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信息科学:新的集成观(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 知识的范围 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组成部分,它们之中的一个可以引导出另一个,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知识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中,“事件”指发生的一件事、一些条件或社会状态的变化。如果我们想要与这些状态或条件打交道,就必须把它表达出来。我们发明“符号”——数字、字母、雕像或图象作为事件的表达。当我们使用一定规则将这些符号组织起来,就产生了“数据”。我们的数字系统和语言都是这样的表述形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屡屡发生。如幼儿园女教师拎起幼儿的耳朵,双脚离地的幼儿惊恐地放声痛哭;给多嘴的幼儿嘴上贴上胶带;向做不出算术题的幼儿扇七十多个耳光……这样的画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震慑着我们的心魂。到底还有多少“虐童”事件没有被曝光,“虐童”只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自己的孩子是否曾在、已经在,或者将在“药儿园”上学等,都成为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而答案我们却不得而知。出现“虐童”事件的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时代》2008,(1):6-6
假做真时真亦假。最近这些年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科技造假事件不断出现,像韩国的“黄禹锡事件”、中国的“水变油事件”等,还有近期闹得沸沸扬扬、至今真相依然躲躲藏藏的“华南虎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打击了公众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你一定还记得去年美国发生的9·11事件吗?由于恐怖分子的劫机毁楼事件,美国机场的安检设备受到了公众的严厉指责。因为,在乘客上飞机之前,所有的行李都曾受到过民航系统的安全检查。然而9·11事件却证明了,这些初步的检查还是能让恐怖分子有机可乘。于是人们问道:“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安检设备?”专家的答案是:“让机器能在1秒钟内认出你来。”在9·11之后,美国在短期内采取了诸如加固驾驶舱门,在飞机上配备武装保安人员等常规方法来加强客机的安全性,但是,所有的专家都认为,真正有效的、更长远的解决之道还是:安装一些更…  相似文献   

5.
朱钦士 《金秋科苑》2013,(15):28-31
A:从表面看上去,这一切似乎都简单明白。可是如果我告诉你,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并不是来自我们吸进的氧气,你一定会觉得奇怪:二氧化碳分子里面的氧原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吸进的氧气又“跑”到哪里去了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要先了解什么是“燃料”,然后再比较火力发电厂和我们的身体在“燃烧”这些“燃料”时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6.
李志生 《情报杂志》1989,8(2):24-26
在情报学研究中讨论到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或作用机理之时,我们都说它是用户的“参谋、耳目、智囊”,给用户解决了“找”的困难,使用户的知识形成了“有序结构”,以及还有“用户培训”,“用户教育”等功能。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来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些说法都把情报工作当成了“先生”,而把情报用户看作“学生”,学生总是从先生那里收益。忘却了我们与情报用户是处在一个系统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在我们给于用户许多好处之时,用户对我们未必不具有某些功能或作用?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例如: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1,(2):67-67
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的我们都知道,高脂肪高热量的“坏”东西耍尽量少吃甚至不吃。然而,要彻底“戒除”这些“坏”东西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其实只要注意食用的方法,“坏”东西也并不是那么“面目可憎”。一些研究甚至发现,只要有节制地利用这些“坏”东西,它们同样有益于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南方证券,闽发证券、“德隆系”企业、“国债回购”、佛山工商银行等事件暴露出的动辄以十亿、百亿,甚至千亿计的资金黑洞说明,这种危险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这些现象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对金融监管进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院士评选开始于1955年,在正常情况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两院”院士评审是科技界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对激励科技人员拼博向上、促进科技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院士评审距离普通人都十分遥远,但是大家对此都十分关心。今年(2007年)又是一个院士评选年,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最终产生的院士会是哪些优秀的科学家。这些候选院士,都在各自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身上都闪现着中国科学家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本期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2007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侯立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时间和频率分部的Scott A.Diddams和Thomas R.O’Brian回答:答案依赖于你如何理解“测量”这个词。对瞬时事件的测量以及对这类事件的记录或推测都很有意思。因此我们建议将原始问题改写为两个新问题:“能够以一定精度测量的最短时间间隔是多少?”和“可以记录或推测的最短暂的事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不断考验消费者的承受力,肉毒杆菌、镉金属等“陌生词”在普通人眼中变得越来越平常。然而,仍有很多人对这些有害物质不了解,为此本期小编整合了今年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与大家一起认识、了解这些老“毒物”。  相似文献   

