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三俗”,我赞成。但是,“三俗”究竟坏在哪里呢?在“俗”吗?未必。就说“媚俗”。一个人,或者一个节目,一部作品,为什么要媚俗呢?是因为喜欢俗,或者本来就俗?显然不是。真心喜欢,那不叫“媚”。媚,是原本不待见,却要装喜欢。何况本来就俗.还用得着“媚”?直截了当表现出来就是。这样的“俗”,就不能叫“媚俗”,得叫“本俗”,甚至“本真”。  相似文献   

2.
林芹 《现代语文》2014,(11):103-104
笔者所说的"三俗"并不是指社会上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而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所谓"三俗",是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易于学生接受,做到"通俗"易懂;教学方法遵循传统,发扬沉淀下来的教法精髓——教法"循俗";对学生的考评和教师自身的考评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语文教师对于评价要做到"傲俗"。这样的"三俗"恰好契合了教育"三高"提法,即"高尚""高洁""高雅"。  相似文献   

3.
李云贵  刘志华 《教师》2012,(8):98-99
新课改以来,教学生活化已渐入佳境,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模式风起,群英竞秀,智慧闪耀,但也大量存在迎合低级趣味的“媚俗”、不堪仔细回味的“庸俗”、缺少高雅品位的“低俗”。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中克服“三俗”的弊病,有效达成“三维”目标呢?  相似文献   

4.
庸俗、低俗、媚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产物.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三俗”之风的侵蚀.  相似文献   

5.
媚文化和俗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现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过多、过早地接受媚俗文化的影响将引发和带来不良的后果,教育工作者应尽力把媚俗文化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媚俗文化在学校中的渗透与表现媚俗文化的流行有许多原因。但总体可分为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两大方面。媚俗文化的泛滥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社会与学校教育都应统一制订相应的措施来制止媚俗文化的进一步泛滥。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国德育》2010,(9):21-21
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强调抵制“三俗”。  相似文献   

7.
正"识得梅花清入骨,凌霜清句落樽前"。喜欢这句诗,更多的是因为梅花寄托了中国文人的文化情结——高洁、执着、坚毅、不屈的品格,这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高雅气质,与俗无缘。艺术追求亦是如此,求高雅、求清新、求内质,拒媚俗、拒丑怪、拒烦冗。那么,这些想法又如何在印面上表达呢?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以草根明星张一一、独孤意为代表的众多80后作家联合发表公开信,严辞敦促周立波尽快向广大网民道歉。公开信指出,周立波是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的典型代表。说他庸俗,是因为周立波惯于打着海派清  相似文献   

9.
在他眼里,你是不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呢?是不是会为了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者耿耿于怀?也许你自己也没意识到,但在你和他的一些相处细节中,就已经暴露了!想要知道究竟吗?那就认真地完成下面的测试吧!  相似文献   

10.
之前的不久,出国留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可是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我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热门话题。身边的同学几乎都开始筹划着自己的留学梦。有的是大学以后,有的是大学时期,有的干脆出国念高中。面对这样的现象,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它会不会影响到你呢?而你又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吗?是去美国加拿大,还是澳洲新西兰,或者是欧洲呢?本期无忌论坛我们就来说说“留学热”这样一个话题,你赞成出国留学吗?你愿意出国留学吗?你对留学又有什么看法呢?大家就在无忌论坛里面畅所欲言吧。  相似文献   

11.
《小火炬》2004,(5)
你上课会打哈欠吗?你有趁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偷偷在课桌里看漫画书的经历吗?或者两眼望着窗外的蓝天,连老师叫你的名字都没听见?你是不是总盼着早早下课呢?课堂,是我们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你留心,能发现许多奇妙的乐趣呢!“撕纸课”吧……咦,你不相信?那就  相似文献   

12.
<正>材料是作文的基础,选材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点。有些题材,你有我有大家有,你写我写大家写,难免会雷同或者滥俗,那么,怎样在选材上脱颖而出呢?1.从构思中选材。在真正的写作中,面对一个作文题,审题完成后,开始构思,往往有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会有很多想法。写作中有句常用的话叫"抛弃第一构思"。之所以强调抛弃第一构思,是因如上所说,人们的思维结构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对于中学生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些值得你们敬佩的人呢?这样的人一般都有很多优点,他们或者乐于助人、先人后己,或者有一颗善良的心,或者各方面都很优秀。那么,该怎样写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呢?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优点这样的人优点很多,在一篇作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集体氛围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可行的。 --艾里克· 斯盖普假如你是一个刚入学的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学校,你的脑子里都想些什么呢?你是否会想:“我在这能交到朋友吗?大家会喜欢我吗?” 或者“老师会喜欢我吗?他们会关心我吗?” 或者“我能适应这的学习生活吗?我能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吗? ” 再或者你可能会考虑:“我在这里安全吗? 我会不会受到取笑?人们会不会讨厌我、羞辱我呢?”甚至你可能会想:“我会不会挨打呢?”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基本的心理需求——对情感及身体安全的需求,对一种亲密的、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就笔者所见,现行谈标点符号用法的书籍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选择问句中间只能打逗号。这多少有点以偏概全。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例句:先生到底是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相似文献   

16.
<正>"重大绝色美女"的称号会给你带来困扰吗?毕竟女神的光环不好戴。刘妙:有一些吧,但对我的生活影响并不大,因为我不太喜欢为了迎合某个称号而改变自己。女神不是一种外在的形象,而是内在的气质,修身养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女神。当然,我现在还在向着女神的方向步履蹒跚。喜欢哪一类型的男生呢?或者影视圈有没有男神?刘妙:以前特别俗,看男生都先看颜值。现在随着  相似文献   

17.
前世的风景     
我的前世是什么呢? 我终于也开始询问这个很俗的问题. 一滴水?一粒石?  相似文献   

18.
“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干些什么呢?会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绝大多数的来稿都是写自己如何害怕,如何孤单,于是把房门关得紧紧的,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大,把所有的灯都打开等等或者写自己开始很高兴,如何疯玩一阵,继而就感到乏味了。看来这是绝大多数同学一个人在家时的真实情况,但是你也这样写,他也这样写,大家都这样写,就成了一个公式,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就像我们要到一个什么地方去,大家都挑那条最近的、最容易走的路走,结果就只能挤在一起,塞车、撞车也就难以避免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另辟蹊径呢?条条道路通罗马,为什么我们偏要挤在一条道…  相似文献   

19.
名字怎么才能“美丽深沉”呢?除了在名字的含义上尽量做到去俗就雅、推陈出新之外,在音韵上也要有所考虑。音不正则名不美。利用谐音的修辞手法起名是当今的一个时尚,许多人名的谐音蕴藉优雅,贴切自然,别有意趣。例如:窦蔻、萧遥、李响、郝雨、谭笑、袁丁、程果、刘畅、阎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都有“就差那临门一脚”的经验,到头来让自己白忙了一场,功败垂成。 “我怎么会这样呢?”“我为什么老是破坏自己的好事呢?”“我为什么始终达不到我想要的目标?”有一天,如果你反省自问,发现自己的成就似乎远远落在你的抱负之后,或者,你常常在一个好的开始之后,却总是在最后一刻失败了,那么,你很可能是因为潜意识里的“害怕成功”在作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