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代初期的日本留学生首先在风俗习惯、物价水平、文明程度等方面受到优势的异质文化——西洋文化的冲击。在与西洋文化的碰撞过程中,留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一些留学生放弃了原来的狂热的攘夷思想;一些留学生对留学所在国产生了反感、鄙视、排斥的心理;一些留学生在特定时期发出了"留学无用论"的声音。本文将对日本近代留学史上的这些现象进行文化阐释,以揭示其所以发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
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与中、韩两国联合起草一份允许三国大学相互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学分的框架。日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吸引更多留学生,特别是鼓励更多学生去国外学习。数据显示.近年每年约有8万中国学生和约2万韩国学生留学日本.但日本仅有约1.8万人留学中国.约3000人留学韩国。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最多 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在日本大学和大学研究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最多。日本文部省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升学意愿,而且认为留学比在中国大学学习更好。所以,仅2000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就比1999年增加了6390人,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有一个30万国际学生计划,于2008年由日本政府宣布,目标是提高国际学生来日本留学的数量,从14万人增加到30万人。日本政府希望吸引到优秀国际学生,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日本教育竞争力,促进更好的教学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日本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最热门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日本学生来华留学的比例目前已接近前往美国留学的比例。2012年,大约有2.1万名日本学生在中国留学,比2011年上涨了17.6%。留学中国的日本学生数量在中国国际学生中占第三位。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日本学生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到新疆、甘肃等地院校留学。越来越多的日本大学生选择到中国进行短期学习,时间从8天到一年不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学生前往韩国留学、韩国学生来中国留学的人数都渐渐多了起来,资料显示,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约有1000余名,而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约有18000余名。尽管前往韩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目前不太多,韩国却已经成为中国学生继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之后选择的又一个留学热点。本文就是为打算去韩国留学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留学日本的生活一向被国人认为是十分辛苦的。人们对于留学日本的学生为了生活和付学费,总是要不断打工的印象十分深刻。其实日本政府为了更便于留学生在日本生活,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日本现在许多民间团体也有多种支援留学生学习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绍日本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樱知叶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资深留学顾问提供,进入2003年下半年以来,日本入国管理局提升了日本留学签证的把关尺度,2004年赴日留学的签证率有所下降,赴日学子因而面临严峻的局面。 其主要原因: 1.在日留学生已达到日本文部省计划的招收海外留学生的人数,现已达到13万人; 2.在日留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某些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基于以上两点,日本政府做出了相应的留  相似文献   

8.
曹靓 《历史学习》2004,(10):5-5
《历史学习》2003年第10期刊登了雷老师《浅析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东渡日本的原因》一文,文章对广大中国学生负笈东渡留学日本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分析。但留学日本和日本接收中国留学生本应是问题的主、客观两个方面,而文章对后者没有提及。为使广大读者对20世纪初负笈东渡留学日本这一历史现象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笔者愿就后一原因做一简要补充说明。从表面上看,20世纪初日本政府广泛吸收中国留学生,公开宣扬是为了中日睦邻,倍敦友谊。而实际上,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后,一方面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另一方面推行军…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近代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10周年。在纪念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发展中日留学生交流工作、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健康发展,现就中日两国留学生交流,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留学生交流情况稍做回顾和展望。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中日间的留学生交流开始于距今约1300多年以前,也就是中国的隋唐时代、日本的天平年间。那时主要是日本人到中国留学。阿倍仲麻吕、弘法大师空海和尚、吉备真备、井真成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们,通过在唐朝学习经文、建筑技术、绘画、书法、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总数已达到12万人。在日的外国留学生以中国学生为多,约有8万人,占留学生总数的70%。另外,在日本语学校就读的就学生总数约有5万人,其中中国就学生近4万人。也就是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和就学生的人数超过了10万人,中国成了日本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  相似文献   

11.
近代政治、经济等制度环境的变迁促成了近代贵州金融制度的变迁。近代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网络的建立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提高了金融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业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建设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晚清的贵州人文生态环境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呈封闭、落后状态。19世纪末,严修和李端菜是贵州力倡西学的有力播种者和传播者。但因为贵州此时的新式教育依旧步履蹒跚、命运多舛致使西学的倡导曲高和寡。自林绍年任贵州巡抚后,大力倡导兴办教育,遂产生了1905年贵州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留日学生队伍。这当中就有几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是贵州政治和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关键“构件”之一,对贵州近代文明的建构和生长具有结构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在动荡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曲折发展。由于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发展的起伏性和滞后性,不仅是民国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深刻体现,也是制约贵州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4.
辛亥起义后,唐继尧率滇军入黔,颠覆了贵州的革命政权,疯狂镇压革命派和革命群众,实行倒行逆施的反动统治,为贵州军阀统治拉开了序幕,使贵州纳入云南政府控制之中,对近代贵州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处于中国西南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贵州必须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来。充分利用FDI促进本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实证分析出发,就FDI与贵州省GDP的关系、贵州省的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进行了研究,并为贵州省如何调整策略吸引外资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促使了贵州的散文大发展。这个时期贵州的散文作者比过去大为增加,他们用散文宣传抗战、反映贵州的抗战现实,成为这个时期贵州散文的主旋律。散文的品种如社会时评、杂感、抒情、随笔、小品等都比过去丰富,艺术表现也有明显进展,突出了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主调。  相似文献   

17.
杨勇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团结同志,他深刻地领会党的统战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统战工作.建国初期,时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的杨勇高度重视统战工作,积极争取知名人士稳定和建设新贵州,为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顾氏移民宗族在明代随移民高潮进入贵州,其政治军事活动直接促进了贵州省治的建立,从而成为开发贵州的先锋。值得指出的是,移民宗族的一支进入黔东南苗疆,使顾氏宗族分衍为汉、苗两支系,两支系共同促进黔东南苗疆的开发。明清以来,汉苗两支顾氏宗族共同发展,一方面承继了中原的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促进了汉苗民族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2001年至今,贵州大学MBA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加快贵州实现后发赶超和跨越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MBA学位论文质量水平低下、MBA整体教育水平不高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率、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统计分析,显示了贵州大学MBA学位论文盲评结果存在的质量水平不高、评价体系不科学、淘汰率低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优化完善论文质量评价标准,进一步加强对MBA导师的管理,实施双导师制,加强对校外导师的管理;不断优化论文评价标准体系,科学引导论文写作;结合MBA教育目标,论文评阅中内外双管齐下等观点,旨在保证贵州大学MBA教育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贵阳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民国的最初十四年(1911——1934),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贵州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1935年,国民党开始控制贵州,贵州政局趋于平稳,贵阳教育开始恢复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贵阳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更为突显,加之内迁大学的示范作用,贵阳教育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促成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引领贵州现代化教育潮流,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