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通过相关实验研究了蒙古族正常人群中5-脂氧合酶E254K多态性分布情况,同时与汉族正常人群中分布情况进行相比,为之后研究该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中哮喘患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快速简便地优化多重PCR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的方法及详细步骤.方法:采2ml外周血,用0.2%氯化钠处理收集白细胞,再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用优化的多重PCR法直接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的缺失.结果:用该方法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结果准确清晰.结论:用优化的多重PCR技术可以直接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缺失,跟通常使用的9对引物一步法相比,具有经济、快速、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一种从人脐带血中快速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探索。方法:取新鲜抗凝脐带血,以无菌超纯水除去红细胞,再用碘化钾破碎白细胞,获取基因组DNA。结果:碘化钾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经电泳检测条带明亮,含量及纯度均较高,可用于PCR扩增。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脐带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适用于临床检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沙棘体内酚类物质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影响了基因组DNA提取的产量。采用改良CTAB法对观光木基因组DNA进行提取,经过紫外吸收、琼脂糖凝胶电泳、双酶切和AFLP标记检测,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吸光值OD260/OD280为1.7~1.9,DNA无降解现象和杂质污染;基因组DNA双酶切彻底,并且APLP扩增的条带较多而且清晰。从而建立了适合沙棘AFLP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为利用AFLP标记对沙棘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原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含同源序列的醇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可靠性较高、但操作烦琐,信息含量低;染色体原位杂交是利用特异性核酸片段作探针,直接同染色体DNA片段杂交,在染色体上显示特异DNA,准确、直观,但技术非常复杂;PCR是模仿DNA在生物体内的自然复制过程来扩增DNA片段,安全性好,快速易行;RAPD是以人工合成的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生多态性的RAPD片段,可以检测多个基因位点,但不能识别杂合子位点;AFLP指纹技术是在RFLP与RAPD两种指纹技术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基因组纯度和反应条件要求较高;DNA芯片技术是一种以杂交测序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技术,用于测序、基因表达、疾病诊断等,但造价、探针的密度与纯度还有待完善;小卫星DNA一般与RFLP技术结合以获得小卫星DNA指纹图谱,信息含量高,但它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微卫星DNA既可用作探针获得指纹图谱,也可通过PCR方法进行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但工作量大;ISSR即内部简单重复序列,也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饱和苯酚氯仿法提取Tg2576转基因鼠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编码β-淀粉样蛋白的目的基因,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的表达载体pcDNA3.1-Aβ42×2,应用酶切及测序鉴定表达载体.相应的双酶酶切能够获得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为269bp),测序未发现突变,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7.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是人类基因组中具有高度多态性的遗传性标志,PCR-STR DNA分型技术被应用于法医学鉴定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其检测方法又以复合位点扩增检测最受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欢迎,其设备简单,使用检材少,方法易行,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多态性信息.笔者在一年多来使用STR复合扩增检测技术用于实践办案中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为保证检测结论的正确性,注意影响因素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用PCR方法从地衣芽孢杆菌WH-08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α-淀粉酶基因amyL启动子PamyL和终止子TT,用重叠PCR技术将两者连接,重叠PCR产物用Hind III和EcoR I双酶切后,与经相同酶切的载体PHY300 PLK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Y-PamyL-TT。该重组载体的构建为外源蛋白在地衣芽孢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快速纯化高活力基因工程Taq DNA聚合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有TaqDNA聚合酶基因的pTaq表达质粒转化E.coli DH5α菌株,IPTG诱导表态TaqDNA聚合酶。利用该酶的热,经两轮-70℃深度冷冻和75℃水浴,细菌裂解释放内容物,以高速离心除去冻融变性的细胞碎片及核酸蛋白的复合以达到快速纯化Taq DNA聚合酶的目的。PCR扩增反应表明所制备的Taq DNA聚合酶的活力、敏感性、特异性均达到试验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PCR-RFLP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厌氧菌进行分型.为建立更为合理的分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提取其龈下菌斑.厌氧条件下分离培养,获得厌氧菌菌株,在血平板培养基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通过染色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提取各菌株DNA,利用细菌16s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以限制性内切酶MSP I对分离的22株厌氧菌的PCR扩增产物进行RFLP分型分析.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厌氧菌分为二大类.结论:采用PCR-RFLP用于厌氧菌的分型研究较为可靠,对于确定有争议菌种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4):168-170
CBF1基因的扩增是研究植物抗旱基因的前期工作。本研究用Trizol试剂法提取模式植物拟南芥叶片的总RNA,经过反转录进行PCR扩增,将产物DNA回收后,连接PCR片段与T载体,电击转化入E.coli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涂平板长出菌落,挑取半个白斑菌落电泳鉴定转化子;鉴定完成后提取质粒,用双酶切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CBF1基因。  相似文献   

12.
