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雷雨》。整个教学分为三个大的板块(三课时完成),以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为切人点,帮助学生了解戏剧梗概和人物关系;以品析戏剧中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特点;再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这一主问题,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人物形象.揭示戏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戏剧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它是一门独特的综合性艺术。它通过剧中人物的“唱、念、做、打”等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反映社会生活。上好一堂戏剧课是不容易的,要使剧中的人物形象在课堂上“活”起来,那就更难了。它不仅要求执教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而且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传统的戏剧教学方法大都是:简介背景和作者—解题—听录音—注音识字—解释难词—学生齐读课文,然后,串讲课文—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概括写作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与一般记叙文教学所不同的是,只是多了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戏剧文本是一种新兴的戏剧文体学批评方法.本文旨在通过戏剧文本的语言结构来解释剧中人物关系是如何描写的、人物性格是如何刻画的以及剧情发展是如何设计的.本文以<天边外>的两个片段为例,运用语用学和语篇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各人物性格特点和剧情发展情况.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戏剧文本意义的产生不仅取决于剧中人物说话的内容,还取决于由话轮转换机制所控制的会话交流方式.以话轮转换为理论框架的戏剧文体学批评方法不仅能帮助读者和观众解读剧本,并且还使解释显得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4.
人物语言是剧作家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因此,分析戏剧中的对白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话语标记语是戏剧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往往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卖花女》的对白中出现了大量的话语标记语,且不同人物在使用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本文结合话语标记语的人际功能,选取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通过分析他们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透视他们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单元读写要求]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社会生活矛盾的反映,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各种人物间的各种矛盾冲突,要从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去分析戏剧冲突的实质。人物语言是戏剧文学的又一重要内容。阅读戏剧要注意分析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从中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人物性格,把握戏剧的本质冲突。根据电影剧本的特点,学习时要重点分析场景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尤其要注意分析其中对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的描写,从中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体会电影剧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闺塾》     
教学目的1.掌握本文的词汇和相关文化知识。2.体味剧中极富风趣极具个性的语言并能够据此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理清本文的脉络线索。教学重难点1.剧中的人物冲突。2.通过人物说白了解人物性格,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设想本课剧情并不复杂,语言也不艰深,加之注释详尽,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多的困难。但由于学生对于戏曲语言及其表现形式较为生疏,因而,教学前首先应该使学生了解文本,应放手让学生品读课文,务使学生对作品琅琅上口、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着手…  相似文献   

7.
改进剧本教学应该受到重视。在英国语文教学中有戏剧教学法,教师对剧本结构进行分析,解剖剧中人物。然后由学生实践排演剧本,因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戏剧语言包括两大类:人物语言和情景说明。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人物对白、独白、旁白等;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在美国悲剧《推销员之死》中,剧作家阿瑟·米勒运用人物口头语言表述故事情节、表达人物思想外,还通过很多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增加戏剧的魅力。本文从语言形式和功能的角度,通过透视剧中的典型片段,结合非语言交际的四种主要类型,简要分析非语言交际在折射人物性格和舞台效果上所产生的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交际原则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俄罗斯当代女作家乌利茨卡娅的戏剧《俄罗斯果酱》中的一段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揭示出人物之间的交际关系,进而为分析剧中的人物性格,阐释作品内涵提供一种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0.
戏剧文学是以人物的对话来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的。因而在教学中把注意力放在人物对话的分析上是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不可忽视对“舞台说明”的讲解。舞台说明”有助于学生把握人物活动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把握剧情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把握人物性格;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  相似文献   

11.
《蝴蝶夫人》这部歌剧既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也是真实主义发展的巅峰作品。本文以剧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为研究对象,剖析各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特征,分析各主要人物戏剧形象,把握情节和人物间的脉络,展现巧巧桑悲剧形象的全过程,从而为歌剧演员饰演巧巧桑及其他人物提供一定的心理路径和演唱基调。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多元解读作品的能力。 2.从品味个性化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学生戏剧鉴赏能力。 3.更多地从人性化层面解读文本,培养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3.
葛燕 《小学生》2023,(4):124-126
戏剧作品有一定的情节性,人物形象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围绕戏剧设计单元教学活动,从分析人物、解读故事、联动思考这几个角度入手,提升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在分析人物方面,学生可以结合服饰想象人物身份、结合语言想象人物命运、结合脸谱想象人物性格;在解读故事方面,学生可以结合背景解读家国情怀、结合旋律解读情感变化、结合细节解读心理变化;在联动思考方面,教师可安排学生联动流行歌曲、联动网络平台、联动个人创作,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言外之意”是指语言中所含的或未能由语完全表达出来的意义,也指在一定的语境下不便明确表达的语言意义。这种把真正含义隐含在词语后边的言此而意彼的语言形式是学中极具魅力的艺术表现手法。戏剧语言的潜台词戏剧中的台词是戏剧学中表现主题、展开情节、揭示人物性格的最主要的手段。高尔基说:“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论剧本》)。  相似文献   

15.
张爱民 《湖南教育》2002,(12):53-53
明理,凸现话剧主旨。教师出示成语,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自查词典,弄清成语的出处,以及相关的人物、事件等,弄懂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成语小话剧的改编应紧扣本义展开情节,让引申义寓于故事之中。扩充,放飞思维羽翼。要求学生根据成语出处,联系历史、现实、甚至未来出现的人或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将成语故事扩写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编撰,构建知识平台。教师可相机传授一些戏剧知识: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有:①掌握戏剧语言对于展开剧情、表现人物性陷的作用及其特点;②了解戏剧作品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来刻划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③学习作者通过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加浓悲剧色彩的特点。 重点:激烈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鲜明的复杂的特点;难点:对剧中个性化的语言以及潜台词的分析理解;可考点:戏剧的有关知识,如戏剧角色、分类、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戏剧语言鉴赏。 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一)阅读剧本,掌握基础知识:(二课时) 1、导入:①戏剧有哪些特点?(戏剧是综合艺术,具备着语言、美术和舞蹈等多种艺术样式的因素,构成戏剧  相似文献   

17.
在戏剧创作中,不仅塑造好人物形象很重要,而且设置哪些人物并将他们搭配成什么样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剧作的成功,都是由剧中所有人物活动所造成的。剧中人物到底如何活动,一是取决于各自性格与灵魂,二是取决于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任何一个戏剧家都不会在致力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同时忘记设置和搭配好人物.他们总是慎重地设置剧中的人物,巧妙地搭配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剧中的人物群体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作为戏剧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戏剧人物性格化语言的审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实现,也是用来表达剧作家的思想、构成戏剧作品的物质手段,因此戏剧人物性格化语言的审美功能即为:本色语言、立体化的语言、插科打诨之下折射出人物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语用模糊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的语用现象。它在戏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中普遍存在,用以突出人物性格和冲突。从语用模糊的角度分析戏剧名篇《雷雨》中的人物对话,纵深地挖掘其中的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展现语用模糊的使用对戏剧冲突发展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萨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通过人物荒诞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了现代人在荒诞世界里的精神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戏剧中人物的戏剧行动进行分析探讨了现代人生存状态,并提出剧中人物特殊的"无行动"的戏剧行动其意义在于引发观众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