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到管建华,熟悉乒乓球历史的球迷会依稀记得1987年世乒赛那场“让球风波”。正如那段岁月一样,管建华的乒乓人生充满着曲折。为了生活,她曾试图放弃,也选择过离开。辗转过后,乒乓球依然是她生活的重心。如今,女儿管梦圆也成为一名乒乓球选手,延续着她的运动生涯。  相似文献   

2.
何亚 《乒乓世界》2004,(4):i014-i014
我与乒乓球“接上火”缘于中央电视台的CCTV乒乓球擂台赛,从那时直到现在,我的乒乓情结就未断过,如今我与乒乓球一起走过快十年了。在这期间,我感受过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上的豪情万丈;刘国正在大阪世乒赛上的力挽狂澜;马林朝气蓬勃,技术过硬;王皓满身灵气,直拍横打炉火纯青。用“人才辈出”来形容中国乒乓球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许多选手正在当打之时,一些新人已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3.
十年一个轮回.2005.世乒赛第三次登陆中国.来到繁华的上海.来到中国乒乓球的故乡。十年了,“乒坛大姐”王楠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从辉煌顶峰到悬崖低谷.从体验乒乓到快乐乒乓.从激情澎湃到成熟稳重.从刚进国家队的小队员到国家队的顶梁柱.楠姐身上一直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执著精神。对乒乓球的热爱使她经历千山万水,走过风风雨雨.直到现在这种超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陈洁 《乒乓世界》2003,(12):35-35
在众多的“海外兵团”中,广西籍前国手李春丽有点与众不同。她对乒乓球的热爱与日俱增,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1992年她加入了新西兰籍,并在新西兰买了一套房子,但为了打球,她却长年定居日本;在新西兰她有男朋友,但为了打球,她毅然放弃爱情,选择去日本,一去就是十年。如今,40岁的李春丽依然孤身一人。似乎哪里有球打,哪里就是她的家。在9月份的中国公开赛上,她向本刊记者聊起了这些年在国外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真正迷上乒乓球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为抢球台连饭也顾不上吃,因为某个际遇巧合参加了乒乓新团,又缘于乒乓球而结交了一群“死党”,而这些,是你我都曾有过的大学乒乓生活,本文作者大学时是学校乒坛的活跃分子,他讲述了自己对那段时光的深深眷恋之情,谨以此文,献给曾在大学,正在大学的乒乓球迷们。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乒乓世界》2008,(11):140-140
这一期的《乒乓世界》的主题是一个人:王楠。我们尽可以用一切赞美的语言去形容这个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我们也尽可以用一切祝福的话去送给这个美丽、善良、淡定的女人。灿灿收到的信中,有很多来自楠迷。她们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偶像;她们说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和偶像一起经历起起伏伏,为她哭,为她笑,而她的心里都懂。  相似文献   

7.
“好的教练要像一本书。”姚俊羽在2021年底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和她一起在国家队征战过的队友顾若辰问她是一本什么书?姚俊羽回:“《乒乓世界》吧。”作为三亚康特乒乓球俱乐部的创办人和教练,姚俊羽从小时候拿起乒乓球拍起,就没有停止书写自己这本“乒乓世界”。  相似文献   

8.
叶婉 《乒乓世界》2014,(7):128-129
苏红,现任全总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星,曾在辽宁本溪歌舞团参加演出了歌剧《江姐》、《小二黑结婚》、《刘胡兰》、《天涯歌女》等,因1986年荣获第二属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唱法第一名,被调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 也许你只知道苏红风光的“舞台人生”,但自2007年起,苏红同时开始了自己男一段“乒乓生涯”。曾说过“最不喜欢乒乓球”的苏红现在已经离不开乒乓球了,她甚至已经把乒乓球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和演艺事业中,并用她自己的方式不断地将乒乓球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9.
李远飞 《乒乓世界》2008,(7):156-156
那天忽然接到《乒乓世界》编辑的短信、约我写一篇采访乒乓球感受方面的文章,看到短信中说大约两千字,一种“烫手山芋”的感觉立即传遍全身。因为脑子中一片空白,既不知道从何说起,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因为自己给自己的定位.虽然是大乒乓球圈儿的人,但是属于外围和边缘的那一类。然而几个短信回合下来,想想自己采访这个项目也有些年了。  相似文献   

10.
老编与小编     
夏娃 《乒乓世界》2008,(2):141-141
最近几年到全国各地采访乒乓球比赛或者参加活动.我经常被人这样介绍.“这位是《乒乓世界》杂志的主编。”害得我总得更正“是执行主编。主编是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徐寅生。”如果徐主编恰好在场.通常他会补充一句:“夏编,你们叫她‘瞎编’好了。“(冤死了.写了二十多年的乒乓球.我真没瞎编过一句话。天地良心。)  相似文献   

