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牵涉到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语感与其他语文能力一样,是靠长期反复实践得来的。良好的语感有赖于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也有赖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语感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2.
语感教学的两条主要途径是“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1.语感实践。没有相应的语言实践,就不会有相应的语感,这是所有论述语感的人公认的。中学生的语感实践要以语言运用为目的,以生活为大舞台,以语文课堂为中心,以典范的教材为例子。语感的培养不能依靠教师的讲析、灌输,要靠学生自己反复的阅读、揣摩、体味、理解,直到达到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的程度。只有这样,往后遇到一定的语言文字信号的刺激,才会立刻感受、领悟字词句的深层含义,情味细微的差别,才会形成语感能力。2.语感分析。语感是一种语言直接的感悟,或者说…  相似文献   

3.
语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感是一个语言心理学范畴的问题,语感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语境是语感形成的外因,心智技能是语感形成的内因,方语活动过程中的主客体互动是语感的内容,而知情意行伴随着语感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语感分析的特点及技法初探洪镇涛语感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的能力,可以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如小孩学话,就是在没有理性指导的情况下,完全靠听话、说话的语言实践形成语感。但是,这种自然形成的语感是低层次的,并且是不完全可靠的。真正高层次的语感力特别是书面语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既能很快地抓住语言的表达意思.还能很快地体会到言外之意。语感是一种顿悟。它和悟性、灵性相随。语感得到培养。悟性和灵性也就生在其中。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门的语感。  相似文献   

6.
语感和语感教学问题一直是语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语感是人对语言的认识、把握、感受的能力,具有特定的性质。语感培养可以推动阅读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语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7.
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属于直觉思维。语感问题,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当代一些研究者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言语形象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呢?本文认为可以从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等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8.
对“语感”的点滴体会肥西师范汪帮春叶圣陶、吕叔湘两位老先生早就指出,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其实,语感也并非什么神秘的东西,语感的建立和培养仍需依赖长期的语文实践活动。我认为,语感也是语文方面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反映,它与文章...  相似文献   

9.
崔艳昭 《考试周刊》2010,(30):44-44
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语感能力是统摄这四种能力运作机制的关键,是内外部言语转换的中介,是语文诸多能力的核心能力。那么语感究竟有哪些性质和特征呢?这是深入理解和把握语感的重点所在.是充分认识和利用语感的前提。我尝试从语感相对应的角度归纳语感的特征。当然,学科间难免存在交织现象,如此划分并非割裂学科间的联系,只是便于从不同侧面剖析语感这一客体。  相似文献   

10.
陈金华 《湖南教育》2007,(11):33-34
语感是对语言直接感受、领悟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轴心。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高度综合的表现形式。语感有直觉性、同化性、整体性、情感性。在实践中,只有抓住语感的培养,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而抓住了直觉思维训练又是抓住语感培养的关键。为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其较强的语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应进行三方面工作:一是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二是强化语言训练,突出语言学得;三是鼓励想象、联想,诱发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2.
语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语感就是人对语言字的感受、表达能力,训练语感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讲究语感训练的策略,然后再有步骤地去进行。其途径为“感受——领悟——积累——实践”,核心是多读。  相似文献   

13.
加强语感训练提高教学质量邢凤台,苟辛生本文旨在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感训练进行一点应用性研究,以提高语言训练之质量。一、加强语感训练,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语...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慨念。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丐尊先生,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语感教学,随之,语感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同。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对传统的重新审视中。越来越关注“语感教学”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语感培养的整体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英语语感培养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阐述,指出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注重语感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着重探讨了语言能力和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感受能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语感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章通过分析、论述语感的性质,得出语感具有可培养性和可量化性的特点,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用改错题型测试学生的语感状况,陈述了用词汇的“词块”教学法来增强语感,说明了词块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客观存在的牙克石乌尔旗汉林业三中李艳祥何谓语感?笔者认为,语感就是掌握全民族人民认同的语言结构规律的能力。有些人尽管不承认语感,但却不得不接受语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肯定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语感是客观存在的。许多民间音乐家虽然没有...  相似文献   

19.
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条件,但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深化、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手段。学生语感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对作品语言文字的感受、感知准确、敏锐、强烈与否,是学生语感能力高低的标志,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主体对语言的体味和领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达到“口诵心惟”,通过朗读,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即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经过形象思维,产生语感,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气势、韵味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20.
胡直龙 《西宁教研》2001,(5):35-35,13
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的。不管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有赖于敏锐的语感。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长期的语言实际中形成的,带有比较浓重经验色彩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敏锐的语感,读起文章来就能深刻领会其内容,写起文章来也能意到笔随。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驾驭文字。”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种独特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语感的培养,这种培养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