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2.
一束玫瑰     
在我三岁那年,我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的十几年,只有母亲和我生活在一起,似乎母亲和我都被笼罩在父亲去世的阴影下。我对记忆中早已形象模糊的父亲总怀有一种无法表达的情感,每次母亲带一位“叔叔”回家来,我总躺在自己的床上,反锁着房门,不管母亲说什么,我就是不出门。我知道,我在母亲心中总是第一位的,只要我不喜欢,母亲是不会再结婚的。我总觉得不能让另一个人取代父亲的位置——让一个感情疏远的人来代替父亲,这无法接受。而一束玫瑰改变了一切。  相似文献   

3.
致我的父亲母亲华中师大一附中王茹洁昨日归家,拥抱父亲、母亲,母亲,是什么使您的脸颊凹陷?父亲,是什么使您的肚腩消减?是光阴吗?还是我的少不更事。让你们为生计奔波的同时,还要为我忧心牵挂。  相似文献   

4.
父爱永恒     
渐渐的上了小学二年级,母亲要去外地工作,我和父亲并不想让她去,可是工作需要,母亲必须去外地。从母亲走的那一刻,家庭负担全部压在了父亲的身上。每天早晨父亲帮我梳头,这是母亲的委托,但母亲说,如果不习惯的话就把它剪掉,父亲从小就喜  相似文献   

5.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心     
这些年,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总能让我感到家里有一种爱的温馨,母亲从不让我因生活得比同龄人差而自卑。  相似文献   

7.
苦涩温馨     
11岁出门求学,到现在算来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异地他乡独自漂泊的时候,就不禁想起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亲,父亲所走过的人生路途的片断,总是那样苦涩而温馨地浮现在我的心中,让我感受生命的至善至美和凝重温馨的人间亲情。这时我总想像小时候一样钻进父亲的怀抱,让父亲用那粗糙的大手再挠挠痒。在我8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平常连感冒都不得的父亲病倒了。母亲猝然去世的阴影笼罩着我幼小的心灵,至今仍难以摆脱。每天晚上躺在父亲的身边,久久不敢入睡,生怕父亲也像母亲一样在我们熟睡时悄悄离去。生活在故乡这片贫…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情书     
我八岁那年,父亲远离故土,离别妻儿到离家千里之外的矿山去工作,一年难得回来两次。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二年级,母亲便鼓励我,让我试着给父亲写信。记得母亲让我写的第一封信只有短短十七个字:他爹,你好吗7我和永儿在家都好,你别挂念。  相似文献   

9.
14岁那年的夏天,父亲因脾肿大住进了镇医院,动了切除手术。当时,我正读初中一年级,父亲嘱咐母亲不要让我去医院探望他,怕误了我的功课。然而早懂事的我看到母亲因父亲的病偷偷落泪的情景,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去探望父亲。  相似文献   

10.
正母亲脾气倔、规矩多,教训起孩子来绝不允许父亲插手。我从小性子执拗,被母亲怒吼或加以笤帚伺候是常有的事儿。而且,母亲打骂起孩子来,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初一那年暑假,母亲又因琐事教训我,我第一次公然反抗:绝食抗争。母亲见我不吃饭,甩下一句狠话——有志气一辈子别吃!母亲上班后,父亲悄悄地把饭菜给我端来,我不吃。父亲见状,塞给我十块钱,让我去村里小卖部买点儿零食,还嘱咐我,去村西头那家买,  相似文献   

11.
弟弟出生时左手缺一截手指,落得“九个半”的一个绰号,和别人打架也大多因别人嘲笑他这个的结果。母亲身体不好,干农活时我是她的主要帮手,而弟弟往往只凑个人数。父亲在县城里上班,离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还要翻过两座山头,所以回来得较少。父亲常教导我,弟弟的手有缺陷,和他相比,我算是幸运的,有什么事情不能让着他呢?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再一次病倒了。父亲急匆匆赶回,东奔西跑治好母亲的病后,家里积蓄也一干二净了。看着父亲憔悴的脸,我提出让弟弟读书,我到父亲工厂里学手艺去。父亲犹豫了好长时间,最后才说“:好,我也想提前退休,你母亲…  相似文献   

12.
书包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长年多病,一家五口人全靠母亲一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常常是口粮分了还不到半个月,家里米缸就底朝天了。父亲一咬牙,让我回家帮衬家里活计,可母亲却坚持让我念书。那一晚,我在被窝里流了泪。  相似文献   

13.
快手小删     
有一种爱叫父亲母亲 王月,母亲节!六月。父亲!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脖友”发的一条“围脖”: 世上只有两个最疼的消息:一是父亲辞世,一是母亲离世。  相似文献   

14.
一面之缘     
那年,我正在上中学,母亲病重住在医院里。家里太穷.母亲的病痛和父亲极为无奈的表情,让我这个做长子的觉得眼前只剩下一条路~辍学挣钱,为母亲治病。  相似文献   

15.
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和妹妹去寻过她的坟。 母亲去得突然,且在中年。那时我坐在轮椅上正惶然不知要向哪儿去,妹妹还在读小学。父亲独自送母亲下了葬。巨大的灾难让我们在十年中都不敢提起她。  相似文献   

16.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我小时候,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母亲还曾嫉妒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日,下雨,一家人坐着,父亲在修整二胡,母亲在纳鞋底。就闲聊到我长大后的事。母亲问,长大了有钱了买好东西给谁吃?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爸吃。母亲又问,那妈妈呢?我指着在一旁玩的小弟弟对母亲说,让他给你买去。哪知小弟弟是跟着…  相似文献   

17.
在梦的远方     
①有时候回想起来,我母亲对我们的期待,并不像父亲那么明显而长远,小时候我的身体差、毛病多,母亲对我的期望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祈求的健康。为了让我平安长大,母亲常  相似文献   

18.
母亲     
我的母亲已近花甲之年。我的父亲在3年前就已去世了。去世时,母亲没掉过一滴泪。相反,还满不在乎地将哭哭啼啼的我们几个儿女骂了一通,接着坚强地"领导"我们几个继续往前过日子。我记事时,母亲才30多岁,穿一件带小花的衣服,梳两条大辫子,眉清目秀。除了围着锅台转,她手里总拿着一只鞋底儿纳着、纳着。尤其让我佩服的,就是母亲练就的在父亲打骂的死不还口的忍耐。而父亲除了发脾气骂母亲之外,就是晚间成夜的咳嗽。后来,我渐渐大了,发现母亲不再像先前那样死不还口了,开始与父亲相理力争;再后来,唠唠叨叨地说父亲,而父亲被气…  相似文献   

19.
沈湘 《班主任之友》2006,(12):61-61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心     
这些年,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总能让我感到家里有一种爱的温馨,母亲从不让我因生活得比同龄人差而自卑。在家里,母亲总是忙里忙外,家里的活干完了,就去工厂做临时工,挣钱贴补家用,还不忘每周带我去看爷爷奶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