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绵阳市是四川省除甘孜、阿坝、凉山外最大的民族聚居区。建好绵阳市民族地区特色村镇,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加快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自然环境、建设幸福美丽绵阳的必然选择。本文选择了平武县、北川县、盐亭县等县域地区11个民族村镇,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汇集了一手基本情况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绵阳市各县域在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村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导致了农村地区全面小康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的差别。以郴州市为例,地域差异问题主要是中心一边缘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等“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及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加强自身建设,带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实现小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光荣使命。本文从内向分析、纵向分析、横向分析和趋向分析的角度论述改进和完善少数民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摆脱地区贫困问题,就要充分地挖掘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上的倾斜,将民族地区人民的力量带动起来,发挥民族地区的智慧力量,不仅解决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而且还要缩小地区经济收入差距,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生活奔向小康.地区经济差距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在政策的引导下,迅速地发展起来,也在短短地几年之内缩小了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但是,发展是持续性的,随着中部地区发展角度的加快,使得民族地区经济总是存在着相对滞后性,这就需要开拓思路,发挥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以解决民族问题为重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 ,但这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差距过大 ,问题突出。因此 ,如何兼顾公平、缩小差距、平衡发展就成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教育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教育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这是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和民族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地区实现小康的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要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改革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口支援力度,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快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立法步伐,依法保障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重点和难点在西部民族地区。西北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其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其发展水平在西北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中居于前列,但由于该县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所具有的特殊性,距全面的、高水平的、各领域协调均衡发展的小康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据此,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对西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转轨中继续有效地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不仅关系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状况,也关系着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全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脱贫攻坚基础最差、全面小康底子最薄、乡村振兴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对这一代表性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专题研究,能为西部民族地区顺利实现两大战略转轨和如期完成新阶段的各项奋斗目标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家为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抚优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状况。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从升学率到普及率都实现了实质性提升,随之而来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及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此,现阶段如何尊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特性,客观认识制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天然病因,预测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就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解决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道路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民族教育理论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同志主持西南军政工作时就十分重视当地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甘宁青民族地区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场,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与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正确制定、宣传和执行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民族政策,并针对少数民族群众、俘虏及上层爱国宗教人士等开展了多方面的民族工作,终于赢得了甘宁青各族人民的普遍拥护与支持,打垮了马氏军阀势力,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解放,为顺利进军新疆、解放整个西北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民族教育研究在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作用。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工作的原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教育研究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动民族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 坚持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方向 坚持传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有:民族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深化研究,民族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问题研究,民族教育的特殊政策研究,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问题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研究,民族认同与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教育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党的先进性是一个历史范畴,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贯穿于党生存和发展的始终;在当代中国,党的先进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区是中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作用之下,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迅速,这对该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已经影响到了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的发展,并拉大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民族政策,控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根据地原有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其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从时局出发,走“群众路线”,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在学校建设、减少儿童失学、改变农民对教育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当今的中国农村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党的九十年历史,学习研读建党以来十七次党代会制定和修正的党纲党章,着重考察党的七大以后各部党章的特点和内容变化,特别是关于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阶段任务等方面规定的变化,从中发现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成长发展轨迹和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由此深入思考和认识当前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发展观是由一系列有关民族发展的基本观点构成的观念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观与中国民族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民族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它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发展观,是我党新时期民族政策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是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发展观,对于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以及民族地区切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来说,既是历史性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贵州八堡乡新开寨的例子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护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实际调查,以贵州省为例了解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造成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探讨解决教育公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业的生命力,失去文化的要素,民族旅游业将会丧失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使之达到相互构建、彼此促进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