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柳宗元“愚”说的由来 ,一是与愚公谷的典故有关 ;二是因遭贬受辱 ;三是政治不清明。《愚溪诗序》、《愚溪对》与称愚的内在实质是大智若愚的面纱、愤世嫉俗的激辞、长歌当哭的斗争形式。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古文。在文中第一段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此说。大概缘此,编写者在课后练习第三题中设置了“愚公谷典故”选文。这样本是对文章理解以及扩充学生视野有所帮助,但是却由于一些原因使这道练习的设置减色不少,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浅谈拙见。  相似文献   

3.
“愚”人     
汪邦春 《教育文汇》2013,(16):46-46
近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颇有感触。全文着力表现一个“愚”字,人“以愚触罪”,溪也因人而愚。溪与人既同病相怜,又相映生辉,言虽委婉含蓄,情则慷慨激昂。个中情味,怎一个“愚”字了得。  相似文献   

4.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5.
溪水乃自然之物,本无贤愚之辨。可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却渭潇水之上的一条小溪为“愚溪”,不免出人意表。可就是这个有悖于常理的“愚”字却饱含作者的无限辛酸。  相似文献   

6.
一、课文悟读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为他的处境颇为不平的同时,更多的是为文章巧妙的艺术手法而拍案叫绝。古人说:不平则鸣。身处险恶处境中的柳宗元心中的怨恨不能不说,又不敢直接说;牢骚不能不发,又不敢直接发。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和王叔文一样丢掉性命。柳宗元毕竟是散文大家,这一篇《愚溪诗序》作为《八愚诗》的序,借题发挥,巧妙地抒发了心声。文章通篇以“愚”为线索,处处见“愚”,可是到底“愚”在何处呢?阅读文章自然不难找到答案。文中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似乎这“…  相似文献   

7.
《愚溪诗序》课后有一道关于“愚公谷”典故的题目,训练目标是翻译能力。但做过题之后,同学们却大惑不解:为什么说老人是愚蠢的呢?他明明是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是受害者啊,怎么反遭奚落呢?经查原文才知,教材在选用这段文章时没有选全,省略了一小段内容,而省略的部分恰是点题的部分,所以导致学生的不解。现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有柳宗元<愚溪诗序>一文.文中"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一句,点明了名"溪"为"愚"是受了古代愚公谷故事的启发.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愚公谷"故事的内容,课后设置了一道古文今译的练习,选用的是刘向<说苑·政理>中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9.
《愚溪诗序》第1段写愚溪用“愚”字来命名的缘由,其中提到“古有愚公谷”。因此,准确把握愚公谷典故的内涵,深入理解愚公谷命名的缘由,就成为我们体会柳宗元在愚溪命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级必登之阶。该文课后练习节选了《说苑·政理》中关于愚公谷故事的一段。读完节选文字,读者,尤其是学生莫名其妙,普遍产生这样的疑问:老人为什么要把马驹给年轻人呢?愚公谷命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节选的片段如下: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  相似文献   

10.
《愚溪诗序》是唐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所作《八愚许》(已亡佚)的一篇序。细读这篇序,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被贬永州后的心情:凄凉、愤激和无奈。这种心情是他至死不悔的“愚”志的郁结,即正直而满腹才华、极有“利世”的心志与遭受排挤打击后而矢志不渝的操守,无处张扬,无处倾诉,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铸炼他的“愚”志,使他借助笔下的山水一一呈现。  相似文献   

11.
一、移情于景作品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秀美奇异的愚溪景色,而景物描写中汩汩流淌的是作者满腹的心事。文章先写愚溪得名的由来。愚溪本不叫愚溪,只因“予家是溪”,故而名之。不仅如此,作者还索性将沿溪的丘、泉、沟、池、堂、亭、岛等部冠之以“愚”,“成以愚辱焉”,作者借此自嘲自己“不舍于俗”,政治“愚笨”,发泄满腹的激愤。  相似文献   

