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主办的专利侵权抗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于2009年11月30日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是国内最早审理专利案件的法院,也是审理专利案件数量最多的法院,曾多次举办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讨会。一中院的法官为本次研讨会带  相似文献   

2.
《中国专利与商标》2008,(3):104-104
2008年6月3日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以及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共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庭审活动,由中方和美方各自组成审判庭,对同一专利侵权案件作出裁决。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及约翰.马歇尔法学院兼职教授、原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代庭长张广良和美国伊利诺伊北区联邦地区法院首席法官霍尔德曼分别担任中方和美方的庭审法官。  相似文献   

3.
法院受理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占相当的比例并且审理难度较大.鉴于知识产权侵权理论与传统的民事侵权理论有明显的差异,各地法院对法律的理解、适用以及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判定,又存有较大的差异,在这种前提下,需要司法实务界在总结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判例的基础上,探索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判定的规律,以指导司法实践.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普通民事侵权行为对比研究的前提下,结合审判实践,归纳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判定的共同规则.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2009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575件,其中专利行政案件162件,专利民事案件60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48件,其中专利行政案件、5、件,专利民事案件59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9年审理的专利案件不乏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涉及到较多的法律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审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形成了些新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一件专利无效案,在专利复审委员会由通信一处处长挂帅成立五人合议组审理,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由知识产权二庭庭长领衔成立五人合议庭审理,庭审现场一百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这样的盛况,在我国专利历史上是罕见的。本文作者为从业十余年的资深审查员和资深专利代理人,他们对此案的评述颇为精彩。  相似文献   

6.
漫谈调解     
<正>知识产权案件与其他民商事案件一样,法院在审理这些案件时都比较重视调解工作,积极贯彻最高院关于调解的工作部署,但由于知识产权案件本身的特殊性以及知识产权案件当事人并不完全赞同调解,调解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2008年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31件,其中专利行政案件68件,专利民事案件143件。在这些案件的审理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韩国专利法院是亚洲首个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其采取以技术调查官、审理官为核心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以及知识产权民事、行政"二合一"审判模式,推动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专业化和标准的统一化,这为我国现阶段建设知识产权专门法院体系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实行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审判模式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至2018年8月31日期间审理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中支持现有技术抗辩部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支持现有技术抗辩案件比例增加、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涉及现有技术抗辩的比例较高、抵触申请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作为专利不侵权抗辩事由。该院在适用现有技术抗辩制度过程中,贯穿着效率原则。审理涉及现有技术抗辩的专利侵权案件,如果侵权行为不成立,则直接不审查现有技术抗辩是否成立;将被诉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如果被诉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方案相同,则直接认定现有技术抗辩成立。在司法政策学上,该统计结果反映进入诉讼的专利技术创造性不高,同时反映民事侵权诉讼对知识产权的高效保护和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因专利代理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时有发生,如何正确审理此类案件,不仅关系到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而且涉及专利代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对北京各级法院审理的29起专利代理合同纠纷案件进行实证分析,继而提出解决此类纠纷的路径,以期对司法实践及规范专利代理行业健康发展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美国知识产权专家认为,美国法院可能继续延续缩小专利范围的趋势。2009年,美国法院审理专利案件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哪些发明可获得专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销售商商标侵权纠纷案件逐渐增多,且已成为法院商标权纠纷审理的"重头戏"。然而,在这类案件审理中,诉讼主体的追加、侵权销售商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知识产权庭的法官们。不同地区、不同法院由于认识不同,甚至形成结果迥异的判决,严重损害司法权威。而要解决审理中的困境,需要对商标侵权销售商的法律地位进行源头式的解析和探讨。因此,本文在梳理此类案件审理实务中存在的三大难题后,对侵权销售商的行为性质和法律地位一一进行分析和讨论,认定商标侵权销售商的行为属于直接侵权,其与销售商构成竞合侵权关系,在诉讼中具有独立地位,并据此立场,对应三个审理难题,提出追加问题上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权、区分情况判定销售商赔偿责任的免除及承担,以及实务中如何适用新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来确定赔偿数额等司法对策,以求证于同仁,为商标法适用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奉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是创造性智力成果,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在涉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践中,普通审判模式已很难公平、有效地解决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种纠纷。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第45条规定,"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简化救济程序。研究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专门知识产权法庭。研究适当集中专利等技术性较强案件的审理管辖权问题,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充实知识产权司法队伍,提高审判和执行能力。"可见,我国已把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推向了战略的高度,在广东、武汉、上海等地进行推行,部分基层及中级法院成立了知识产权法庭,专门审理有关知识产权的民事、行政及刑事案件,已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11月6日,我国第一家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成立,并开始受理案件。本文将从我国知识产权审判模式的现状、在实践中探索"三审合一"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设想以期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专利与商标》2009,(1):102-102
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依据案件的性质分别由知识产权庭、行政庭和刑事庭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较强,有的案件还同时涉及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需要较多的审判资源,同时由不同的审判庭分别审判也容易造成审判尺度的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广东、江苏、云南、湖北、重庆等省市的法院相继开展了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三审合一的试点工作。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相关规定,要求从2008年12月1日起上海市的基层法院实行三审合一审判模式,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案件是法律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其既涉及法律知识,又和科学技术密不可分。以专门法院的形式来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有利于统一裁判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建设应当以审判机构的专门化、审判人员的专职化和审判工作的专业化为原则,以实现跨区域管辖、合理部署地方知识产权法院、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为目标,顺应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发展潮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期,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五案件的审理中认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新药注册目的使用他人专利,不构成专利侵权。这一认定基本上重申了该法院先前在审理三共诉万胜案中所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被控专利侵权的一方可以在案件审理的同时向专利局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在日前一场侵权纠纷中,日本知识产权高级法院与日本专利局作出了相反的判定,前者先判决专利无效,后者认定修改后的专利有效。  相似文献   

18.
7月6日,受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委托,由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办的“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为期4天的研讨会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1年发布的《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为基础进行了逐条讨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以及来自上海、江苏、四川、山东等全国十余个省市法院的法官及资深律师和专利代理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当前我国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三个层级法院,分别针对一件"防盗门锁"外观设计专利行政纠纷案作出的两审判决以及一个裁定的核心内容。文章进一步结合外观设计法的立法目的、宗旨及保护客体,提炼出判定功能性设计对产品外观设计整体视觉效果影响的标准,有助于在外观设计专利的确权审查和侵权判定实践中,准确把握和考量功能性设计对产品外观设计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称的专利行政诉讼专指不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下称无效决定)及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下称复审决定)、以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提起的行政诉讼,而不包括以国家或地方知识产权局为被告提起的行政诉讼。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全国唯一受理专利行政诉讼案件的一审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