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默的尊重     
罗斯 《小读者》2013,(4):12-12
顾颉刚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史学家,但他却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  相似文献   

2.
王学典、孙延杰的《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从顾颉刚的史学成就及与其弟子们的学术传承、私情交往等方面,对顾颉刚及其弟子们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本文即是从这些内容时该书进行了深入的评介。  相似文献   

3.
“疑古”和“考信”的史学大师顾颉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光绪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1893年5月8日)出生于清代汉学中心苏州的一个读书世家。在专治小学,喜好金石、篆刻的祖父和爱好文史、擅长诗文的父亲耳濡目染下,顾颉刚从小便浸盈于儒家典籍之中。在苏州兴起的清代汉学重要的学派──“吴派”“好学尊闻”、“崇汉信古”思想影响下,顾颉刚养成了广泛涉猎的习惯,还在12岁时他就在所作的自述《恨不能》中说“恨不能游尽天下名山大川”,“恨不能读尽天下图书”。由于两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加上顾颉刚的辛勤努力和对学问的浓厚兴趣,年轻时他的学术积累已十分…  相似文献   

4.
1931年的一天,顾颉刚为学生们讲《尧典》,当讲到《尧典》里的十二州是起源于汉武帝时代的制度时,有个叫谭其骧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讲错了!”然后便指出了错误所在.顾颉刚丝毫没有生气,而是嘱咐谭其骧把不同意见写成书面材料交给自己.谭其骧课后查阅了大量资料交给顾颉刚,顾颉刚看完后,说有哪几条说服了我,哪几条没说服我,于是谭其骧又找了些资料来论证.这样反复几次,最后,顾颉刚把讨论的这些内容写在了讲义上,在课堂上说:“谭其骧同学对我的帮助很大,帮我纠正了很多错误;但他的意见也有我不同意的,这些都让我非常感谢.”  相似文献   

5.
校园求职记     
新学期刚开学,室友们在聊天时候不约而同的聊到一个话题:打工挣钱。从此,我们室友三人便真正将找工作纳入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6.
典型案例一:同学甲做事总是风风火火的,老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就像天底下只有他一个人有做不完的事情似的。每天早上6:00天刚蒙蒙亮,室友们都还在酣睡的时候,他就已经悄悄起床,背起书包到教室早读去了。晚上也总是他最后一个回宿舍,常常是他刚进宿舍还没洗完脚就到熄灯的时  相似文献   

7.
茫尔  羽狐 《特区教育》2014,(11):10-13
在姜晓虎的世界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不喜欢出去玩耍,也不喜欢和室友打闹。可惜,他有一群爱打闹的室友。这天,他得到了一款游戏,里面的NPC居然长得和他的室友一模一样,复仇的时刻终于来了!  相似文献   

8.
幸汉荣 《现代语文》2005,(7):26-26,25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相似文献   

9.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相似文献   

10.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相似文献   

11.
林颐 《高中生》2015,(4):44
宗璞忆父亲冯友兰,提起冯老的口吃,与他的哲学成就齐名。冯先生说“顾颉刚”的名字时,“咕叽咕叽”良久而念不出“刚”字。冯先生自美国归后,在清华大学开设“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时,因为他的口吃,听课的学生人数每周递减,从四五百人到四五人,彼时冯先生的口吃在学生中亦被传为笑谈。同样口吃的还有顾颉刚先生。张中行记得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参考》2014,(6):82-82
正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百年名校。学校创建于1805年,原名苏州正谊书院,其前身分别为创办于1903年的"苏州府中学堂"和创办于1907年的"公立苏州第一中学堂",是苏州最早实行现代化教育体制的普通全日制公立学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历史学家顾颉刚、美术教育家颜文樑等各界著名人士均毕业于"草桥"。在"草桥"办学的各个阶段走出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20余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顾颉刚以大胆疑古和编著<古史辨>而闻名.长期以来,学界对他的疑古思想褒贬不一.顾颉刚认为研究古史应先破后立.从学术分工的角度而言,既需人做破坏的工作,也需人做建设的工作.顾颉剛研究古史偏于疑古辨伪方面,并不说明他不主张建设真古史,而只是从分工合作的角度出发,以辨伪史为己任,其最终目的是辨伪求真.只有正确把握其思想与实践的真实意图,评价才能接近客观.  相似文献   

14.
顾颉刚无疑是以五四反传统的精神构筑他的"疑古"理论的。顾颉刚先生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因此,他才能借助西方的近现代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梳理。  相似文献   

15.
以救国自任的顾颉刚甘肃之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救国自任的顾颉刚甘肃之行汪受宽顾颉刚(1893-1980)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以他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却毅然走出书斋,到僻处西北的甘肃省,以一年时jiiJ,遍历甘肃中南部各县,奔走呼号,进...  相似文献   

16.
顾颉刚是“五四”政治运动的旁观者,1920年代中期,他以在古史辨伪、民俗研究上的突出成绩,却转成新文化运动提交学术成绩单的代表;“五四”前后,既是顾颉刚的蛰伏期、亦是他思想学术成长的关键期。本文通过分析顾颉刚与同学傅斯年同中有异的思想抉择,以及从《诗经》出发进行经学革命与历史重建的学术径路,试图在这个“非典型”的典型个体身上,敞开对“五四”在思想文化上何以成为“五四”的持续思考。顾氏思想“缓进”、学术“激进”,但在行动力的果决及坚韧上,他的学术实践丝毫不亚于参与政治运动的朋侪;将“革命”诉诸于行动,顾颉刚实在深具“五四”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应同》保存了稷下学者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对《吕氏春秋·应同》篇中为何仍作"代火者必将水",顾颉刚猜测:"《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与《吕氏春秋》编撰时代人们的"天子"观念有关。顾颉刚的第一个猜测是合理的,《吕氏春秋》保留了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原貌,而李善《文选》注对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理解存在误差。顾颉刚的另一个猜测则有欠妥当。基于对顾颉刚"两个猜测"的考察,可见他认为邹衍的学术思想对《吕氏春秋》的编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日来,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一文;收获颇丰。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里,顾颉刚先生畅言自己之所以有"层累造就历史"这一观点的原因以及其独特的古史研究方法;清晰地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应别人所求,向读者介绍"古史辨运动"以及个人的成长历程,体现先生对历史的敏感、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对"真"的一种执着。性格上,作者是桀骜不驯、历史兴味极重、好奇心极发达的人,敢于怀疑古书古史而对它做深入的研究,敢于推翻数千年的偶像而不吝惜,敢于在向来不发生问题的地方发生出问题而不丧气于他人的攻击。  相似文献   

19.
顾颉刚先生追求的“为学术而学术”道路,不仅体现在他学术研究中有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韧性,而且体现在他组织禹贡学会,辛勤地培养青年学子的活动中;而这种追求之所以受到阻碍,使顾颉刚深入彷徨,苦闷,就在于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左”倾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传统意识形态等对学术研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著名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诞辰 1 1 0周年之际 ,我国学术界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我曾是顾老的学生童书业先生培养的研究生 ,毕业于顾老早年曾学习和任教过的北京大学 ,又与顾老同籍苏州市区 ,因此在顾老晚年 ,曾和他多有交往。顾老的学术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我 ,成为我学习的楷模。在此 ,我想谈三个问题 :第一 ,对“古史辨”和“层垒地堆积成的古史”说的认识。第二 ,对顾老开拓的中国边疆史地学研究的认识。第三 ,对顾老奖助后学 ,关怀学术后辈成长的品行的认识。第一 ,顾颉刚先生最重要的学术成就之一是在 2 0世纪前期提出了“层垒地堆积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