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文学经典能以审美的方式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构建。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减少,不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教育性,阅读文学经典是激励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具有人文性,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文学经典具有工具性,阅读文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和领悟。一个学生学习语文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于永正语)因此,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关键,是必须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3.
李超婕 《师道》2023,(4):26-27
<正>童蒙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童蒙经典教学一方面有助于道德教育和优良传统文化的弘扬,另一方面其形式和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一、精心选材,明确抓手叶圣陶认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语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在语感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语感实践的主要手段,选取何种阅读方法要看达到的语感培养效果。本文考查了四种主要阅读方法,认为速读能广化语感,烂读能深化语感,朗读能美化语感,精读能敏化语感。有意识地轮用四种方法是均衡培养语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经典古诗是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在班级开展经典古诗诵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经典,欣赏经典,诵读经典,在过程中拓展知识,培养语感,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在语感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语感实践的主要手段,选取何种阅读方法要看达到的语感培养效果。本文考查了四种主要阅读方法,认为速读能广化语感,烂读能深化语感,朗读能美化语感,精读能敏化语感。有意识地轮用四种方法是均衡培养语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和领悟.一个学生学习语文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于永正语)因此,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关键,是必须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语感?简言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文言语感就是对我国古代汉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必须培养较强的语感能力,学文盲文也是如此。如果具备了这种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顿悟”。怎样培养文言语感呢?首先就应该多读、多背。从初中至高中,中学课本共入选了文言散文96篇,古代诗词曲137篇(包括初中课本附录的96首),明确要求背诵的篇章段落也不少。然而,中学生究竟做得怎样?真正能背下多少  相似文献   

9.
善待机遇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本期推出的“Opportunity”和“Howto Learnwith Success”两篇文章,文质兼美、思想深刻、文法规范。是供大家扩展眼界、培养语感、规范语法的经典范文。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语感和古典诗词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感。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选择精粹、经典的语言内容和形式来实现,因为在语言积累中,精粹语言的积累是最高层次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语言的独立性、敏锐性以及优雅的表达直接关乎其语言素养的高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无疑处有疑,培养学生语感的独立性;比较中甄别,锻炼学生语感的敏锐性;引进经典诵读,砥砺学生语感的优雅性要让学生的语感在言语实践中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自2005年就开始了新课改教学,高中语文课程由此进入新的阶段。笔者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经典诗文的教学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并探讨如何实施经典诗文阅读。一、学习经典诗文的价值首先,学习经典诗文能提升语文能力。经典诗词是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学生只有认真学习经典诗词,才会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鉴赏中华语言艺术的精华,奠定深厚的语言底蕴。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使用对中国古典诗词教学提出了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在为《化学奇谈》译本写的序里指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重温这句经典语言,有助于我们把“读”与学习语言的关系想清楚,彻底扭转现在还盛行的“重讲轻读”的偏向。学语文,归根结底是培养语文能力,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们非常推崇语感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  相似文献   

14.
语感的质地     
在语言认识中,语感是不可须臾或离的东西。语感是主体对语言的感受,是个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语感要达到审美感知能力,还须发现字面意义以外的意义。语感具有文学的质地,具有发现文字本身以及连接所产生的多少脱离非文学用法规范中的意义。构成语句的词,都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它能体现着某一概念,同时带有反映某些延伸观念的补充特点以及某感情色彩的特征。例如“冰”这个词,其词义为“冻结的水”,这个概念通过语音形式得以体现,同时带有“明亮”、“清澈”、“光润”、“寒冷”等反映某些延伸观念的补充特点,含蓄的引申暗示。概念意义是语言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语感能力的强弱,往往反映了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听说读写能感受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能充分地领略遣词造句的精微,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能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作为主要任务,逐步落实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工作。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添加国学经典元素已经是个重要命题。作为农村小学来说,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实际,将国学经典教学巧妙渗透、适度融入,以便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学经典熏陶。一、注重日常诵读,强化学生语感体验对于学生来说,提升语感的重要途径就是诵  相似文献   

17.
李永珍  江一斌 《广西教育》2010,(23):45-45,49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通常是只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训练语感,就是要通过训练使自己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旨趣。”语感对于语文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感的中心地位,坚持抓语感训练,通过语感教学来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能收到“少教”“多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为"经",以字词句的语言实践为"纬"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感悟融进其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堪称语感培养的经典课例。如今再次细读,更是感觉常读常新。现结合此课谈谈语感培养的一些做法。一、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语感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接触语言,感受语  相似文献   

19.
何为“语感”?语感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人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则认为语感包括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专家王尚文同样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20.
李喜碧 《新课程研究》2009,(12):132-133
何为“语感”?语感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人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则认为语感包括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专家王尚文同样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