英雄人物和平凡人物两类。体现出的特点是:追求超越价值,抗争与受难,执著精神。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读者的同时,也以其深刻的思想性令读者抚今追昔,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