CRISPR-Cas9是一种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为了升级课程内容体系,使实验教学贴近科研实际,提升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设计了T7核酸内切酶1(T7E1)检测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果实验。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mfn1编辑过的HeLa细胞为实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mfn1基因片段,切胶回收后,变性,退火,使用T7E1对编辑效果进行检测。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T7E1将略大于500 bp的mfn1基因片段切成两条大小约为250 bp的DNA片段,表明CRISPR-Cas9成功地对mfn1进行了编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alpain-10基因(CAPN-1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9与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Calpain-10基因第三个内含子包含SNP19多态性的DNA片断。将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在紫外分析仪下观察结果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T2DM患者出现1-2条区带,而正常人则没有出现相应区带。结论:提示Calpain-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9可能直接或间接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氮研磨法、反复冻融法、反复冻融-溶菌酶法、溶菌酶法、超声波法、超声波-溶菌酶法对节旋藻TJCU-7的藻细胞进行破碎,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核酸浓度、纯度测定及PCR扩增效果来评价各破壁方法的优劣。结果发现,6种方法对节旋藻均有较好的破壁效果:经反复冻融法、溶菌酶法及反复冻融-溶菌酶法破壁后所获得的DNA浓度(2 000 ng/μL)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其中液氮研磨法所得的DNA浓度最低(40 ng/μL)。除超声波法所得DNA的OD260/OD280值大于2.00,说明有部分RNA污染外,其余方法所得DNA的OD260/OD280的值均在1.90~2.05,纯度较高。经PCR扩增后均得到了2 kb的目的片段,可以满足基本的生物学实验要求。综合考虑,反复冻融法,溶菌酶法简单、快速,破壁效果好,是节旋藻DNA提取时的优先考虑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RFLP技术对30只草地藏系绵羊的cyp19基因第9内含子和启动子2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第9内含子-547-773这一区域扩增获得的目标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酶切后出现两种基因型:CC和C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33、0.467,处于Hardy-wei 平衡状态;而对启动子2序列-683-1199这一区域扩增所获的目标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DraI酶切后未出现多态.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初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肠道菌群结构的初筛方法,为进行有效、高质量的高通量测序奠定基础.方法:用粪便采样器采集健康儿童粪便进行粪便标本预处理后,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样本菌群基因组DNA,并进行16S rDNAV3区片段PCR扩增,扩增产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该方法成功地扩增出16S rDNA V3区230bp的片段,经DGGE的方法可以比较出不同儿童粪便样本菌群结构的不同.结论:基于16S rDNA V3区的PCR-DGGE技术能够应用于研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对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起到了初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提取人全血基因组DNA对DNA提取效率、纯度以及PCR扩增的效果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公司DNA提取液 ,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DNA提取液 ,胍盐酸法三种不同的方法提取人全血基因组DNA。结果 :三种方法提取的DNA纯度平均分别为 :1.4 8,1.5 1,1.5 6 ,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 0 0 μL全血中所提取DNA总量平均分别为 1.6 μg ,2 .3μg ,4 .1μg。用 0 .8%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胍盐酸法制备的DNA效果较其它两种方法好 ,PCR扩增效果差异不明显。结论 :胍盐酸法提取的DNA总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方法 ,提取效率高 ,为三种全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中之首选。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抽提水溞基因组DNA的最适方法,本研究采用酚-氯仿法,CTAB法和试剂盒法3种方法提取水溞基因组DNA,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DNA提取方法均获得较好的DNA,其中试剂盒方法提取的DNA最为理想,完全可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19.
以pLF3为模板,PCR扩增得到葡聚糖酶的启动子,并将启动子基因重新连接到切除启动子基因及葡聚糖酶基因的pLF3载体上,构建pLF3-pro载体.采用PCR的方法扩增朱黄青霉总DNA中的α-1-6-葡聚糖酶基因,并插入到pLF3-pro载体上,构建pLF3-Pro-Dex质粒,以大肠杆菌DH5α为宿主菌,酶切验证及PCR验证均表明成功构建了pLF3-Pro-Dex质粒,且重组质粒中的α-1-6-葡聚糖酶基因与朱黄青霉中的α-1-6-葡聚糖酶基因有93%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PCR反应体系内,同步扩增大豆内参照基因lec和抗草甘膦大豆外源基因盒中的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或cp4 epsps基因,建立转基因大豆双引物PCR检测方法.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用双引物PCR扩增出标准转基因大豆阳性对照、阿根廷大豆、美国RR大豆及豆粕中的lec基因和相应的特异性外源基因;酶切反应确证PCR产物为特定片段大小的目的序列.建立的双引物PCR法适用于抗草甘膦大豆原料和豆粕饲料中转基因成分的简单化、高精度和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