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6年5月13日,以著名长篇小说《毁灭》和《青年近卫军》饮誉世界的原苏联大作家法捷耶夫突然开枪自杀。消息传出,世人无不震惊。法捷耶夫正当壮年,并且处于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的鼎盛时期,一直是苏联文坛的高官显贵。他为何要饮弹弃世?这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大问号。然而官方的讣告只简单地写道:“因酒精中毒,在精神抑郁中自杀而死。”这种说法是不能解释其悲剧的。尤其让人生疑的是,据当时第一批赶到法捷耶夫自杀现场的人说,死者的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写有“致苏共中央”的蓝色信封。后来作家肖洛霍夫专门去询问赫鲁晓夫,而赫鲁晓夫坚决否认法捷耶夫留有遗书,这就使得作家之死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我跟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外国人接触,屈指算来已有40年.那是40年前我出版第一本书《青枝绿叶》的时候,正值共青团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将这部短篇小说集做为一份礼品,分赠出席大会的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青年组织代表团.这些代表团中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士,便请大会安排我和他们见面,接受他们的采访.事隔多年俱往矣,我还能记得的是赫鲁晓夫的女婿阿朱别伊,阿朱别伊那时是苏联《共青团真理报》副总编辑兼文艺部主任.通过翻译,我们促膝长谈一个上午.后来阿朱别伊写了一篇访问记,连同我的照片刊登在《共青团真理报》文艺版.阿朱别伊把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带回去,一年后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此书,  相似文献   

3.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我国广大读者所喜爱的读物之一。亚·法捷耶夫(《毁灭》和《青年近卫军》的作者)在1936年写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封信中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现译出供我国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化”这一概念是由爱德华·泰勒提出建立的。他从德国社会思想家们那里摘取了这一术语,表现在他的著名界说里:“文化是这样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传统和被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人所采取利用的其它功能和风俗习惯。”它主要为人类学家和人种学家所发展,同时又为考古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所运用。文化这个概念对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传播性的人类学是很重要的。它被认为是许多显著的特质的结合,这与“文化凝结体”联系在一起;比如,园艺在指定的社会中可能被认作一种“文化凝结体”,各种显著特质的组合,有陈旧的挖掘型棍棒,种植技艺,围栅栏,除草,在场地上举行的宗教仪式,劳动群众的组织安排,对于园地的权利,对于收获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均渐成气候,各种民乐组合此起彼伏,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繁荣景象。而各种形式的民乐组合大都“人多势众”。笔者近日采访到一个名叫“国乐风C·H”的乐队,此组合仅仅两个人。偶然绽放的《玫瑰花》:“国乐风C·H组合”的两位成员来自同一个单位——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他们分别是乐团笛子首席——青年笛子演奏家侯长青和青年琵琶、柳琴演奏家曹杨。在台上,他们是配合默契的搭档;在台下,他们是一对恩爱伉俪。“你们如何想起搞民乐组合的呢?”笔者问他们。热情健谈的曹杨说:“一次,我们在家里练…  相似文献   

6.
在西维吉尼亚州的芒得斯威镇,有个大监狱——西维吉尼亚州监狱。它之所以建在此地,是因为它靠近当时的州府所在地威灵。它建于1866年,使用了129年后于1995年“退休”。退休前,此处关押600多名犯人。1996年,监狱开放为观光旅游景点,吸引不少游客。它曾被美国新闻杂志评为美国500个最佳的参观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南部海滨的日照市出产的黑陶,是中国远古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中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艺术的历史延伸。1936年,考古学家在日照市西北的两城镇地下厚达4米的古文化层中,发掘出了许多细薄而有光泽的黑陶器皿。看来,当时这里的轮制胎艺、烧制技术和接刻、磨光工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蛋壳陶的制作工艺。它表面乌黑光亮,胎薄质坚,造型优美,被中外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的瑰宝”。为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精湛的制陶工艺,近几年来,以青年工艺师邢煤东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于这项事业的年轻人,在文化部…  相似文献   

8.
在纽约的一家美术馆,我的目光被伦勃朗的一幅蚀刻画吸引住了。画面上一个乞丐在暖手盘上搓着手取暖;紧挨着的另一幅则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流亡者。伦勃朗创作了大量类似的蚀刻画和素描。当时荷兰境内到处充斥着乞丐,他们多是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的“30年战争”的牺牲品,另外也有一些是因战争之外个人不幸所致的贫困。作为画家,同时也作为人类的一员,伦勃朗不由得被这些人深深所吸引。从早先他在莱登还是一个青年画家时开始,到在阿姆斯特丹以致以后的时期,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贫困潦倒,乞丐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巴黎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学组织——“梅塘集团”。一群崇尚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青年作家,聚集在盟主左拉的麾下,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自然主义学运动。他们于1880年推出的短篇小说集(《梅塘晚会》,被看作是这个学团体发出的自然主义学运动的宣言。这些青年作家是:阿莱克西、塞阿、埃尼克、于斯曼和莫泊桑。他们以丰富而成功的创作实践,在法国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左拉、莫泊桑是其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0.
法国人民于1789年推翻了旧政权,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著名的“自由、平等、博爱”。而对于法国革命者来说,平等又是三者中最重要的。为了平等,他们宁愿牺牲政治上的自由,当他们接受拿破仑一世的统治时即作出了让步。至于博爱,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他们也同样放弃了,最后总算赢得了法律上的平等。法国人为何渴求平等法国人渴望平等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1789年前旧政府完全不讲平等。贵族和教士是“特权阶层”,他们可以免缴象土地税这样的直接税,大部分赋税是由“第三等级”交付的。第三等级包括农民、手工艺工人、商人和雇用人员。即便在这些人之间,税收也是不平等的。有的省份免征诸如盐税  相似文献   

