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质疑——趣中感知课始,在理解“揠”字意思后,让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我想知道是谁在拔苗?我想知道那人为什么要这佯做?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问题源于学生,自然激起了学生求解的欲望。于是,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听,寻求答案,自然格外认真,从而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二、究图——趣中理解 1.利用图画诱思。学习课文时,首先要重视对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索的主体意识 ,对所学课文达到熟读精思、充分理解、积累知识、掌握方法 ,还要认真落实在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充分发挥精读课作用 ,取得“精读带略读 ,课内带课外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扩展”的实效。精读课文教学要遵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 ,以整体性训练为主 ,分解性训练为辅 ;用整体带动部分 ,以部分促进整体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整体〕———初读课文 ,感知全文 ,理清思路导入新课后 ,师生同解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窗口 ,也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要通过文...  相似文献   

3.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教师抓住最能体现邱少云崇高品质和英雄行为的词语———“纹丝不动”,让学生根据这个词语提出能帮助读懂课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主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确定了课文的主问题之后,将学习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由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读悟,对课文语言文字进行探究。到了结课阶段,形成了如下的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什么要?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什么情况下?烈火烧身怎样?千斤巨石结果?自我牺牲战斗胜利下面是教师利用板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片段实录:师:同学…  相似文献   

4.
本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的童话故事,通过授课让学生认识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再生的特点.着重进行朗读训练,理解词、句、段的意思.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一、以题激趣 以题引路.出示课题,以题引趣:课题告诉我们谁的事?它干什么?从题入手,带着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了吗?为什么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相似文献   

5.
《做风车的故事》以风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讲牛顿小时候喜欢做手工,他做了一架小风车,但讲不出风车为什么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从中受到了教育,从此发愤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通过本文教学,要使学生懂得遇事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要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悟出学段写段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学会生字新词,会用“但是”、“习惯”造句.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学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抓重点词句多思,边思边悟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以词句为凭借的,对课  相似文献   

6.
一、课始激趣   1.故事引趣。人人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小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精神会更振奋,学习热情会更高涨。一些短小的故事,教师可添枝加叶,娓娓道来,面对一些情节曲折,内容宠杂的长故事,教师可精选一个片断,巧设一个悬念来激起学生对整个故事产生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诱发出求知的强大内驱力。   2.揭题导趣。课题是整篇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课题本身就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吃墨水的故事》这个题目就很新奇。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是这样通过揭题来导趣的:我在…  相似文献   

7.
《做风车的故事》一课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安排在第五册的最后一组,这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段(自然段)的训练,即“读懂课文的每一段话”;“学习把一段话写清楚”。中年级段的训练是以低年级词句训练为基础的,同时又要为高年级连段成篇打基础。因此,段的训练要注意瞻前顾后,加强训练重点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从而使训练相互联系,扎实有序。 《做风车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要指导学生在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如何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写清楚的,从而学习阅读自然段的方法,同时初步学习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如何设计切实可行的语言文字训练题。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两年多来,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语言文字训练题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练习设计的基本规律,并且初步总结出练习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几条原则。一、统一性原则所谓统一性原则,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设计要与课文的教学目标达到和谐的统一,要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讲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要尽可能避免脱离课艾思想内容孤立地进行语言技巧训练。好的语言文字练习,应该使学生通过练习,不但在丰富词汇、丰富句式上有所长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小语教材中,常识性课文占有一定比例,编者安排这些课文,目的在于让教师以科学知识的传授为凭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阅读此类课文,须处理好传授科学知识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以科学常识的渗透为凭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目的理解科学常识,以求语言文字训练与科学知识渗透的有机统一。一、品析词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小学阶段的常识性课文,大多借助客观事物的具体介绍来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的最…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学习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学习准备1.教师搜集课文中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观察和收集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配乐展示各种鲜花,交流:你认识哪些鲜花,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2.出示“花钟”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联想)3.出示课题:读题后有什么疑问吗?二、整体感知1.自己读课文,说说读…  相似文献   

11.
课后习题是一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大纲规定的听说读写要求编拟的,往往体现了教村的重点、难点,也是训练语言文字的要点.《蝙蝠和雷达》一文有四道课后习题,前两题是理解语言的训练,后两题是运用语言的训练.教学时,可以课后习题为凭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下面谈谈具体做法.一、词语训练应多角度,注重积累和运用课后第一题为词语训练,要求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理解基础上,可进行多角度训练.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课中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一篇文章也是一个整体。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而后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各部分与整篇课文,整组训练重点的关系。这样,更利于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了解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课文内容及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易于掌握写作方法。现以《海滨小城》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作法:一、在教学程序上注意对课文进行整体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前,我让同学们自学了生字,扫清了障碍。一上课,我采用引趣式引入新课后,就播放了自制的课文…  相似文献   

13.
郝伟 《辅导员》2013,(2):56-57
<正>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会不会阅读,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的质与量。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讲有读.而且要努力克服"重讲轻读"的现象,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导和训练,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使之学会自学,为今后脱离指导的阅读准备条件。以《丰碑》一课为例,我谈谈如何以读为主,强化训练.整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题目"丰碑"指的就是这位军需处长以及他一切为他人.一切为革命,宁  相似文献   

14.
郝伟 《辅导员》2013,(3):56-57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会不会阅读,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的质与量。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讲有读.而且要努力克服"重讲轻读"的现象,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导和训练,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使之学会自学,为今后脱离指导的阅读准备条件。以《丰碑》一课为例,我谈谈如何以读为主,强化训练.整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题目"丰碑"指的就是这位军需处长以及他一切为他人.一切为革命,宁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本身就是动态的思维过程,需要对课文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整合、分析,如果把课文题目学习与这些学习过程有效对接起来,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出发,展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一、以新鲜感为抓手培养质疑能力根据课文题目的特点,教师选择那些新鲜感强的课文题目,引导学生开展提出问题的活动。因为具有新鲜感,所以能够吸引  相似文献   

16.
《五彩池》(五年制第六册第27课)是篇描写形象、文字优美的新选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五彩池极富神奇色彩的景色。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讲读,在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板书课题后,教师先紧扣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彩池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由此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并划出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回答上面的问题,然后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第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抓审题训练,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以石碑上乡亲们的话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内容都是围绕这个题目来展开的.教学时,我从抓审题入手,引导学生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后,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课题中的挖井人指谁?吃水的人指哪些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边读课文,在看、听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审题中的两个问题.以上审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逻辑思维训练在教科书中主要是结合章节和课文教学进行,很少专门章节和专文.逻辑思维训练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题目的典型性和趣味性.下面两个较典型的逻辑趣题,可视学生年级和水平作数学语文等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材料.  相似文献   

19.
《鱼游到了纸上》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九册新入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我”在西湖玉泉被一位刻苦学画的聋哑青年所感动,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巧设悬念,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一、紧扣“题眼”分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题目意蕴深长,耐人寻味。一个“游”字给题目注以生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以“游”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主题,认识人物的思想品格。“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让学生抓住…  相似文献   

20.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捕捉作者思路,循路入境,归纳要旨,这种教法称之为以题统文教学法。 以题统文教学法一般分四步进行。例如第八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步骤安排: 第一步,读题提问,带问读文。引导学生从释题入手,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1.什么叫“壮士”?“壮士”与“战士”、“勇士”、“烈士”的区别?(先查字典理解,再联系课文理解。)2.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