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贵在有疑,其中的道理古人早有揭示。宋代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代另一位学者张载也说过:“在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认为,把一切学问都看得很容易,而自己觉得没什么可疑的人,一定是未曾学习的人,因为未曾学,虽有疑难也不知道。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疑,乃学之端,思之始,容易引起定向反映———探究反映。有了这种反映,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进而获得真知。思维从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会提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将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中学生更应当牢牢地记取:读书贵在有疑,解疑其乐…  相似文献   

3.
质疑教学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其他教学方式比较起来最明显的区别是:它直接从问题入手,而不是从原理概念入手。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质疑就没有思维和创新。宋代著名教育家张载曾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质疑”。苏联著名学者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因此质疑教学就  相似文献   

4.
一本好书摆在你的面前,如何阅读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呢?北京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进步的教育家张载倡导的疑思读书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张载认为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多疑多问多思考。他说:读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只有提出疑问,才能促进思考,才能有所深入,有所提高。疑问越多,收益才越大。他还认为学习的重要作用就在于“释己之疑,明巴之末达。”解除疑问,弄明白自己未曾明白的道理,才能得到真知,学业才有进步。疑问从何而来呢?张载认为疑问来自思考,思考才能做到“心悟”。“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读书必须想…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误区,特别是方法不对头,是造成现代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效率呢7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努力。一、加强预习,培养良好习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尚未预习,教师便开始讲解课文的情况。宋代的张载曾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如果我们连预习都不让学生预习,学生又何来之疑呢?学生无  相似文献   

6.
“学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另一学者张载也讲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  相似文献   

7.
邵波 《辽宁教育》2005,(1):65-65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疑,乃学之端,思之始,容易引起定向反映——探究反映。有了这种反映,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进而获得真知。思维从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生疑。”朱熹也说过:“大疑则大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爱因斯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让学生质疑问难,如大教育家孔子倡导的学习方法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他鼓励学生“每事问”。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才能提高,学而无疑,等于没学。”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明代教育家陈献章认为“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知,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矣”。由此可见,教学中学生能否产生疑问,是否能够敢于提问,是学习中能否体现其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可是现行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巧提问题才能激励学生大胆解决疑难的积极性。宋代学者张载说得深刻:“学则须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根据学生所存之疑提问,再引导学生解疑,这就使学生的知识与思维并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存疑状况正确提问,启迪学生认真思考解题,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这是李培永老师的目标。他的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法的改命,一是学法的改革。他深深知道,教材改了,教法改了,如果学生不适应,不配合,学生的学方习法不改,那教法也必然改不下去,所以他在改变教法的同时,狠抓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宋代程颐曾说过:“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一是“须疑”,一是“会疑”,前者是认识问题,后者是能力问题。李老师狠抓这一个“疑”字,先告诉学生读书为什么要提出问题,然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疑,乃学之端,思之始,容易引起定向反映--探究反映.有了这种反映,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进而获得真知.思维从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得好:“学贵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往往都是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怀疑传统,敢于挑战习惯,敢于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分析陶行知先生形象地概括“问题”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宋代学者朱熹也曾说过: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作为学生思维的体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指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激发、引导作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桥梁。清人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宋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7.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的起始 ,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应热情地鼓励每位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并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张载说 :“在可疑而不疑者 ,不曾学 ;学则顺疑。”程颐还说 :“学者先要学会疑。”所谓质疑 ,就是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反复推敲。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对现成的结论、权威的说法产生疑问,并引发思考,进而辩伪去妄发现真理。这在学习中、研究中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可以说,人类发展史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都始于“疑”。哥白尼对开普勒的地心说产生了“疑”,创立了“日心说”;“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所用时间为何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清代学者戴震六岁读《大学章句》便问老师:《大学》是周朝时的书,而朱熹是宋代人,他怎么能知道一千多年前作者的意思呢?古人是很重视、推崇学有所疑的。宋人张载曾说过:“读书贵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相似文献   

19.
课堂结构一般分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四个过程。每个过程都非常重要,不可缺少。一、创设条件,发现问题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古代大学者程颐说过:“学者先要会疑。”张载也说过:“在可疑而不疑  相似文献   

20.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 ,使学生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索 爱思考 ,善质疑 ,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 ,深思能创新”。质疑 ,是深思的结果。我们也许会碰上这样的学生 :问他们有问题没有 ,他们总说没有 ,可是他们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究其原因 ,就是学生虽记住了某些知识 ,但没有深入理解 ,不会应用。宋代哲学家张载说 :“在可疑而不疑者 ,不曾学 ,学则须疑。”要对所读文章真正理解 ,必须有质疑和探疑的精神。1 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 ,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读书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