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备受重视,规模不断扩大。可以预计的是,该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将更加紧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将加大。然而现有文献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采用2007年、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再生资源产业的关联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① 再生资源产业前向关联大于后向关联,即对下游产业(如钢压延产品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部门)的支撑大于对上游产业(如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等部门)的拉动;② 再生资源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于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③ 再生资源产业投资效应最强,就业和出口效应较弱,消费效应为零;④ 样本期内,产业关联和宏观经济效应均有所提升。可见,该产业未来的发展势头良好,除了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之外,也将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探讨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强,对自身也有较强需求和依赖,对农业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最弱;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于国民经济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在江苏所有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辐射能力最强,而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拉动作用最大,金融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中影响力系数最低、感应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属于较典型的弱辐射力、强制约性部门.  相似文献   

3.
分别利用Leontief逆矩阵和Ghosh逆矩阵构建增长态归因矩阵,提出完全需求拉动作用和完全供给推动作用的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增长态归因矩阵法可有效地辨识产业动态关联,有助于选择产业关键部门;拉动作用增强的产业主要依赖间接拉动作用,而其他产业则主要依赖直接拉动作用;就推动作用而言也能得到相同结论。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立足于需求拉动,优先发展拉动作用与推动作用均增强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效应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王敏晰 《软科学》2009,23(9):21-24
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我国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中2001~2005年数据重新整合,测算了直接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等一系列经济参数,定量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的关联效应,并对其关联效应进行归类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与相关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以及波及程度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国遥遥领先。运用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模型,就上海、浙江和江苏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和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上海市的现代服务业属于最终需求型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前向联系超过了部门平均水平,后向联系则低于部门平均水平;而浙江和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相对比较弱,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最后就各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各地区现代服务业的相应对策,强化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并应加强长三角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2002及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对上游产业拉动作用较强,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大,但发展的内生动力却仍显不足。因此,应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政策投入,调整结构加快新型文化产业的培育,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中美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关联比例法度量产业间的关联强度,并对中美电子信息制造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及关联强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产业环境的角度探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主要为生产性服务业,且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居多,而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上游产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下游受政府公共采购政策的需求拉动明显,且与高技术产业的关联强度远高于中国。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上游的核心元器件主要依靠进口推动,下游的终端产品主要为出口需求拉动。因此,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其上下游产业环境、市场及政策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和美国的信息化道路有很多的相当点和不同点。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信息化;政府扶持、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等三大推力齐头并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应用蓝海战略理论,采用实证分析的办法,对葡萄酒行业的产品隐性需求挖掘与开发进行了研究。从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葡萄酒消费需求的挖掘,对于塑造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葡萄酒产品需求的开发对促进产品价值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葡萄酒酿造企业与葡萄种植的强产业关联效应,可以拉动我国居民消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能源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10,32(3):478-484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富集省份,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文选择我国西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产业为研究样本,对我国西部能源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对其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虽然都对关联制造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但是石油天然气产业对关联制造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是煤炭产业的5倍;②我国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不同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影响是正的,煤炭产业的影响是负的;③能源产业的繁荣不可避免的对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以及科技的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但是能源产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会带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只要能源产业对制造业正面的技术溢出效应超过负面的"挤出"效应,能源富集地区的"资源诅咒"陷阱还是可以规避的。  相似文献   

11.
物流业具有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的双重属性。从物流业的生产者服务属性出发,利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了浙江省物流业的产业特性及产业关联。研究发现:物流业与生产者的联动发展水平较低;物流业对生产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物流业资本密集型特征明显;物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作用高于其他产业,具有典型的瓶颈特征。基于研究结论,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扩散及集聚效应可以显著拉动区域经济快速成长。随着国家将通航产业纳入当前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环境趋好,该产业将开创出一片新的"蓝海"。本文阐述通航产业的特征、发展通航产业的意义、辽沈地区的发展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沈地区通航产业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红梅  杨美美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122-126,140
产业关联是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内在经济联系规律的重要分析指标,认清不同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对地方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相关分析研究方法,计算出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中6个产业间的相关及偏相关系数,对河北省现代服务业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进行判断分析,选择确定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型产业。数据结果发现: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中各产业间经济互动性较强,金融业处于河北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批发与零售业经济作用最为薄弱,从而论证相关分析在产业关联研究的可行性,同时为河北省产业优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实证研究的虚拟产业集群运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产业集群除具有一般产业集群效应外,还具有自身特有的稳定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在虚拟产业集群形成与运行过程中,政府、内部中间组织、企业3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强关联协同起了关键作用。试图通过山西磁性材料虚拟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并且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5.
产业关联是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内在经济联系规律的重要分析指标,认清不同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对地方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相关分析研究方法,计算出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中6个产业间的相关及偏相关系数,对河北省现代服务业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进行判断分析,选择确定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型产业。数据结果发现:河北省现代服务业中各产业间经济互动性较强,金融业处于河北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批发与零售业经济作用最为薄弱,从而论证了相关分析在产业关联研究的可行性,同时为河北省产业优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产业关联效应的描述分析,基于产业复杂网络构建了由产业关联个体、产业关联层级和产业关联整体构成的关联结构指标。利用国家和山东省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发现化学、金属冶炼加工、交通与信息设备制造、物流和金融等产业关联效应较强,是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和经济基础结构主干产业,体现了我国工业化后期和信息化前期的结构演化特征,但总体上关联效应的区域与产业异质性较强。在"供给侧改革"、"双创"的背景下,我国需以构建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低公共成本的资源获取与转移方式和宽松的成长环境来提升企业和社会大众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为核心,在产业关联层面上"建链"、"补链"和"强链"并重,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产品供给关系、加速传统资源类产业升级和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通过促进产业技术持续创新,从根本上带动产业结构跃升。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工业产业集群辨识与评估的概念框架与理论模型,从产业的集聚能力、关联能力和竞争能力三个方面对中国16个二位码工业行业的集群发展状况进行辨识与评估,并进一步探讨了集群产业链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已具有较强的集群效应,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其他行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中国工业产业集群已由简单、单向、线性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演变成复杂、双向、交织融汇的"产业网"发展模式。因此,为促进中国工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应因地制宜,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合理部署,积极扶持关联行业;转变方式,着力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8.
研发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分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上海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研发产业的投入结构、销路结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感应度及感应度系数等重要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研发产业与相关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和波及程度。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和美国的信息化道路有很多的相当点和不同点。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信息化;政府扶持、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等三大推力齐头并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一国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产业自生能力的提高,还受到产业间深度融合的影响。而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分别利用投入产出表和联立方程模型分析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静态和动态产业关联,实证研究表明:从静态层面分析得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高于制造业对它的推动作用,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与之相反;从动态层面分析得出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之间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而制造业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推动作用高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对其的拉动作用,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之相反。研究发现,静态和动态层面分析一致,基于以上结论,从不同角度对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