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人们素有移居海外的习俗。在早期的福建海外移民中,妈祖主要起航海保护神的作用,而当福建移民抵达海外移居地时,他们也把妈祖信仰带到了新的地方,并赋予新的使命,使妈祖宫庙成为联络乡谊、增进感情、共谋福祉的新场所。  相似文献   

2.
山东是妈祖信仰北线传播的重要省份。明清时期山东妈祖庙主要分布在沿海和运河沿岸,未见兴盛,与沿海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明清时期,山东不具备妈祖信仰传播的有利条件,而其中,明清时期兴起于山东的碧霞元君女神信仰是妈祖信仰在山东传播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福建商人尤其是沿海商人,他们作为航海者中一个重要群体,走南闯北,漂洋过海。由于涉海和远离故土的原因,从宋代起,他们就与妈祖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试图就福建商人与妈祖信仰及关系诸问题作初步探讨,这对于进一步拓宽妈祖文化的研究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宋代妈祖信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遍及海内外华人居住区,尤其在中国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妈祖信仰最为活跃.如今妈祖信仰已经成为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文章探讨了妈祖信仰在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火热传播的共同因素,以及从福建莆田传播到台湾的妈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闽台妈祖信仰形成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妈祖文化促进海峡两岸人民感情交流、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妈祖信仰是中国社会中一个极富特色的民间信仰。沿海漕运北上催生了妈祖信仰向北传播,而沿海和运河贸易的发展促使北方妈祖信仰进一步扩展。与南方相比,妈祖信仰的北方传播无论是传播路径、信众来源,还是价值功能都体现出了北方特性。通过简单归纳北方妈祖文化的特点,政府或民间可在今后的倡导和推进工作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针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指出近20多年来,福建的妈祖信仰在传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而莆田在福建妈祖信仰中占有特殊地位。福建妈祖信仰新特点也给台湾民众和社会带来了若干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和民间禁忌历史悠远,二者之间呈现出了相生共存的特征。沿海妈祖信仰的广为传播和发扬表明其于中国民间神灵信仰中的尊贵地位,但在其信仰影响区域下的女性禁忌却与之呈现出鲜明的对比。通过对它们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沿海妈祖信仰和女性禁忌的复杂关系和海洋文明呈现出了强烈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8.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海神信仰,明清时期在位于浙西南山区的处州地区广泛传播。福建籍移民和福建籍处州地方官对妈祖信仰在处州地区的产生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妈祖信仰在传入处州地区后又进行了"本土化"演变,从单一的海神信仰,逐渐演变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信仰。  相似文献   

9.
始于宋代的妈祖信仰,发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历经几代的发展,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沿海地区,妈祖拥有着诸多的虔诚信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有5000多座妈祖庙和2亿多妈祖虔诚信众;随着华人的足迹传播,妈祖信仰不仅从福建传播至台湾地区,而且还走向世界各地。1.妈祖信仰有利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作为辛勤、责任、救死扶伤  相似文献   

10.
简述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在明清官方与民间涉海活动中得到普遍的推崇与信仰;认为晚清时期福建船政、福建海军与北洋海军也崇拜妈祖,并形成一整套祭拜礼仪,这种信仰格局是由福建船政局奠定,波及北洋海军,发挥着精神慰藉与道德教化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黄运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自然山川神、灾害神、水神的崇拜,也有对关帝、文昌帝君等人格神的信仰。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点,官方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园林美学发展史上,《长物志》并不能算一部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著作,但是蕴含在该著中的丰富的园林美学思想、环境设计思想和工艺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晚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态环境,是研究晚明园林审美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闽粤人大量移入台湾。与此同时,他们将闽粤文化、信仰植入台湾并使之传播。"三山国王"就是随着移民迁台而被带入台湾的众多乡梓神明之一。这一神明在台的兴盛与台湾移垦之初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从少年疏放、青年才俊到壮而悔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历尽易代风云中的起伏跌宕.他兼具政治豪情和才子之风流倜傥,深得明末清初的江南士风和艺术文化的熏染,从明末清初的社会风气谈起,透过一个侧面来解读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15.
江西信江流域与浙江、福建二省相毗邻,是明清时期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同时也是江西省市镇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域之一。明清时期信江流域市镇的分布体现了如下特点:基本上以信江水系网络为支架,市镇的密集程度和繁荣程度与水陆交通尤其是水运的便利程度成正比,交通状况是影响本区域市镇分布及繁荣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吴历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爱国遗民,也是中国较早的天主教信徒,其诗歌作为吴历特殊经历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即诗史价值。吴历作为画家,所特有的艺术敏感性和艺术想象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通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初是中国诗歌史上甚为辉煌的时期,以钱谦益为魁首的虞山诗派影响巨大,吴历是常熟人,得钱氏真传,又不为所囿,其诗歌创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在清初诗坛都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是吴语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用吴语创作的白话小说、戏曲、民歌以及研究吴语的专著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明清吴语的宝贵资料。苏州话和上海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考察这两种方言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明清吴语的研究概貌。涉及明清苏沪方言的成果比较丰硕,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共时平面和历史演变研究都有所涉猎。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方言材料使用过狭,方言文字较少有人涉及等。  相似文献   

18.
妈祖是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她作为中国第一女海神,成为沿海广大地区民众及海外华人重要的信仰神明和精神纽带.本文从分析闽台妈祖文化的内涵入手,在详细阐述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闽台妈祖文化氛围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道教"一词属于公共词汇,基本含义乃是"教化之道""道德教化""关于‘道’的教导、教义""‘道’之教说"等,"教派"含义并不明确,宗教性比较淡薄,词性为名词或动词,其具体的对象指谓存在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战国时期墨家用来指称儒家,元明时期又可以指称理学,东汉后期的汉译佛经中用以指称佛教自身、佛教教条、佛教所称外道。东汉后期的道书中开始出现"道教"用例,但是难以信据。南北朝时期在世俗文献及佛道论争的文献中开始出现"道教"与"佛教"对举的用例,但是"道教"一词并非宗教道教的专称。隋唐以后的道书及世俗文献、儒释文献中开始倾向于将"道教"一词作为宗教道教之称,但是亦非宗教道教专称,其他义项及用例并未废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樟林碑刻资料的考察,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樟林社区无论在经济发展、社区聚落变迁,还是在民间信仰、妇女的地位和观念上,均呈现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