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西北彝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彝族文化,大都记录在钞本文献里。立足黔西北彝族文化和钞本文献的生存现状,从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类文化创造性和多样性的角度提出活态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对当下保护和传承彝族钞本文献及其内容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彝文古籍文献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一种人类艺术的记忆符号和文化记忆象征。彝文古籍文献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蕴,蕴含着鲜明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之民俗文化特征。古籍文献是一种传承与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记忆符号,其书面古籍文献具有书面文献文化记忆功能,口碑古籍文献具有活态传承与传播彝族文化的记忆功能。研究彝文古籍文献的文化记忆,对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彝文古籍文献文本内容为案例,探讨彝文古籍文献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毕摩文化、祖灵崇拜文化等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3.
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是重要的彝族史料和文献遗产,其编纂出版历史悠久。近年来,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的编纂出版进展较大,检视这类档案的编纂出版工作,有助于业界同人发现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编纂出版受思维惯性和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大多关注和重视几个彝族大土司的档案史料编纂出版;文献收录局限于当地土司衙署及土司后裔遗留下来的档案资料,视角单一;专题性编纂成果偏少。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应系统摸底调查和收集复制云南彝族土司档案史料,编制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文献总目,加强对云南彝族土司档案文献的文本挖掘和分析,建立馆藏土司档案题名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以推进云南彝族土司档案编纂出版,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是民族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所在.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州的图书馆应当担当起重任,做好彝族地区图书馆彝族文献的挖掘、拯救、收集、整理、加工、翻译和保护开发利用,这是民族地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献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188.25万,占全州总人口的44.4%。自治州内彝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古朴动人。大小凉山地区因地理环境的封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故而保留了大量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彝族原始风貌的毕摩文献,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镶嵌在彝族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文章调查研究了现存毕摩文献的种类、分布及其文化价值,就如何对其加以抢救、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语料库构建类型不是单一的,本语料库的构建方法从语料调查到文本生成,都要以科学的原则与彝族地方历史文献实际相结合;本语料库不仅为学科研究服务,而且有利于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的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彝族毕摩文献作为古老的彝族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的记录,对于研究宗教学、古文字学、人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嵌镶在彝族文化中一颗瑰宝”,享有世界声誉。自去年美姑县举办首届中国彝族毕摩文化节以来,从省、州档案局到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毕摩文献的抢救整理工作,要求美姑县档案馆一定  相似文献   

9.
彝族钞本文献信息化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处理过程,需要开发者恪守指导性、工作性、技术性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方能科学、合理地对彝族钞本文献实施有效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吉差小明 《兰台世界》2017,(13):121-124
叙事程式是彝族史诗重要的叙事模式,形成彝族史诗传承与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无形符号象征。史诗《阿黑西尼摩》作为彝族古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史诗《阿黑西尼摩》文本的解读,发现其具有特定的叙事程式,包括关于时间语词叙事程式、颜色语词叙事程式、神名语词叙事程式和数字语词叙事程式。  相似文献   

11.
彝族地区保存有丰富的伦理档案文献遗产,其资源建设对传承保护,以及发掘利用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有现实意义。论文探讨彝族伦理档案文献遗产资源建设必要性,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其资源建设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彝族文献类型多、品种杂、数量少、分布广的特点使征集工作较难,而做此项工作却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中笔者对楚雄州彝族文献征集的意义、范围、现状及征集的方法、对策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彝族文献、毕摩、毕摩文献三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了毕摩文献的主要特征、毕摩文献的价值和毕摩文献的保存现状,分析了保护毕摩文献的重要性,并就毕摩文献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种文明、健康和可持续增长的“生态化”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陈坤 《大观周刊》2011,(34):5-6
贵州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彝族是贵州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在贵州境内的人口约80多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中西部地区,以乌蒙山一带最为集中。而这一地区,喀斯特高原地貌分布较为广阔,土地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人地茅盾突出。彝文文献《海腮耄启》中说:“人有了知识,用来护生态,用来遣树林,用来作耕耘。”可见,彝族先民深知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9月15日至19日,省档案局黄凤平局长带领征集整理处、接收整理处及楚雄州、元谋县档案局有关同志先后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等地就彝族档案抢救、保护、征集等工作开展学习交流。黄局长一行先后到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市档案馆、米易县档案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凉山州语委、盐源县摩梭博物馆等有关单位了解馆藏彝族古籍、珍贵彝族文献和反映彝族生产、生活的实物档案,并就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  相似文献   

16.
对昆明地区各单位所藏彝文古籍的类型、分布、保存和数字化保护状况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昆明地区彝文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昆明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实施或进一步实施彝文古籍数字化及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研究彝族文化以及各级政府制订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时能够有据可依。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彝族古籍文献,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传承彝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彝族谚语是彝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是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四川凉山彝族甲骨简牍皮书古籍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有关部门近年在境内发现一批传世彝族甲骨、简牍、皮书等古籍文献和其他文物的事实,结合国内彝民族的历史文化概览和凉山解放前夕特殊的奴隶制社会形态,对这批古籍文献进行了粗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9.
郭利芳 《大观周刊》2012,(42):10-11,30
彝族的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彝族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人民的规范习俗、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以来,在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彝族的毕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彝族的毕摩文化进一步受到冲击.彝族毕摩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困境.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承保护毕摩文化.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不是短时期可以解决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彝族毕摩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论述.说明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受到冲击。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并使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要等到彝族毕摩文化消耗殆尽的时候才开始注重文化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20.
<正>彝族是丘北的土著民族之一,他们自称"罗倮",在彝语中,"罗"的意思是龙,"倮"的意思是虎,是彝族的图藤,龙和虎代表着力量与神秘,彝族以此自称,显示出他们对自己作为一个勇敢和强大的民族而拥有的一分自信。一年中,丘北彝族的节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