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琳 《传媒》2021,(15):47-49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以其鲜明的导向性、群众性等特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这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担当也因兼具主持人与评论员等多重身份而越来越立体化,,并肩负着新闻传播的重要职责.以白岩松等为代表的《新闻1+1》节目主持人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内涵,以及应势而动的能力赢得受众广泛赞誉,成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类节目应以理性分析为主,但感性因素的适当运用,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本文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综合频道播出的《新闻启示录》栏目为例,解析感性因素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作用、表现手法,以及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感性因素与理性分析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为新闻生产的多样化提供了契机。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作为传统媒介中的重要内容,在媒介融合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本文将基于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广播新闻评论类节目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创新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勇 《新闻世界》2014,(7):50-51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中选取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本文对2013年5月3日至2013年11月3日共122期节目内容进行统计分类,从节目的评论特点、选题特点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发现节目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中选取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本文对2013年5月3日至2013年11月3日共122期节目内容进行统计分类,从节目的评论特点、选题特点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发现节目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有嘴要说话。说话可以讲述事实,也可以评述是非。于2008年3月24日正式亮相的《新闻1+1》,名称取得不错。“1+1”既可以理解为一位主持人、一位新闻观察员(评论员)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也可以理解为“新闻的1+评论的1”。节目选题主要是“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三大类,配以短片、电话连线等形式。多为一期评论一个话题,有时一期评论两个新闻。  相似文献   

7.
丰收 《新闻世界》2014,(3):42-44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新媒体的崛起,如何让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加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一大亮点,在新闻评论方面成绩卓著。本文以《新闻1+1》的210期节目为分析样本,重点从选题和内容两方面对其节目进行了剖析,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新媒体的崛起,如何让理性的声音成为主流,加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是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的一大亮点,在新闻评论方面成绩卓著。本文以《新闻1+1》的210期节目为分析样本,重点从选题和内容两方面对其节目进行了剖析,在反思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新闻评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祝阳  高歌 《新闻世界》2014,(5):65-67
《新闻1+1》作为央视的一档评论直播节目,自创办以来不断探索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向,并且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本文从选题呈现的新特点、公信力的构建、不断革新三个方面来对其特色进行评析,探讨在媒体多样化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闻1+1》作为央视的一档评论直播节目,自创办以来不断探索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向,并且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本文从选题呈现的新特点、公信力的构建、不断革新三个方面来对其特色进行评析,探讨在媒体多样化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邢虹 《今传媒》2009,(8):85-85
播音员的称谓现在比较统一,是专指新闻消息的播报人,除新闻播音员之外其它类型(仅从节日形态上划分)节目的出镜人都可称做主持人.它是一个泛称,在这当中,新闻消息类节目里那个参与采编新闻、在节目中有话语权,甚至主导节目的出镜人就是主播,换句话说,主播是新闻消息类节目的主持人,而非新闻播音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捏造事实、以讹传讹、欺骗受众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媒体一次次成了叫喊“狼来了”的牧羊人,且毫不在乎,因为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中。为了收视率,为了发行量,为了名利双收,话语权一次次被滥用,尤其在新闻舆论监督中,滥用话语权现象更是屡有发生,最集中体现在媒体对于新闻事实的评论之中。  相似文献   

13.
吉宁 《新闻世界》2013,(7):70-71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式微,促使电视媒体开始对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做出革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样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央视《新闻1+1》为例,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风格样式和内容特色。  相似文献   

14.
《新闻1+1》是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一档也是唯一一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①它在议题选择、舆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方面履行着媒体的社会责任,体现着新闻节目包括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新闻态度和新闻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央视《新闻1+1》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面旗帜,本文以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接受美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剖析该节目是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的,进而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央视《新闻1+1》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面旗帜,本文以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接受美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剖析该节目是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的,进而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时事开讲》是凤凰卫视的王牌时评节目,《新闻1+1》则是央视新闻评论的旗帜。同为华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翘楚,两档节目的电视新闻评论却各具特色。本文对两档电视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以浙江温岭杀医案为例,证实了二者新闻评论存在较大差异性,并且解读了各自的评论特色。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评论是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打的是新闻的第二落点。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媒体的高度竞争中,新闻评论当然要追求传播的效率,但出于种种的原因,时下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甚至故意抛弃了新闻事实的新闻评论却也为数不少。在不掌握新闻事实、不了解新闻背景的情况下,滥用媒介的话语权,不仅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同时也会造成信  相似文献   

19.
《新闻1+1》重视媒介的公共价值,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热点话题的节目评论都要被各大网站转载引用,作为此事件的权威意见。《新闻1+1》构建公共话语空间,传递出新闻评论节目所蕴涵的人文关怀,与倡导公共理性、传播公共精神,舆论监督、维护公共利益的作为,是传媒公共性的最大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新闻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民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提高,电视评论节目渐渐受宠,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推出的《新闻1+1》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旗帜。本文从口播评论与图像评论复合组合的功能意义,历史观的叙事框架,公允、客观、平衡的话语场,微观事件评论背后的宏观框架,网络议程与媒体公共议程的对接5个方面来解读该节目的评论范式,为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