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浩然》是一篇文学色彩很浓的随笔,高中生要完全正确地对其加以理解,存有一定的难度.因其内容存有深度;牵涉相关知识丰富;引文较多,故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设计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实则反映的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程度.故本文拟以《孟浩然》篇为例,浅谈教学设计,以期对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夜归鹿门歌>教学实录 (音乐伴奏<归去来>) 师:"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自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是何人,令李白如此景仰? 生(齐):孟浩然.  相似文献   

3.
李莎 《湖南教育》2013,(1):28-31
教学目标:1.自主读懂诗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2.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2.对诗歌意象("酒")的理解;正确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更""尽"把握诗人的心境。一、解读诗题,了解作者(课前板书古诗,"浥"字暂不写)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送别诗?(生背诵《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有时候,离别是一种"千帆皆不是,唯有孟浩然"的无限惆怅,有时候又是一种"桃花潭水深千尺,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是一篇文学色彩很浓的随笔,高中生要完全正确地对其加以理解,存有一定的难度。因其内容存有深度;牵涉相关知识丰富;引文较多,故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设计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实则反映的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程度。故本文拟以《孟浩然》篇为例,浅谈教学设计,以期对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师:此前我们学过他的两首著名诗歌. (学生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 师: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几句.(PPT展示,学生诵读.)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3.诗文结合,理解诗句大意,感受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体会诗的后两句情景交融、绵绵不绝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组合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课属"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创作的佳境。"文包诗"这一类型课文教学时一定要突出核心目标。《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核心目标就是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进一步体会诗人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周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四句教学为例,阐述了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读进去”和“读出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年四十游京师一事,王土源《孟浩然集序》不载,唯《旧唐书》卷一九○下《文苑(下)·孟浩然传》云:“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下)·孟浩然传》亦云:“年四十,乃游京师”。此说一向无人提出疑问,陈贻掀先生在《孟浩然事迹考辨》(载《文史》第四辑)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诗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重点整体了解各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把握名句 ,激活想象 ,背诵这五首诗词。二、教学过程1 .知识链接 :进入中学以来 ,到目前为止 ,我们至少已经学过了 45首诗词 ,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与欣赏诗词作品的方法 ,积累了若干阅读经验 ,这是一个十分可贵的基础。子曰 :“温故而知新。”要学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去解读新的文本。2 .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背诵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的任何一首诗歌作品 ,并简单介绍这几位诗人的情况 ;背诵刚刚学过的《岳阳楼记》 ,简单介绍关于范仲淹的有关情况。完成作家作品新旧知识的对接。3 .布置…  相似文献   

15.
古诗是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无味,教师教得无效。学生无从体悟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学的魅力。要想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古诗教学中的诵读与感悟。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语文教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浅谈古诗教学中的诵读与悟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由于二人年龄上的悬殊,生活境遇的差异,李白赠孟浩然的诗作并不多,除本诗外,还有《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二首,而《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又是颇有争议的作品.对此,明·胡震亨在《李诗通》中曾说:“玩诗意,乃偕一显者游禅寺和诗,疑题有误.”清·王琦亦说,他曾看到一个伪称宋刊本的《姑苏缪氏本》,颇有可取之处,该本认为此诗应是“赠孟六浩然”.他指出:“孟六浩然恐是孟赞府之讹”(参看王琦《李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5课。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文悟情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形容李白.孟浩然心情的词语. 2.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诗人情感的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细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关于唐代诗人孟浩然入京事迹,过去研究者多持一次入京说。其根据乃在新旧《唐书·孟浩然传》,殆未深考。笔者认为:新旧《唐书》对孟浩然入京事迹的说法并不一致。说孟旅京一次的误会来自稍晚出的《新唐书》。《新唐书·孟浩然传》称孟“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这句话实源出《旧唐书》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下简称《王序》)而略。《旧庸书·孟浩然传》云:“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乃是说孟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孟浩然是一位纯粹的隐逸诗人,但近年来却有一些学者认为他有强烈的入仕之心.文章从文本入手探寻孟浩然"仕"与"隐"的矛盾心态,认为孟浩然的入仕情结是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