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广播电视凭借频道资源稀缺而拥有的垄断被打破,信息传输已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由"一对多"的大众传播转向"一对一"的分众传播.而技术和制度是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媒体的传播观念从"传播者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变,受众的收视需求被看作重中之重。于是,受众的自主性得到了增强,在这种背景下,促进了参与性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媒体的新闻传播理念从传者中心转向受者中心,受众本位思想逐渐确立,转向受者中心,受众本位思想逐渐确立,“三贴近”报道的声音越来越高,的确令人欣慰。但是,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从总体上看,在维护群众利益、反映老百姓呼声和愿望、揭露社会弊病等问题时,有些媒体  相似文献   

4.
程敏 《声屏世界》2016,(12):60-61
从某种意义来说,广播电视传播是以服务受众需求为第一目的,受众甚至掌握着广播电视节目的生杀大权.研究受众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分析受众在收听收视过程中有哪些思维定势效应,对于有的放矢进行广播电视品牌建设与节目研发,对于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具有直接的应用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正>当下,随着新传媒技术发展,特别是以地市级区域受众为主要争夺对象的大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做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守社会责任与追求高收视(听)率、高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城市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本文拟从加强传媒思想政治工作角度,结合福州广播电视集团的具体实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柳长盛 《今传媒》2016,(1):136-137
当今,媒介环境正在巨变,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随之"升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对电视媒体的受众青睐度产生冲击,但其自身的传播弊端也为电视媒体重塑受众认同提供基础,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受众的需求方式进行分析,提供相应对策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金晶 《东南传播》2011,(9):82-83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受众越来越高的观看需求,电视媒体从大众化向分众化传播已是必然趋势,电视传播的内容由合到分,目标受众由广到窄,观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电视分众化时代的到来,满足了观众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保证了长期稳定的收视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传播专业性更强的信息。但是我国的分众化传播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在传播...  相似文献   

8.
曾光 《今传媒》2012,(5):112-113
近年来,"新闻立台"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做好宣传、谋求事业发展的重要共识。广播电视台作为新闻单位,担负着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反映舆情,引导舆论,服务大众的重要社会使命。从广播电视作为舆论宣传阵地的性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受众收视需求出发,"新闻立台"对于地方台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出"新闻立台"的发展口号,无疑是抓住了广电传媒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李薇 《新闻记者》2006,(3):35-36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我国的受众研究正体现出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趋势,以“受众为中心”传播观念的也被媒体大力倡导。但在具体的传播实践中,受众所真正享有的中心地位却有待质疑。由于业界把“受众参与式”节目作为体现“受众为中心”传播观念的主要方式,故笔者从“受众参与式”节目人手,对受众在节目中享有的实际地位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当下,融媒体正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整个新闻媒介体系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受众群体也出现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的分流现象.作为电视媒体重要传播形态的电视民生新闻,在这种新的背景下,欲想保持住既往的收视辉煌,就要以创新的姿态突破当下日渐形成的收视低迷困局. 电视民生新闻收视低迷之困 民生新闻报道在初始阶段,紧紧围绕本土化做文章,注重人本意识,强调发布为百姓群众所关注、并与这部分人群生存、生计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在传播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信息技术,发挥自身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传播画面广的优势,很快拉近了和电视受众的距离.这种新鲜的新闻报道形式,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在社会舆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闻也开始随着从媒体本位论转变为受众本位论,新闻的重点从传播者的角度为中心逐渐变成受众怎样利用媒体信息,从而在媒体的传播现象中获得信息满足,并根据这种媒体新闻来源确定大众传媒的成效,以及之后传媒的走向。基于对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重要性的了解,继而提出了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特色现象,最后总结出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的一系列理论性的介绍,能够对我国目前新闻传媒种种现实能够有更深层次的剖析,对日后研究受众参与媒体的理论上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共广播电视的路应如何走?为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和信息社会的变化,许多公营广播电视机构正在从技术传输模式、内容传播模式和财政来源模式等方面进行一场深入和意义深远的改革,由单一媒体转向多媒体,由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个性化传播,由单一财源转向多元财源。英国作为第一个建立公营广播电视的国家,在这条改革道路上所进行的探索引人瞩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17,(10):60-62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也是媒体加强传受互动、受众介入传播的过程,其互动方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不断改变着传受关系和传播模式.受众需要传受互动的驱动力量,而数字和虚拟现实技术更在需求与满足、现实与梦想之间达成平衡,让人人深度参与互动,获得实现梦想的体验.收视调查已经透露出了市场先兆,未来四种能满足受众拟真体验和自我实现欲望的节目将帮助媒体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从科学技术层面上还是文化理念上,今天的传播已经无可否认地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进入到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就广播电视行业而言,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带来心理变化的文化动因是电视人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超级新闻场》的改革以及前后收视率对比为例,详细研究了受众的文化心理以及这种心理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由"传者本位"到"受者本位",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断催生着电视媒体市场意识的觉醒,强化着为受众服务的传播理念。人们称,电视步入了"观众选择的时代"。然而,当媒体越来越关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把关理论以封闭、单向的渠道模式作为其理论框架,已经不适应自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现状.自媒体传播场域是具有开放性、平等性、竞争性的信息自由市场.在信息市场中,应该采用以受众为中心的营销模式.首先,应满足受众需求以争夺注意力市场,以受众为中心,努力降低受众信息成本,为受众信息消费提供便利性并鼓励受众互动并参与信息生产与传播.其次,应通过诱导受众行为以实现个体规训:从内在因素考虑,通过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导用户欲望;从外在因素考虑,营造群体环境激励或压制用户行为;从营销角度考虑,通过营销行为培育用户忠诚度.  相似文献   

17.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正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广播电视媒体很快就从新兴媒体跻身为"传统媒体"行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同样是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一样,既有其"传统"的貌似过气的一面,但更多的其实还有其能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传统优势"。首先我们应该看到,通过长达30年的培养,广大受众对于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渠道的依赖性仍然存在,这既是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形成了强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频道专业化正是对观众日益细分化的结果.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广播电视实行集团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专业化运作已形成气候,分众化传播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侯雨昕 《新闻传播》2012,(4):232-233,235
随着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仅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面临机遇,同样也对其信息传播功能、方式和受众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冲击。本文通过研究,提出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冲击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