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雁 《八小时以外》2012,(11):72-73
同事之间茶余饭后聊得最多的就是领导,领导的为人处世、工作技能、生活方式……得出来的结论大部分都是这位领导不怎么行,他能够当上公司领导要么是因为马屁拍得好,要么礼送得够多,要么人长得漂亮、帅气,要么领导的上级瞎了眼……谈到最后,总是心里越来越不平衡,觉得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活简直是自己的莫大耻辱。于是,要么每日耿耿于怀地工作,要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时间长了,工作激情没有了,于是自己逐渐被自己淘汰了。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高四"似乎都是一种很苦逼的生活,承受着很多压力,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事实上,他们比高三更高三。因为经历过,他们更清楚自己的长短;因为目标更明确,他们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约也是因为如此,在同样日复一日被碾压的生活里,他们多了很多高三生没有的欢乐。  相似文献   

3.
距离     
邵家虎 《高中生》2013,(6):56-56
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叫"距离"的词,它可以让你拥有一种因它而产生的美好和进步。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的我,为了让自己多一些独立生活的能力,步入高中后选择了寄宿。之前在家的时候,我与父母发生摩擦在所难免:要么是他们认为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好,要么是我认为他们的教育方法不适合我。  相似文献   

4.
活在感恩里     
有人人,感思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今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思,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思,感谢生活对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距离     
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叫"距离"的词,它可以让你拥有一种因它而产生的美好和进步。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的我,为了让自己多一些独立生活的能力,步入高中后选择了寄宿。之前在家的时候,我与父母发生摩擦在所难免:要么是他们认为我这里不对那里不好,要么是我认为他们的教育方法不适合我。头一次在学校寄宿度过一周的  相似文献   

6.
要是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可能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如鲁迅笔下的看客般麻木、狭隘、自私,拿别人的痛苦、不幸来当观赏品,还可能配备一张莫名其妙的脸庞,一张合不拢的嘴,眼神要么茫然,要么闪着惊喜。那些不可捉摸的表情背后隐藏着什么心理:看着别人的痛苦而庆幸自己幸免于难,实为人生一项平衡术?看到别人的不幸,不正好安慰自己心里的某些不幸?  相似文献   

7.
这就是生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每个人每天都要生活,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生活,每个人每天都要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这就是生活。父母的生话"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我的父母是朴实勤劳的农民。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忙碌在田地间,一年四季都有忙不完的活计。尤其是春季、秋季,我几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原本是诗意的,根本上是为了人的。可是规训倾向的学校德育,紧捏而不是张扬人的个性,使德育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要么造就唯命是从、唯书唯上的盲从者,要么造就了言行不一、双重人格的伪君子,要么造就了什么都不信的道德虚无主义者。要转变这种消极状态,学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德育中”。  相似文献   

9.
陈怀翔 《班主任》2012,(8):49-49
小鑫成绩拔尖,但在学习上相当自私。别人问作业,他要么装聋作哑,要么直接说不知道。他是小组长,背书时,只要他没背完,绝对不准别人来背,以免打扰他背书。他的课外书很多,但从不外借……同学们说他是“自私鬼”时,他并不生气,还理直气壮地反问:“哪个人不自私啊?”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这本书,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你要么不喜欢,要么就特别特别喜欢。在我看来,《红楼梦》的魔力,其实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魅力。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现代化.中国人的心灵都永远是“中国的”。中国人从这本书中,品味到了美、幸福和浪漫,它永远是现世生活里的精神栖息地。  相似文献   

11.
初为人师,几多兴奋。结束了找工作的疲累奔波,同时几年的大学生活也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但是我们在这时候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该做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去做:  相似文献   

12.
教师开展生活体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这一方法论,提出如下看法:“生活体验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提出来虽然从教育科研方法体系角度看比较新,但实际上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世界中这是最原本的,也是始终与教师共在的教师的生存方式。其实每一个教师都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因为每一个教师都在教育世界之中。不同的是,有的人有意识地去创作“文本”,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体验用文本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有的人,因为不去反思、不去写作,因此就使得自己的生活体验仍居住在内意识里,甚至还是一种潜意识的东西。本文把呈现了生活体验“文本”作为一种依据,提出“生活体验研究型教师”这一概念,并通过这一类型教师的特点,提出了教师开展生活体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忌自欺欺人。不成功的人在生活中总喜欢自己欺骗自己。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都谈不上诚实,那他在人生路上的进步就一点也别指望了。不敢如实承认自己现状的情况很多,包括自己在生活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处境,达到理想的目标的前景如何,自己有哪些不足等等。二、忌缺乏创造性。我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诉那些没有基本生活技能的人,要靠什么东西才会让人家心甘情愿地付钱给你,即人是有所劳才有所获的。他们也不明白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即人们只有让自己做的事越有价值,自己所获也就越多。大家可以看到,从事医学、法律、音乐或经济财会类的人,他们可…  相似文献   

14.
受害者心理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很多人在遭遇不愉快时,总是喜欢把自己想象成受到环境迫害的一方,自怜自艾,怨天尤人,从而放弃努力和挣扎,一面随波逐流,一面感叹命运不公,怀才不遇.由于缺乏对生活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些人不断抱怨,咨询师要么与他一起感怀命运的捉弄,要么转而沦为指责的对象,成为来访者生活中新的"迫害者".那么,咨询师要如何才能让来访者找到自身隐藏的力量,不再用软弱的姿态来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一种修行。生活中,我能够感受到天地之大,能看见自己一言一行无穷的变化,还有尘世间的万千风貌。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不论哪个时刻,或与人交往,或投入工作,或自己独行,甚至安然静坐,都可以更加悟  相似文献   

16.
生命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概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 ,从生活走来 ,向生命走去……———题记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 ,自古至今 ,奔腾不息 ,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 ,没有一朵浪花不是生命的欢歌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 ,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 ,陪伴终生。但是 ,半个世纪以来 ,中学语文教学深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 ,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 ,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语文与人的精神和心灵、与人的生命和生活越来越疏远。长久以来 ,我们的教育陷入要么顾此失彼、要么非此即彼的泥潭之中 ,在我…  相似文献   

17.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鲜红的太阳缓缓升起,跳入我们脑海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大多数人会想:昨天许多没干完的事还等着我去办呢,今天接着干吧,显出一副对生活无奈心态;也有人会想,今天又要去干那永远也干不完的事,真烦人,溢于言表的是对生活的厌倦。其实.这些人把每天的生活与工作当成了一种负担,他们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去享受蕴含在生活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分享是亲近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人,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之间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享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在作文时,很少在文章立意方面下功夫。要么平铺直叙无中心,要么杂乱无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须知,要使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灵光闪现,文章的立意一定要有创新,这就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不盲从他人观点.不迷信权成,敢于质疑,善于感受时代气息,从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发现生活中的新矛盾.抓住生活中的焦点、热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理念有利于促进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小余,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时只有自己一个人跟着爷爷。由于爷爷疼爱孙子,他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喜欢玩网络游戏,睡得很晚,早晨无法按时起床,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作业不交,要么就是催交上来,也是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