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小明 《课外阅读》2010,(9):128-12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高中二年级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关耳 《教育艺术》2005,(7):33-33
有人问:为何要把父爱浇灌在孩子的心田?这里,必须了解父爱是什么。而要了解父爱是什么,必须先了解母爱是什么。世界上只有母亲与孩子会一起同呼吸共生存9个多月。孩子享受母爱时,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去照顾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母爱无私而伟大,歌颂母爱的文章屡见于报刊影视,然而表现父爱的作品却十分少见。父亲是不是缺少爱心,是不是不会表达爱意?读《父亲的爱》你会顿悟,父爱不是母爱,胜似母爱,我们更应唱一首父爱的颂歌。文章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妮娓讲述了我从小到大经历过的几件日常生活琐事,极自然地如电影镜头般地叠加出父亲的形象:教育做了错事的孩子,送跌断腿的孩子到医院时在急诊室门口大声叫嚷,生日会上忙前忙后吹气球布置餐桌,为家人拍照,教孩子骑车,孩子结婚时,父亲在大声挪鼻子·,…·一个严厉。能干、深情、慈爱的…  相似文献   

5.
成功地写母爱的文章比比皆是,但能把父爱写得感人肺腑却为数不多。《父亲的爱》一文难能可贵的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字里行间折射出父爱的光辉,让我们由衷地感叹:父爱,含蓄、深刻、美妙。父爱需要用神经末梢去触觉,潜心去感知,深情去体验。母爱的表达方式是细腻的、生动的、显性的、感性的,而父爱的表达方式与母爱相比则是粗放的、抽象的、隐性的、理性的,因此父爱往往不易被察觉。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爱     
大家都知道,母爱是伟大的,古今中外,描写母爱、歌颂母爱的文章很多。其实,父爱也是伟大的。与母爱相比,父爱显得更含蓄、更深沉。《父亲的爱》所记叙的几件家庭琐事,似乎都在说明“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然而细细体味,字里行间何处没有父亲表达的爱意呢?  相似文献   

7.
母爱无疑是伟大的、崇高的,但是,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证实,母爱并不能替代父爱——这就是说,没有母爱的孩子固然不幸,但只有母爱,却没有父爱的孩子同样是可怜的,他们甚至可能会出现种种心理失衡的症状。即使是那些尚处于婴儿期的宝宝,缺乏父爱也会出现诸如烦躁不安、夜哭不眠、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所谓“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特意请来几位爸爸参加“妈咪聊天室”栏目的讨论,一起来谈谈他们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     
为人父母者总是十分关爱自己的孩子,但父爱与母爱不完全一样,《父亲的“自责”》中父亲的“自责”,是对自己教子行为的反省,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艺术;《父亲的信》则通过父亲的信讲述父子之间的真情故事。请随着这两篇美文,走进父亲的世界。——本期特邀主持:周俊根  相似文献   

9.
看过上期《语文世界》的小朋友们,是否还记得《妈妈喜欢吃鱼头》那篇文章,你是不是还在为那句“妈妈喜欢吃鱼头”的话而感动呢?母爱,是寒冬的太阳,黑夜的明灯。母爱带给我们的是温暖、是感动。如果说父爱与母爱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我要说,母爱是无微不至的,犹如涓涓流淌的溪流;父爱是伟大而深沉的,像大山一样厚重、朴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父母那份浓浓的爱吧!爸爸喜欢吃面条主持人丹 丹  相似文献   

10.
辅导点拨:小作者以微小、平凡的视角写出了跟母爱一样细腻的父爱,文章描写笔触细腻,叙述了一个极为微小的生活镜头,娓娓道来,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如果说母爱很伟大,那么父爱又何尝不是呢?”我能够深深地懂得这句话的涵义,因为我是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也不知道母爱有多么温暖。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我总是觉得快乐,我只懂得父爱也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11.
望着刚刚批阅过的学生作文,我感至十分疑惑:为什么孩子们所能体会到的母爱、父爱仅仅局限于自己生病之时呢?作为老师,我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细节带给他们的温暖与感动呢?  相似文献   

12.
【学情预估】《父母的心》是一篇微型小说。对于小说,学生可能并不陌生,因初一已学过《社戏》、《黄纱巾》等作品。但由于受单元专题内容的影响,学生可能会忽略对小说的一些基本常识的把握,以至对小说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产生怀疑,并进而影响到对小说人物的情感、思想的有效理解和真情感悟。父爱母爱是老话题,学生几乎天天在感受父爱母爱,对于这样的话题,学生本不应该有任何的疏漏。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熟视无睹,滥爱似无,许多学生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和感受是肤浅的。刻骨铭心的人间至爱,在许多独生子女身上得不到应有的回响。本文中贫穷父…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人格魅力影响和熏陶了多少正直平民、英才豪杰。父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母爱一样,父爱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感情。父爱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些年来社会问题的普遍滋生,离婚、车祸、因病早逝等问题导致出现较多的单亲家庭。当前的教育体系,逐渐地重视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弥补其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正所谓:为师者,父母也!笔者结合现状,对于当前初中单亲家庭孩子的教学管理进行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生活中,说得比较多的是母爱,总认为母爱比父爱多而广。殊不知,父爱有时是毫不逊色于母爱的。如果说母爱是树叶,那么父爱就是树干;如果说母爱是大地,那么父爱则是蓝天;如果说母爱是长河,那么父爱则是高山……父母之爱,本就难以衡量、区分的。一般情况而言,父爱往往省略细节,直指子女们的精神、灵魂的深处,关注子女们的成长、成才和成人,关注子女们的前途和发展。在这些方面,父爱之情浓浓,父爱之意切切。请读以下数文,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父爱,理解父爱吧。  相似文献   

17.
吴敏 《生活教育》2011,(7):73-76
一天,在县城某重点小学读四年级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拿着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平凡的感动》让我指导。我告诉她,生活就是作文,只要把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自己认为令人感动而又平凡的事写下来,尽管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只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是好文章了。她问我是否可以以母爱为题材,我欣然赞同。第二天,孩子忧心忡忡地打电话给我,说她的作文没有得"优",而且老师要求重写。问其原因,她说老师叫她以后别写"母爱"、"父爱"之类缺少新意的  相似文献   

18.
曾经读过《斑羚飞渡》、《藏羚羊跪拜》、《下跪的牛》、《母爱》等文章,一次又一次我被感动,流下泪水。今天,读罢《父爱》,再一次让我怦然心动,为文中崇高的父爱所折服,同时,也为文章的章法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9.
【活动来源】
  《给爸爸的吻》是一个温馨的关于爸爸和孩子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母爱的圣洁和伟大。其实,来自父亲的爱也是这样,并且它往往比母爱又多了一些机智和风趣。让孩子们在阅读和绘画中关注父爱,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赞颂父爱母爱的诗文不计其数。唐朝诗人盂郊把深沉的母爱编织在游子的衣襟之上;清朝文人蒋士铨则把真挚的母爱渗透在家书之中;现代作家朱自清叉把难忘的父爱融人到背影里面,读来无不令人动容;当代作家阎连科的《想父亲》独辟蹊径,把特别的父爱放置在挨打的场面里,真可谓石破天惊,构思不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