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频率的激振力叠加作用下平板叶片的位移响应变化,在平板叶片上选取激励点和多个响应点进行相关性激励试验。试验中,首先运用设计的加法器对频率为112、280和583 Hz的简谐力分别进行叠加,然后以压电陶瓷片作为激振器对平板叶片进行激励,同时以压电陶瓷片作为感应器采集位移响应,最后应用谱分析方法对位移响应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频率的激振力叠加作用下的位移响应自功率谱幅值,发现自功率谱幅值比单一频率激振力作用时有所降低,并且降低的程度和与其叠加的激振力频率的大小和个数有关,叠加的个数越多,降低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以某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为原型,对1/7框排架子空间模型进行激振法的动力特性试验,得到该模型结构的前三阶频率和振型,并由相似关系推导原型结构动力特性;以原型结构建立平面及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态分析,研究此类不规则结构的空间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Ф800衬里热风阀阀体为对象,针对热风阀阀体结构特点及工艺要求,运用有限元技术对热风阀阀体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了阀体在其固有频率下激振力和动应力间的关系,为选择振动时效中所施加激振力的频率提供了依据.通过振动时效,有效降低了阀体焊接残余内应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Hyperworks软件对某电池包精细化建模,然后进行多工况和约束模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池包在颠簸路面刹车和加速工况下均能满足条件,但在约束模态分析中前两阶模态较低,其中上盖板与路面激振频率接近,产生共振对电池造成破坏。运用Optistruct中的厚度优化方法对上盖进行优化,优化后再次建模仿真。优化后一阶约束模态达到28.4Hz,有效避开了来自路面的共振频率,研究结果可为电池包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本田CBR600发动机重心过高问题,重新设计了新的油底壳,降低了59 mm的发动机重心高度,利用ANSYS-VOF模型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用“菱形”挡板布置的油底壳具有更好的减晃性能。为避开发动机和地面激励,利用ANSYS-Model模块对新设计的油底壳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油底壳固有频率有效避开了激振频率。装配新设计油底壳的发动机搭载在某学院第三代赛车上,通过近千公里的测试、比赛验证了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光电传感器实现绝对式振动测量,推导了测试系统的振动方程,方程为常系数二阶微分方程。通过激振器产生20Hz~10 kHz连续变化的振动信号,由光电传感器得到振动波形,Lab VIEW频域分析得到被测体的振动频率分布等。结果表明,光电振动测试系统的输出频率与激振器相同。该振动测试方法具有非接触、远距离、抗电磁干扰、测量精度高、频率响应宽、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振动能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振动式发电机可将其提取并转换为可直接利用的电能。设计了一种用于收集环境中低频振动能的三质量块压电悬臂梁装置,利用压电薄膜的正压电效应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建立悬臂梁的数学模型,用ANSYS软件建立悬臂梁的仿真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模态分析,耦合分析,谐响应分析并绘制出压电振子的频率-电压曲线图。研究结果表明该悬臂梁产生的电压可以满足无线传感器节点的使用要求,且优于单质量块悬臂梁。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考虑温度变化影响的悬索桥结构损伤预警方法.首先,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桥梁实测模态频率与温度的相关性模型,用以消除温度变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然后,将不同温度下的实测模态频率进行"温度归一化",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新奇检测技术建立自联想神经网络进一步识别模态频率的异常变化.通过润扬大桥悬索桥236d的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下模态频率的相对变化平均约为2.0%,采用所提方法可以识别出悬索桥模态频率0.1%的异常变化,适用于悬索桥结构的在线整体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振动学相关课程中高阶振动实验装置偏少,学生对高阶振型和固有频率难以理解等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用于教学的高阶振型振动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基于柔度法编写的Matlab程序、基于锤击法的自由振动实验以及以激振器作为激励振源的受迫振动实验,实现了对高阶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通过频闪仪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各阶频率的振型。实验测得的各阶频率与相应的理论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6.88%、5.40%和2.01%。该装置已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板的动力稳定性,采用伽辽金法推导了板动力失稳的MathieuHill方程,运用特征值法求解出无附加质量与携带附加质量板的临界激振频率与幅频响应。通过扫频试验得到了不同幅值激振力作用下无附加质量与携带附加质量板的动力响应,运用时域分析法发现了板参数共振失稳过程中的3个重要阶段与其振动周期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不同激振系数下无附加质量与携带附加质量板的实测临界频率值,通过对动力响应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对应的实测幅频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板发生参数共振失稳是由暂态振动过渡至参数共振失稳最后恢复至暂态振动的过程,几何非线性限制了板动力失稳时振动幅值无限增长的趋势,并牵引其向大频率方向振动,附加质量减小了板的动力不稳定域宽,增大了板的临界激振系数与振动幅值,试验与解析解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