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现阶段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运用宗教社会学原理,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为例,选择信仰基督教的傈僳族和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布朗族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在新的形势下边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宗教社会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类型,其道德生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较强的单一性和偏执型以及高度的稳定性等特点.作为宗教社会生活秩序的宗教信仰、宗教戒律、宗教仪式对于宗教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宗教信仰是宗教道德向生活渗透的自觉的精神力量;宗教戒律是宗教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中介;宗教仪式则是强化人们宗教信仰的日常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3.
从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大学生的宗教价值观切入,客观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特点以及宗教信仰带给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实施正确引导的策略与方法,这对于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宗教信仰问题,抵制各种形式的宗教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宗教信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自由等关系问题,使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信仰已成为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受到很多的关注.其中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也日益增多.就大学生应不应该信教,如何引导大学生信教等问题,本人分别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宗教认识、宗教信仰的特点三个方面,思考在高校教育中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宗教、信仰宗教.  相似文献   

6.
种种迹象都表明,宗教的社会影响力在新时期新阶段有所增加,大学生中间宗教信仰问题也呈悄然上升趋势,这必须引起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有效消除宗教的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就必须切实加强崇高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中西文化交融日趋深化.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传播必然包含着宗教文化的互动与渗透.以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3级全体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的宗教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个人心理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网络传媒、文化背景、外籍教师、风俗习惯和家庭环境等.研究结果显示,有少数大学生对宗教问题存在模糊的思想认识,包括对宗教信仰自由问题、宗教与迷信的关系、宗教和民俗习惯的关系认识不清晰等.对宗教问题,学生的不当做法主要表现为在校园内传教、参加家庭教会、穿着宗教色彩服饰.强化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宗教教育应该注意:探索构建高校宗教教育的课程体系;积极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模式和机制;妥善对待不同类型学生,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  相似文献   

8.
宗教经验是宗教信仰的核心,大学生的宗教经验对他们宗教信仰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采用自编《大学生宗教经验问卷》,对596名大学生的宗教经验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宗教经验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经过对大学生宗教经验各因素的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具体表现为:大学生似曾相识、不可言说性是主流,整体感、神灵存在处于次要地位;女生比男生更有似曾相识和同步性;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神灵存在、整体感、似曾相识和同步性上差异显著;有宗教信仰的宗教经验多于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消费低的大学生在似曾相识和同步性上不及消费高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宗教信仰体系也复杂多样,既有以民间信仰形式存在的宗教信仰,又有以大传统形式为主的制度性宗教信仰.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宗教信仰,都对民族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宗教信仰自由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它对于处理好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结合我国宗教问题的实际,所制定的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各有其选择的自由;宗教活动要在宪法和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一切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在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11.
中发[1982]19号文件是我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纲领性文件。82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宗教政策和方针,要求努力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藏族的宗教信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宗教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信仰形式丰富多彩。藏民族信仰的宗教有两种,即藏传佛教和苯教。分析了藏民族宗教信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形成的尊师性、仪式性以及习俗性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宗教既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思想信仰,又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必须要弄清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问题与宗教自由,非法宗教活动以及民族分裂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占领校园,教育引导师生,坚决抵制宗教对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identity, acculturation strategies and perceptions of acculturation orientation in the school context amongst young people from minority belief backgrounds. Based on a qualitative study including interviews with 26 young people from religious minority belief backgrounds in Northern Ireland, it is argued that acculturation theory provides a useful lens for understanding how young people from religious minority belief backgrounds navigate majority religious school contexts. Us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explore acculturation theory enable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inority belief youth's accultura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respective school contexts. Similar to previous research, integrationist attitudes generally prevailed amongst minority belief young people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highlight how young people negotiate their religious identities in a complex web of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minority religious belief community and the mainstream school culture as represented through peer and staff attitudes, school ethos and practices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Young people demonstrated differentiated understandings of acculturation orientations within the school context, which they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complex perceptions of educational polic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individuals' motivations.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view of acculturation tensions, which arose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e religious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opt‐out provision as stipulated by human rights law.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陷入学生信教、功利主义、脱离实际和信仰多元化的困境,西方宗教教育却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通过西方宗教信仰教育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点与模式对比分析,甄别西方宗教信仰中有益的教育模式,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软肋,提出显隐共存、软硬兼施、弘扬博爱和强调精神四点对策,以提高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海南高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9.7%,女生信教比例稍高于男生,农村学生信教比例稍高于城镇学生,信教学生中信仰佛教比例高于其他宗教。海南大学生对国家宗教信仰政策认识模糊,对信仰宗教持宽容态度。要在实际工作中理性看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建"四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大学生高度自觉的理论自信和信仰自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都高校学生信仰现状的特点及模式。方法采用社会态度调查问卷对成都市两所高校的大三、大四、研一、研二学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成都高校学生精神、伦理、国家社会信仰得分较物质、宗教神灵信仰为高;孝道因子在性别上、年级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文学类专业学生在宗教神灵信仰上的得分很低。结论成都高校学生对精神、伦理、国家社会信仰追求程度较强,对物质、宗教神灵信仰的追求处于模糊状态;女生、研一学生对孝道的追求处于模糊状态;文学类专业学生不太追求宗教神灵信仰。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秩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对江西铁村的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从信仰个体视角对中国农村宗教信仰特点进行分析概括,认为信仰动机的功利性、信仰意志的脆弱性、信仰对象的多元性和对教义理解的模糊性等四个方面是中国农村宗教信仰个体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有其独特的多样性,与其他国家、民族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信奉神道。当今的日本人,在信仰上除了信奉神道以外,还信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它与日本经济、信息、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息息相关。日本人的思维模式、价值观模式、行为模式及伦理取向等都与其自身的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人信仰的多重性,概括为“多神信仰”、“氏神信仰”、“活神信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