12.
科闻 《今日科苑》2006,(3):9-13
2005年,科学带给了我们众多惊喜,但是,不少千奇百怪的新闻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2005 年,科学引领着人类迅速发展, 但是,不少乱七八糟的说法也混淆着我们的认知。神秘事件,历来就是科学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不过,这些事件可未必都是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创新的创新     
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面貌以及思维方式。今天无论在喧嚣的城市或者僻静的乡村,无论男女老少都在享用科技创新的硕果。对此我们是否想过,这些令人类梦想成真的“科学奇迹”,哪些是本土的?电灯、电话、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等,这些现代科技的宠儿,它们的“故乡”全在曾被我们祖宗称之为“蛮夷之邦”。虽说科技无国界,谁都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但是,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老是“拿来”,自  相似文献   

14.
刘霞 《金秋科苑》2010,(22):73-76
从清洁煤到设计婴儿,从隐形斗篷到核聚变,从人造肉到核动力太空飞船等,这些吸引人眼球的新兴词语总能稳坐报纸的头版,这些技术的每一次进展都让我们激动不已,但是,每次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就如海市蜃楼一般,“可远观,不可近玩”。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高考招生,都牵动了千万家庭关注的目光。而今年八月关于“北航招生”的事件更是引起了全国上上下下的关注。校长道歉了,招生人员被抓了……一切一切都表明。北航做错了。然而此事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此。我们在关注这件事情本身的同时。更在关注这个事件发人深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南方证券,闽发证券、“德隆系”企业、“国债回购”、佛山工商银行等事件暴露出的动辄以十亿、百亿,甚至千亿计的赉金黑洞说明,这种危险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这些现象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对金融监管进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时代》2007,(4):35-36
按照科学家的统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天都要说上一两句谎话,但我们很少被当面戳穿,因为这些谎话通常都无伤大雅,比如说“路上太堵了”、“这个颜色看上去很适合你”、“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呢”,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8.
础德 《百科知识》2001,(5):32-34
巴斯德说过:“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翻开科学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学家在科学发明历程中走了九十九步,最后离成功只差一步时,却永远失去了发明的机会。回顾这些事件,我们除了遗憾之外,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当今,在人类每天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我们忘记了希望世世代代要繁衍生息下去。这里的“世世代代”不是指200年之后继续生存的人们,而是指1000年或10000年之后仍将继续生存的人们。在这里使用“希望”这个词,是因为我们面临着风险,被称为“生存威胁”的风险——有可能毁灭整个人类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仅是指大型灾难,也指那些可能终结历史的灾难。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世界末日,但是很少有人努力去避免世界末日的发生。此外,人类并不擅长应对那些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的事情,部分原因是人类习惯于可得性启发法——对于所了解的事件,人们往往会过高估计类似事件的发生概率,而对于那些不易记起的事件,人们往往会过低估计其发生的概率。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研究员安德斯·桑德伯格在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撰文,为我们梳理出了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五种事件。但是,有一句话要谨记在心——这张单子上列出的不是最终定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孔子“作歌”和“遇隐”的记载,在从先秦到汉魏的文献中都能看到.这两类题材作为后代对孔子的一种追忆方式,有其文献依据和历史文化根源.不同典籍对同类事件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塑造出同中有异的孔子形象,又体现出这些典籍的不同性质.对孔子“作歌”和“遇隐”故事的叙述虽然具有不同的叙事效果,但目的都在于表现孔子晚年的“不遇”境况及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崇高精神和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