11.
阎密 《乒乓世界》2012,(10):74-74
1939年,何运富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跟大多数那个年代走上乒乓之路的运动员一样,她也是受人影响爱上了这项运动。在从“瞎玩”到“喜欢”,再到把乒乓球变成“终身事业”的过程中,哥哥姐姐算是她的领路人了。当何运富还是个10岁左右的孩子时,喜爱乒乓球的哥哥姐姐就经常带她去打球。  相似文献   

12.
本刊读者讯     
《乒乓世界》2006,(2):I0024-I0024
2005年北京“龙域怀”(第十一届乒协杯)乒乓球公开赛;全乒乓网站北京万泉网友俱乐部举办“迎新年”公开赛;南京老年乒乓国际大赛告捷;安庆市“兴利达怀”乒乓球邀请赛。  相似文献   

13.
一年间,两重天。 去年此时,乒乓球还享受着“国球”待遇,昂然于2008体博会1号“奥运主题馆”;今年。乒乓展区悄声落寞。委身于东4号“综合”球类馆。与独享东3号馆的“网羽”对比鲜明。无独有偶,十天后的乒超签约361°新闻发布会上。CCTV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宣称,横滨世乒赛决赛收视率不到0.5%,乒超十年门票销售仍是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4.
身材高大的郭焱。打起球也有一股霸气。称得上年轻女选手中“技术男性化”的代表人物。于是媒体上便有了“霸王花——郭焱”之称。与郭焱接触过的人。都觉得她非常容易相处。是个性格爽朗的女孩。其实她也有很细腻的一面,关于自己怎样走上乒乓球这条道路,如何刚到国家乒乓女一队便脱颖而出,成长道路中点滴小事都清晰地留在她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5.
马雪健 《乒乓世界》2007,(2):I0015-I0015
有这样一支乒乓球队,队员们曾拥有同一种职业,他们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们桃李满天下;他们将自己的晚年献给了钟爱的乒乓球,他们执着且快乐;在各自岗位上,他们是教授、是专家、是学者;而在球场上,他们是在“乒”博中寻找快乐的“顽童”,是用乒乓点亮生活的强者,是百折不挠的“战士”。他们组成的这支特殊“队伍”就是中国老教授协会乒乓球队。  相似文献   

16.
赵红蕾 《乒乓世界》2012,(5):137-137
2007年10月,我正式成为了一名乒乓球发烧友。因为早些年痴迷绘画,长时间保持站立状态,慢慢落下了颈椎病,疾病发作时按摩留下了很多紫红淤血。在老公和老爸老妈的围攻逼迫下,我乖乖听从医生“宜多静养,少用脑力”的劝告,中西药服用十几疗程后,效果甚微。后来好友兰姐得知我的痛楚,她在双休日强行拉我去打乒乓,长期坚持打球,我的痛疾也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眼里,孔令辉能成为众人心目中的“乒乓王子”,是件顺理成章的事,他有位从事乒乓球教练工作的父亲,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在他父亲孔祥智眼中,儿子并没有超乎寻常的天赋,在儿子成长的道路上,尤其是早期教育上,他花费了太多的心血,不单是严父,而且更是一位严师。普通学员孔令辉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跟乒乓球打交道了。孔祥智每天从幼儿园接了儿子后,总是到乒乓球队的训练馆里去玩上一阵儿。那时孔令辉只是在台子下面钻来钻去,自己跟自己玩捉迷藏,偌大的乒乓馆真像是一个“迷宫”。孔令辉四岁多时转到省政府第一幼儿园,…  相似文献   

18.
秋剑尘,网名Keyshot,简称老K,少日寸曾于北京什刹海体校练习乒乓球,遂成终生乐趣。多年前赴美留学,后在美从事IT业,期间练球不辍,并在专业中文乒乓论坛发表了不少经典贴子,亦曾应邀为《乒乓世界》撰写技焖心得。近年来决意自己创业,在美开设“美国乒乓网”(www.TableTennisUSA.corn)经营乒乓用品。那么,他眼中的美国乒乓球用品市场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5,(12):15-15
一个身高不足1米5的香港小伙子,三个月前,在全国儿童乒乓球锦标赛力压内地选手,荣登全国男单冠军宝座;过去两年,几乎横扫本地和学校赛事,甚至“超级挑战”比自己年长一倍有余的球员仍面无愧色。这位年纪小小便赢得数十奖项的“巨人杀手”,也是个年年考第一的高材生,他的名字,便是喇沙小学的“乒乓神童”——赵颂熙。  相似文献   

20.
读者讯     
《乒乓世界》2009,(6):157-157
黑龙江 哈尔滨第十四届“三益杯”乒乓球大赛于5月1日在春意盎然的哈尔滨拉开战幕。“三益杯”由黑龙江省体育局主办。黑龙江三益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协办。现已成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盛大节日.通过十多年的大赛锻炼.使本地区的业余乒乓爱好者的竞技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吸引了很多外省市乒乓爱好者的加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