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点”是绘画透视理论中的一个术语。小说家的叙述角度与画家的“视点”有些共同之处。国外的小说理论界很早就注意到这一问题;而国内早几年还处于介绍阶段。近年来虽然已运用“视点”理论解决了文学理论的某些问题,但是,运用这一理论研究具体小说作品的文章还未曾出现。本文试图对鲁迅小说的视点艺术及有关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文化学视点和方法研究现代文学,是“九五”以来的一大学术思潮。文章从民俗学文化视野切入,对中国现代小说进行全景批评,以求对现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作出深度阐释。内容包括:现代小说创作的民俗学语境;现代小说家创作中的民俗文化心态;民俗文化小说与文学的民族性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神魔小说"之名,因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为代表的神魔小说作品而为人所熟知。《平妖传》开启了其先河,此后神魔小说作品不断涌出。清代是神魔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神魔小说作品。在针对神魔小说研究的90多年里,关于清代神魔小说研究的状况是怎样的局面、具体篇目大致的数量,是文章所要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小说阅读复习的本质任务,是落实学生的思维训 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紧扣具体小说的文本特征,精设核 心问题,从整体上对小说作品进行解码、重构和还原,引导学生 读懂“这一篇”,并拓展到“这一类”,是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 中一种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季红芬 《考试周刊》2011,(67):28-29
本文针对高职小说教学的现状,分析高职小说教学情况不理想的原因.提出发挥小说作品的魅力,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小说作品的兴趣。提高小说教学实效的三大策略:抓住小说作品的特色,灵活教学方法,发动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小说的阅读能够帮助初中生从小的视角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小说的技巧呢?一、梳理小说作品的故事情节小说作品主要是通过塑造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并加以故事情节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反映某一社会现实的体裁。对一部小说如何把握,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理清小说所描写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初中生进行小说作品的阅读时,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把握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7.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了“典械柏杨”丛书,以历史,小说、杂文三人系列。展示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文丛”的创作生涯。“典藏柏杨”小说卷首度引进收录了柏杨创作生涯中仅有的两部长篇和他几乎所有的中短篇小说.足中国内地首次系统介绍其小说作品。说起小睨创作,柏杨自称受鲁迅影响甚深:“鲁迅的小说对我影响很大.杂文对我影响较小。看过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阅读优秀的小说作品是初中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但初中生的小说阅读状况令人担忧,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移步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小说,热爱阅读优秀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9.
仲要 《学苑教育》2015,(1):26-27
沪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选文,大多数学生会感到阅读困难,教师在小说教学时注重衔接,通过引入"小说结构"的概念,引导学生据此对小学阶段已学过的小说作品与初中将要学习的小说作品进行比较、梳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自主感知,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小说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小说是“关于存在的沉思”、“上帝笑声的回响”、“多声部的新艺术”等三个方面入手,对米兰·昆德拉小说观念的内容、作用与影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述,以期更进一步全面深刻地认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1.
纪昀的小说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小说体例和小说虚构是其小说观的两个主要方面。纪昀对小说体例要求甚严.同时纪昀并没有把传奇小说排除出小说的范围。纪昀认为虚构是小说和史书的重要区别,他允许小说中存在虚构。但与当时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高度发展相比,纪昀的小说观是保守和落后的。尽管如此,纪昀的小说作品《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差距是由两种不同的小说体例的差别决定的,而不应归于其落后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世纪80年代余华以小说创作的先锋姿态出场以来,读者始终对他的小说作品充满了期待。然而,自90年代中期完成他的三部长篇高峰之作,似乎步入了创作“高原”,已经六七年没有看到他的小说新作了,其中既有文学走向“边缘”等大环境的影响,又有余华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在他的作品中,他善于运用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为其小说服务,以推动故事情节,渲染气氛。本文拟从其象征主义手法,尤其以“月亮”这一意象在其主要小说作品中的独到运用为例,对其产生的特殊效果加以阐述和分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小说作品的意境,深挖作品内涵,升华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期关注”栏目今期刊发七篇文章,关注小说教学问题。小说是中学语文课文里面常见的文体,也是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体。对于小说教学的研究文章已经浩如烟海,这几篇文章肯定不能代表小说教学研究的全部。这些文章或重视小说作品中的“我”,或注重情感审美体验,或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或注重文本细读,或注重主题追问,或注重叙述技巧的分析……从一个一个的侧重点,探寻小说教学的有效途径,总会有那么一点会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发现”是现代小说研究的一个新视点。本篇试图探寻“儿童”命题与五四“人”的总主题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其对五四小说创作的影响,进而发掘其超越”妇女”命题、“农民”命题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家。他的沧桑经历,他的处世哲学,他的思想情感,从他的创作中读者都能细细体会。他是复杂矛盾的,却也是真实具体的。王蒙是当代文坛上高产的作家,在他小说作品中,读者看到了一个熟悉而独特的字———“海”。王蒙对海情有独钟,孜孜不倦地在小说作品中对其进行描写,海折射出了王蒙的思想情感与理想追求,而王蒙自身也似一片汪洋大海般博大精深。另外,王蒙的语言具有一种“海”的气势,排山倒海,洪浪袭来;他笔下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更具有一种“海”的气质。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之“小说”与中国小说文体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一词 ,始见于《庄子》,但对小说文体进行界定和总结的首推汉代刘向、刘歆。浓缩刘氏父子校出成果、删《七略》之要的《汉书·艺文志》不仅首次确定了小说文体术语 ,著录了小说作品 ,也说出了小说出自民间 ,具有故事性、虚构性的特征 ,标志着中国小说文体在理论上正式确立并开始步入自我发展的正史时代。那种主张将自《汉书·艺文志》开始的目录学“小说”概念与自唐传奇开始的所谓文学小说概念区别开来 ,将唐传奇以前的小说视为中国小说的前史状态的观点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小说作品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通过讴歌原始生命力完成对都市人日益堕落、萎顿的人性的救赎,极具生命意识。本文从生命神圣的本质、生命神圣的维度、生命神圣的远景凝眸等三个层面,对沈从文小说生命神圣的特质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小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后现代主义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研究话题,而托马斯·品钦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品钦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主要表现为小说作品构思奇秘诡谲,世界观庞大复杂,能够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其发表的八部小说及一部短篇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托马斯·品钦在作品中尝试将科学与文学进行融合,深刻探讨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社会这一课题,并对“科学至上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乔小光 《语文天地》2014,(10):66-67
高中小说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中自主分析小说作品的故事构架、主人公性格和精神象征、小说故事背景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要素,提高中学生对小说作品的鉴别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