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百味     
《甘肃教育》2008,(22):33-33
作家的由来 人们把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称为"作家"。最早的"作家"是管理家务的意思。此语入书见于《三国志·杨戏传》:"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  相似文献   

2.
前人将《储说》与“连珠”联系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储说》是“连珠”的上源,杨慎关于“连珠之体兆于韩非”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3.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4.
魏咏柏 《下一代》2014,(12):27-27
西方有不少人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创建的《每日纪闻》。其实,就办报年代而言,我国的《邸报》比《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新发现的赵清阁两篇同题异文之作《友情》,考察1940年代后期赵清阁"友情"观念形成及其嬗变,借镜于作家的情感、人生与创作经历,进一步指出作家的自我表述与现实处境之间的内在张力,希望能对理解现代中国作家人与文的幸与不幸,以及研究现代知识分子的"私人生活史"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梁萌萌 《文教资料》2012,(13):25-26
川端康成作为具有日本特色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受前朝和歌、《源氏物语》等"物哀美"特质的文学影响较大。作品《雪国》是其"物哀"美学影响下的代表作,基调优美哀婉,情节平和含蓄,却让人在掩卷后不断回味。本文分别从"物哀"的形成与理解、《雪国》中的物哀之美及其中的现代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从日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物哀"之美这一明显特质入手,结合《雪国》,分析这种独特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包含于其中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7.
和学生学完《报任安书》后,我的感慨很多。在中国漫长的统治阶级社会里,"发愤著书"应该说是一条许多际遇坎坷的作家所无法逃避的残酷的规律。先秦时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相似文献   

8.
李涵秋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小说作家,其《涵秋笔记》虽属旧体志怪传奇小说集,但内容上却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其单篇小说《蝴蝶相思记》注重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双花记》带有自叙传的性质;《雪莲日记》是日记体小说;《红鸳语》是"集锦体"小说;《黑美人传》是寓言体小说;《穷丐》则是现代短篇结构手法的尝试之作。  相似文献   

9.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灯塔守望人》,是一篇"写实主义"与"抒情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作者按"谋职——就职——解职"的顺序,讲述了流落异乡的史卡汶斯基做灯塔看守人的一段生活经历。小说把景物描写与对主人公的情感表现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先后呈现出壮美、优美与崇高之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陶冶。  相似文献   

10.
连珠溯源     
何谓“连珠?历代多有所论.《艺文类聚·五十七》傅玄连珠序曰:“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贤者微悟,合于古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故谓之连珠也.”同页又载沈约注制旨连珠表曰:“连珠者,盖所谓词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文心雕龙·杂文》云陆士衡连珠“文小易周,思闲可瞻,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明代吴讷《文章辨体》云:“大抵连珠之文,穿贯事理,如珠在贯……其体则四六对偶而有韵.”  相似文献   

11.
从"精神阳萎型男人"、"追求理想性爱的女性"、"理想性爱观的不同呈现"、"艺术审美感知的迥异"四个方面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包法利夫人》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两部作品体现了文学作为"人学"这一特质在不同时空中的一致性,以及作家对人性的关怀的永恒性。一部文学作品只有溶汇人性之光泽才能有其永久的生命力;一个作家也只有深怀对人性的关注,同时以不同的视界去作独特的审视,才能在文学这块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12.
在对连珠体的形成与演变加以概述的基础上,从题旨、语言形式与艺术表现手法、逻辑推理方式三方面探究了庾信《拟连珠》的艺术成就,并将其与陆机的《演连珠》进行比较,认为庾信的《拟连珠》虽直接脱胎于陆机的《演连珠》,但正是经过庾信的点化,才使得连珠获得了自我的个性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3.
《礼记.学记》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也是关于修养之学的论著。这一双重性质本是相互通融的,但由于"学"与"教"从古代的统一走向后世的疏离,《学记》便有了双重性质的分殊。与"教"相比,"学"是《学记》中更核心的概念,因此《学记》的根本性质是关于修己之学的论著。将《学记》仅看作教育文献,仅从"教"的角度强调它的教育思想,显然不能全面理解它修己治学的真正内涵。今之教育当以修己为学问之根本。  相似文献   

14.
鲁迅五十寿辰,左翼作家曾秘密地为他举行庆祝会。这次庆祝会,直到鲁迅逝世以后,史沫特莱才在《中国之战歌》①中有详细忆述。但是,最早的记载,并不出于史沫特莱之手。当时,地下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红旗日报》在一九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的报纸上就作了报道,题文如下: 左翼文艺作家鲁迅五十生寿纪念会表示愿为无产阶级文学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本期最值得关注的是两部续完的长篇,张翎的《金山》(《人民文学》第5期)和王刚的《福布斯咒语》(《当代》第3期)。张翎以如今在海外作家身上特别突出的"拙劲"正面强攻了北美华人史,虽然在对历史纵深的把握和对移民原生经验的开掘上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拉起了一个宏大而完整的框架,细节也多细腻感人之处,在有关华人移民史题材的书写史上,《金山》将是一部绕不过去的作品。王刚的《福布斯咒语》继续塑造地产商冯石这个民营资本家的形象,写他内心的挣扎,鲜活的质感和对灵魂探问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当代远离时代生活核心的职业作家们,虽然冯石这个人物的分量已经几乎大过了整部作品的分量,但毕竟写活了一个独特时代的独特人物,相信这个人物形象也将是未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这一类文学书写中难以绕过的。叶广芩、方方、范稳等几位老作家都沿自己的创作路数推出用力之作,可惜均难称力作。倒是新人之作有出挑之处,海外作家陈河的《黑白电影里的城市》(《人民文学》第5期)以心理小说的精微挑动了一处久远的"中阿友谊"的记忆;黄咏梅的《鲍鱼师父》(《山花》第6期)写底层机锋暗藏;新一届"《西湖》新锐奖"得主文珍的《第八日》(《西湖》第5期)写失眠呕心切肤,令人过目难忘。【主持人:邵燕君】  相似文献   

16.
清代作家徐昆,以他的传奇《雨花台》在明、清时期的山西戏曲界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作为他最早的一部戏曲创作,《雨花台》不同于明清文人的案头之作,着重表现场上之曲,在创作动机、思想意蕴、时空结构、唱词与宾白等方面都独具特色。《雨花台》传奇从侧面反映了清代山西戏曲发展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兴化于元末明初生有作《水浒》之施耐庵、明代中叶生有校《西游》之李春芳、作《封神》之陆西星及明末清初生有作《梼杌闲评》之李清,一地拥有四大文豪,"四大名著"光辉灿烂,古今中外少有。《水浒传》的首创示范效应,引发《西游记》《封神传》《梼杌闲评》的接踵问世。盖因兴化明清时期,人文荟萃、文风昌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孕育和造就了杰出的作家群和广大的读者群,从而使"兴盛教化"的兴化诞生出"四大名著"的作者,崛起为"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夏季号)发表的《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一文,存在诸多不足或失误之处:第一,马礼逊《华英字典》在英文解释上,对"Freedom"与"Liberty"有所区别,但在中文解释中皆以"自主之理"一词译之;第二,传教士《自主之理》文中的"自主"、"自主之理",即指英文"Liberty";第三,《新解地理备考》的最早版本,最晚当在1847年已经刊印;第四,蔡锡勇在《美国合邦盟约》中,明确以"自由之福"对译"the Blessings of Liberty";第五,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日本"自由"概念进行的是批评,而不是引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20.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诗学理论,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既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还要关注作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文章试以"知人论世"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第六首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潘岳人品及文品的出入问题作一个具体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