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生态伦理是生态伦理学的一种实践方式,它涉及到政治、生态、道德三个方面,是把政治学、生态学和伦理学结合起来的理论形态。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生态伦理在不断创新,20世纪的生态社会主义就是其典型代表,政治生态伦理的价值也一直在创新,其现代价值就是生态政治文明这一新的文明范式的提出。科学地揭示政治生态伦理的思想传统、发展形式和现代价值,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生态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生逻辑。网络政治参与对网络政治生态的效应具有“双刃剑”特点,一方面在提升参与主体的独立性、和谐网络舆论空间、优化政府决策方面,对中国政治生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严峻挑战,如网络政治生态的民意整合存在极大难度,网络政治参与无序化加深从而诱发网络政治生态危机,网络政治参与的娱乐化倾向使网络政治生态更加复杂化等。因而,在媒体深度融合形势下,通过技术赋能、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完善法规监督,优化网络政治参与从而净化网络政治生态,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以传统的生态价值为基础,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不断的改变,进而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做出的一种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有效实现介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的生成是少数民族个体与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并促成个体对其产生认可的一个复杂过程。该文提出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生成经由一个需要产生认同意识、认知推动认同发展、情感内化认同规范、意志调节认同矛盾、行为促进政治认同生成的过程,这也是其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现阶段,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了日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包括生态物质文明和生态精神文明,这是二分法的结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更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当然,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6.
体育不仅具有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功能,还具有个体享用功能,即指学习和参与体育(包括欣赏体育、体育实践以及体育研究等)能够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和幸福,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具体表现为,体育可以满足个体对生活追求的需要,有利于提升个体幸福水平,能为个体道德情感体验提供平台,还能够满足个体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向个体进行理想教育,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各种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各种途径,系统严格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人、组织人、引导人,使其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个体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实质,是人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心理素质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政治生态在其建设的主体、功用、目标等方面与营商环境具有内在关联。汕头和厦门在营商环境优化历程中,政治生态成效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处。两市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具有不小的差距,汕头要缩短差距或超越对方,应做到: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科学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始终把准政治方向,科学引领党外政治生态联动;防范化解政治风险,遵循政治生态发展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清朗政治生态网络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塑造未来的生态社会,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实践的客观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也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高校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针对专、本科学历的学生,但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研究生个体呈现多元化态势,所以有必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阶段正处于停滞不前的情况,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也不完善,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尤其对当代学生的理想观念产生了大的影响。一、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对学生理想观念的影响在理想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消极认识和糊涂观念大体有以下几种:1.理想的个体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必然会增强竞争意识,有些学生只追求个人成名,失去了社会追求的大方向,把个体利益作为实现理想的前提。不少学生把个人将来的工作条件、生活方式作为备斗的目标,于是就过分地强调择业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服从社会分工需要的观念,因而理想的个体倾向性就逐渐突出,甚至误认为这是新形势下正确的理想观。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湖地区围栏封育二十年的高寒草原群落个体植株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了紫花针茅、冰草、早熟禾、猪毛蒿四种优良牧草个体和异叶青兰、披针叶黄华、狼毒三种杂毒草个体在放牧压力下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发现优良牧草个体对长期放牧的形态响应与杂毒草类不一致,优良牧草在长期放牧的条件下表现出“个体小型化现象”,但是杂毒草却是不明显,在地上生物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个体形态变异差异造成了植株个体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的相对改变,各植物种群占有的生态位(资源空间)发生“形变”,优良牧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收缩”,杂毒草类多数种群生态位“扩张”,草原群落中的各种群重新组织,优势种出现更替,是高寒草原群落退化演替在个体水平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安徽自然灾害极其频繁,近代以来更是连年不断.究其原因.既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也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文章认为,自然因素是导致灾害的直接原因,政治、经济因素虽然不会促成某一种自然灾害的直接发生(1938年黄河决堤事件是个例外),但是,腐败的政治、落后的经济,使近代政权既不会在自然灾害发生前的防灾、御灾上有多大作为,也不会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抗灾、减灾上有多大成效,从而加剧了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生态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生态素质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大学生的生态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世界观教育、环境教育以及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使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态度、敏锐的经济触觉,还要有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奥运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新路向;生态文明境域和奥林匹克自身问题域是当下生态奥运出场的两大时代境域;生态奥运的主要标志是生态人际关系的兴起、生态经济刺激、生态奥运文化等内容;生态奥运系统由物质技术层、制度层、心理价值层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学界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困境的探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应对策略.这些研究虽凸显了学界的问题意识,但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必要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来自各领域的困境进行专门研究,以便能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其个性特征结合在一起,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通过群体活动参加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个体的一生,从生到死都是在不同的群体中度过的,他总是群体中的一员,他不仅从属于许多群体,而且在不同的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学校里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群体,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经历、认识、情趣等,大家一起学习,相互交往,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观需要高校正确引导。近年来,我校在生态科技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野出发,提出了大学生科技道德实践养成的生态构建模式:良好的社会生态科技道德环境是重要支撑点;高校进行系统的生态科技道德课程体系设置是先导;大学生个体在实践中接受生态科技道德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数学教育的德育内涵(一)德育的内涵德育即是道德教育,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是指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的道德品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广义的德育是指对客体所进行的关于思想、品行、德性、政治等层面的教育引导。本文研究的数学教育中进行的德育教育是指狭义的对于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导和塑造。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应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首先,塑造个人的政治品格,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教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20.
大道论的生态美学认为,自然在其本真存在的意义上就是原始本真的自然生态美。它乃是大道在自然中隐蔽的敞开,或者说是大道在自然中如实呈现的有无之境。作为整体自然美的天地之"大美"和作为个体自然美的万物之"众美",是本真生态自然美的两种形态。自然有无之境的破裂,造成了本真自然的解体并最终导致了自然的人化和人化自然美的逐步升级。人化自然美是一种非本真非生态的自然美。生态自然美及其有无之境的现代意义在于,启示我们超越出人化自然美的囿限,重新发现和进入自然美的本源之域,在与自然的先天本然的和谐中重建更具本真性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