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发掘城市社区易于让居民产生文化认同和情感依归的特性,为忙碌而浮躁的人们提供心灵抚慰和停泊港湾。提高城市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促进城市社区的和谐与进步,势在必行。仲裁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和非诉讼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与人民调解既有区别更有融通,完全可以在城市社区与人民调解对接联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社区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文章在分析高校社区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存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全面、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学生管理混乱等管理体系构建困境,从而提出健全社区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拓展阵地建设等高校“一站式”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制度自建立以来便在纠纷化解方面(尤其是农村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誉为控制矛盾、化解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然而,一方面,农村社会对人民调解的现实需求大,另一方面,农村民众对人民调解的认识程度较浅。这一现实矛盾事实上困扰着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遂本文以新疆某地农村社区为个案,以实地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实践层面论述农村社区村民对人民调解的认知及认可程度,以期对农村人民调解法制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融合的典型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波 《教育探索》2009,(2):137-138
美国在推进高校和社区的融合发展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体现在:建立在法律和政府基础上的公共支持系统、联结学校和社区的基金会模式、高校融合计划、人员全面参与体系以及多元化合作形式等.借鉴美国的经验,构建我国高校与社区教育良性互动的机制,应着力构建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人员参与机制,推动区域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谢昊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183+185-183,185
在当前我国构建"大调解格局"的形势下,公安机关在基层派出所内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解决属于民事纠纷的事件。实现了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的有机结合,经过实践检验",警民联调"机制被证明是解决群众纠纷的有效手段。本文对"警民联调"机制的现状、意义以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延伸社区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人才、技术的优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通过建立高校与社区长效合作的机制,构建社区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曾经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所经历的地位下降、功能弱化的尴尬局面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社会转型期农村道德状况的下降使得农村民事纠纷的产生更为频繁与复杂,人民调解所依据的道德规范的统一性受到破坏,大大削弱了情理在调解中的说服作用。人民调解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良好的道德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分配体系,市场经济下的诚信观念,正确的财富伦理,有效的社区舆论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区心理建设是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社会、健康中国的基础。当前我国社区心理建设刚刚起步,需要整合多方资源以克服各种困难。本校在论述地方高校参与社区心理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后,分析了当前高校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并从组织管理、条件保障、服务推行和考核反馈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参与社区心理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发挥社区在化解民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既是社区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形成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重要内容。但在部分社区的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以人民调解为主导的社区民事纠纷化解机制功能单一,难以妥当应对社区民事纠纷多样性,也难以满足对社区民事纠纷化解机制的多元化需要;因法律对"社区纠纷"缺乏明确的界定,以户籍所在地为主要依据的实践性判断方法,存在回避或排除化解部分社区纠纷,从而消解社区化解民事纠纷功能的根本缺陷;并非科班出身的社区民事纠纷化解人员,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天然不足与信心缺乏,影响了社区民事纠纷化解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建构与社区民事纠纷多样性相适应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正确认识社区化解民事纠纷范围,从制度上解决社区纠纷化解人员的法律知识困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寓社区日趋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体空间,高校德育工作在机制、内容、方法等方面必须实现新的转变.构建社区德育工作体系成为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矛盾形态不断增加,通过传统的调解方式已经不能解决当前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只有在大调解机制下,与传统的人民调解方式相结合,才能解决各种新型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从而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是我国民间调解的法定活动形式。它在解决纠纷、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以及维护社会安定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它的作用日益下降。文章以“诉调对接”为视角,从三个方面,即人民调解的现状,人民调解制度作用日益下降原因以及完善之对策等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制度的里程碑——《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法》的实施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从此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学者们普遍认为,人民调解法作为长期以来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提炼,对于及时、高效、妥善地解决民事纠纷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独立学院蓬勃发展,独立学院以“民、独、优”为代表的办学特征逐渐明晰。“民”即民办机制,这是独立学院在制度创新上的突出贡献。独”即独立管理,这是规范独立学院管理的核心。“优”即优资优质,这是独立学院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浅谈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正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是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一族。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认知能力、价值观和世界观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要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发生的原因在于人民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性,而这也正是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在实践中的困境。只有正确认识人民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性的原因以及并对人民调解协议的本质、现代市民社会追求确定性原则的需求、现有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进行反思,才能找到对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索关于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应注意的问题,希望从其中得出值得借鉴的办法,让往后校园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之路能走得更加平坦顺利。首先分析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体育运动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情况下,高校体育措施对社会开放的现状,接下来探索高校体育措施对外开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高校自身安全,管理以及对外开放所需要收取的费用,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讨论。为了加强市民自身体育锻炼,全面提升生活质量的保证,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只有合理妥善的做好开放工作,才能让高校体育设施对外持续开放。  相似文献   

18.
自1993年上海提出组建社区学院到现在已有20年的历程,伴随着上海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上海社区学院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过程,既面临体制与机制架构之难题,也经历功能定位之困惑,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步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得到稳步的发展。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上海社区学院应怎样发展,应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调解是我国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之演化而来的司法调解在我国目前的纠纷解决机制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因司法实践界对案件调解率的过分追求,导致司法调解的弊端凸显,完善司法调解制度事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人民调解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职业资质与技能,专门从事调解工作并从当地政府获得相应报酬。纠纷类型不断翻新、纠纷复杂化,对人民调解员职业化提出要求并提供了契机。人民调解员职业化是人民调解制度自身发展完善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确保人民调解员人民性的前提下,有条件的法律院校培养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司法行政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民调解员职称评审制度,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财政保障制度是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