11.
世纪末情绪是一战后弥漫于欧美,表现为虚无、悲观、颓废、寂寞等情绪的一种时代通病。西方19世纪后半叶以后出现的各种现代主义艺流派,如表现派、达达派、“愤怒的青年”、“迷惘的一代”等等,都是小说家在有感于当时社会的嬗变,本身精神危机加剧的情状下产生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弥漫着孤独、忧郁和寂寞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如何赢得谈判张玉娟编译有个农民把他的马卖给了一个城里人,其售价是当时市价的3倍。这位农民说:“其实这匹马并不值这么多钱,但买主觉得它值。”人们往往认为物品存在一种“客观价值”,即它的“实际”价值。然而事实上,价值是相对人的需求而言的。设想你在收集一套...  相似文献   

13.
谷子 《世界文化》2007,(11):32-33,36
一个“甩到墙上那就是3个洞”、铜豌豆般硬梆梆的名字——“江邦固”——却被一个女人叫了几十年。小时候,她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不像花啊,梅啊,薇啊之类,听名即可定“性”,甚或带出一种美丽。青年了,刚进大学门,因为这个名字被还未谋面的同学质疑:“怎么女生宿舍塞进来个男的?”她多次向父亲“请命”改名字,  相似文献   

14.
公元1731年,英国海军上校罗伯特·詹金斯在从西印度群岛返航途中,被西班牙海岸警卫队拦截,抢走货物,西班牙指挥官还割掉了罗伯特的一只耳朵。罗伯特·詹金斯回到伦敦后,将这一情况报告国王,并把装在皮箱里的耳朵出示给国王,国王当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但在1739年,这只装在皮箱里的耳朵被转到下院传看后,群情激愤。英国便以它为借口,向西班牙宣战,实质是想夺取西印度群岛。这就是有名的“詹金斯耳朵之战”,战争直到1748年才结束,结果双方不分胜负。耳朵引起的战争@承骐  相似文献   

15.
“内向超越”的观念最先是由余英时先生在三十年前提出①,当时他称之为“内在超越”,以与西方的“超越”(tranSCendenCe)观念相较,後者别称为“外在超越”。他指出,无论在中国抑或西方文明,价值源头都被认为是先於天地或超乎人间的:在中国它是“天”或者“道”,在西方则是柏拉图的“理念”或者基督教的“上帝”。  相似文献   

16.
闫立璋 《世界文化》2009,(12):14-16
“愤怒的青年”是20世纪50年代活跃在英国文坛的一群青年作家的总称。更确切地说,它并不是一个文学流派,因为它既无明确的文学纲领,也无固定的文学团体或文学主张。“愤怒的青年”这一名称最初来自新闻记者莱斯利·保罗的同名传记,后来评论家借用该名称指称那些愤世嫉俗的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17.
手帕史话     
今天使用手帕的人们并不知道,手帕是根据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1784年9月23日颁布的命令制作的。他指定“手帕的长与宽必须相等”。解释很简单:椭圆形的手帕当时被视为保守的,而且浪费材料。手帕在传到法国之前已存在很长时间。最早提及手帕是在公元前3世纪,只有希腊和罗马贵族使用它。他们在频繁而且奢糜的宴席间,需要不时地擦汗,因此“发明”了用于擦汗的手帕,叫做“汗巾”。有幸携带汗巾的人,在擦汗的同时,总要偷偷(扌省)鼻涕。早在那个时代,当众(扌省)鼻涕就被视为极其不文明的举动。  相似文献   

18.
郑东军  赵凯  张峰 《寻根》2006,(3):136-139
任村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北部,太行山支脉林虑山北端,周围环山,处于著名人造天河“红旗渠”畔.据《任村志》记载,该村始建于元代至正五年(1345年),当时有任氏兄弟从河北邯郸迁到此地落户,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设立集镇.因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历史上就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战略位置,至今留有许多文化古迹和遗址.抗战时期曾作为八路军总部豫北办事处所在地,红旗渠著名景点“青年洞”、“分水岭”、“洛丝潭”等均在任村境内.  相似文献   

19.
1989年的一天,一位名叫伊丽莎白·威尔逊的英国雕刻研究专家被一个小小的青铜雕刻吸引住了。这个名为《杂耍的人》的铜雕被发现时已在一个花园里沉睡40年而没被人注意,当时它的价钱不过两三千美元。威尔逊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裸体铜雕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雕像,而是一件稀世珍宝。在一个有名的拍卖会上,它卖出了1070万美元的天价。这是当时世界上所有铜雕中卖出的最高价。这件珍品后被洛杉矶保罗·格蒂博物馆收藏。这件稀世珍品的作者是荷兰伟大的风格主义雕刻家德弗里斯(1556~1626)。他出生于荷兰的海牙,早年离家去佛罗伦…  相似文献   

20.
1971年4月,我有幸被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由于当时北外的68届学生还未分配,腾不出校舍给我们这些新同学,所以我们在北外招生老师的带领下,乘上南去湖北沙洋的列车到原外交部“五·七”干校,在那里边学习边劳动一段时间后再返京。到湖北沙洋后,在“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口号下,我和邵云环被学校分配在塞尔维亚语专业学习。记得当时我第一次与邵云环相识和交谈是当我听到学校领导宣布新生所学专业时,由于我对塞尔维亚这个名字根本没有听说过,就问坐在身边的邵云环塞尔维亚是哪里的国家,她非常认真地告诉我塞尔维亚就是南斯拉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