12.
《愚溪诗序》是一篇托物言志、寓意深远的作品,是作者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的任上所作。全文以“愚”(实则“不愚”)贯穿始终,寄情山水,借写愚溪风光,借评古代“愚者”来抒发自己被埋没受侮辱.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我们透过句句段段、口口声声的“愚”字,读到了作者一腔愤懑和满腹悲情。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永州,从礼部员外郎降为边远司马,而且是“终身不得量移”!前途何在,出头之日何在?作者反复思量,自己所处的社会并不是什么乱世昏君,而是“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究其原因好像只能是自己“愚”了!  相似文献   

14.
一、“八愚”群景今何在。现行高中《语》第三册选用了柳宗元的散名篇《愚溪诗序》。从课得知,柳宗元永州溪居之处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合称“八愚”)之园林群景。当地学生问“八愚”在什么地方,很多老师都“颐左右而言他”。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寻访而不能如愿以偿。这是因为柳子诗直到他死后两百多年才公之于世,所以这批景点对当时人们来说就根本不晓得,因而也就没有认传下来;加之后代人们未看到其能表明“八愚”群景位置的关键一景“愚亭”之所在,所以这座群景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就成了一个谜。  相似文献   

15.
廖颂举 《现代语文》2006,(7):112-113
“愚”作为自谦的用法,争议较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吴小如先生在《长辈对晚辈的谦称》一文指出:“‘愚’字确是以上对下、以尊对卑、以长对幼的所谓‘谦词’,平辈之间是不能用的。……这个‘愚’便是长辈对晚辈的谦称。”俞理明先生在《汉语的谦称“愚”》一文认为:“幼卑对尊长或平辈之间自称用‘愚’,其来已久,是一种更近古雅的称呼。……‘愚’作为自谦用法,开始只用于社交中,并无明显的尊卑倾向,后来通过在结拜、义认等拟亲属关系问的使用,扩展到其它亲属关系之间。”吉常宏先生在《正确使用称谓词》一文提出:“‘愚’字比较复杂一些。它曾用作长辈对晚辈的谦称,又曾是同辈人之间的谦称,还是卑幼者对尊长的自我谦称。人们见仁见智,各执一辞,不能相下。其实,就近代情况看,它的应用界限已经不十分明显,逐渐淡化起来。”  相似文献   

16.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  相似文献   

17.
公元810年,柳宗元因永贞改革失败而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在永州,他借山水解忧,自我解嘲《,八愚诗》便是其中之一。《八愚诗》已亡轶,我们无缘拜读,所幸《愚溪诗序》以一个“愚字”贯穿,再现了作者的心灵,可以指引我们猜测它的思想。《愚溪诗序》中的典故表面上隐晦含蓄、扑朔迷离,客观上却带领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一、言简意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典故的运用简化了作者的语言,借助于典故的丰富含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又借助典故表达作者心中不能直接说出的心事,收到言简意深的效果。“愚公谷”的典故出自《说苑·政理》,愚公以自…  相似文献   

18.
一、移情于景作品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秀美奇异的愚溪景色,而景物描写中汩汩流淌的是作者满腹的心事。文章先写愚溪得名的由来。愚溪本不叫愚溪,只因“予家是溪”,故而名之。不仅如此,作者还索性将沿溪的丘、泉、沟、池、堂、亭、岛等统统冠之以“愚”,“咸以愚辱焉”,作者借此自嘲“不合于俗”,政治“愚笨”,实际是在发泄满腹的激愤。接下来写愚溪特点,“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用的也是移情于景的手法,明写愚溪无用,实际抒发自己不被俗世所容,不被朝廷所用,无法施展才华的愤…  相似文献   

19.
一、细微的观察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事物,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看出美来。”(《罗丹艺术论》)为了能使有限的材料负载无限的情意,作必须通过细微的观察;而读去欣赏这些材料铸成的散作品时,也必须明察秋毫。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愚溪的“爱”:首先给它取了一个虽然不好听,  相似文献   

20.
贬谪之后的刘禹锡,在心理上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反思之前锐意罔顾的处世方式,调整处世策略。他诠释了《庄子》“愚”的处世之道,以之守身全生,正确处理守“愚”与去“智”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以“愚”处世的终极指向是“道”。刘禹锡体认《庄子》之“愚”,在实践意义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将以“愚”处世主动升华到生存的美学维度,但建立在相对意义上的策略调整使他有时陷入自我矛盾的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