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语感可分为词感、句感和篇感。”(吴立岗语)何为篇感?是指在规范的语言阅读、分析和运用中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及谋篇布局有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在读写结合上,我们往往注意“片语”的理解与感悟,求得写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正>"促写"型读写结合,是指以"写作为中心"的阅读出发,依托阅读"可示范性文本",例如语言表现有力、有写作技巧的句、段、文等,旨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美的体悟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并感悟写作的技法,将这些技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一、"促写"型"读写结合"的课型分类一节课只有一个重点,写作课就是要突出"写"。课堂内容设置要分清重点,才能从高的层次上把握上课的目的,手段与方法选择上才能使用恰当。因此,掌握读写课课型功能,对上好阅读课和写作课,都一样重要。按照读写课基本功能,读写结合的课型分为以下  相似文献   

3.
读后感是融读写两种应用能力于一篇的议论文,看起来是小块文章,写起来往往感悟迟顿,笔下从心。就此,笔者谈两个问题,向同行求磋共识。1 难“感”种种1.1 “读”与“感”分离,“感”不是缘于“读后”的领悟、感知,而是另立“山头”,与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早已发现,写作与阅读虽然各成体系,但又相辅相成。一篇篇课文既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例子,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篇范文,蕴藏着大量训练写作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就是读写结合。而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显得尤为关键,这个点既是阅读的"生长点",同时又是写作的"发展点"。崔峦认为,目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待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读写结合问题,有种种实验,大家对读写结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传统的作法是:读写自然结合.文章读多了,自然就能写了.另一种作法是:读什么;写什么;读一篇,写一篇,读的目的是为了写.天津师范大学教科所田本娜(全国小语教研会常务理事)、高恒利同志在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中指出:多读、多写是行之有效的,应该吸取这条传统经验.但是,大量阅读必须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要摸索一条比较科学的读写结合的途径.作者认为:以训练重点带动读写结合,是有指导的多读多练,是比较科学的.为此,作者论述了读写结合的迁移过程——读与写是相互联系的两回事,读与写之间有共同的"联系点".有的教学实验正在探索读写知识和能力的"联系点",并把这些"联系点"作为重点训  相似文献   

6.
宋聪影 《辅导员》2015,(3):44-45
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曾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读写联动”课型的定位是:读为基础,写为延伸,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只有巧妙做到“读写结合”,并使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建构读写并重的语文课堂。一、读中感悟重积淀文以载道。《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对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艺术修养和养成良好的品性起着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85):56-57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改前语看漫画,写感悟,是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有这样一道作文题:请细读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漫画《假文盲》,联系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画感",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二者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应提倡"读写结合"。崔峦先生指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练习,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无法找到读写结合的方法,结果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但写作水平并不高,甚至一看到作文就头疼。因此,教师只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教师是开发文本读写价值的真正实践者。关于读写结合,当下许多教师已经在精读课文中进行了很好的探究和实践,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在读写结合方面的教学价值也是很大的。只是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等方  相似文献   

11.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巧妙运用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学生负担轻,兴趣浓,效率高,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于是随文练笔这种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功能、形式灵活、操作方便的读写结合新形式,成了课改洪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本期"作文看板"的四篇作文,都较好地表现了"写人物"的功力。《成长的阶梯》写"成长"的故事,作者善于在生活中感悟成长。故事较生动,描写较细致,有较强的语言表现力;且首尾呼应,点题深化。美中不足的是两个故事的过渡衔接欠自然,有突兀之感。而同样是写"成长"的《一件小事》就没有这种突兀之感:作者深夜被"难题"所困,只  相似文献   

13.
正读写结合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好方法。当然,读写结合也需要讲究策略:学生阅读的时候在何处停下来写、写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研判、有取舍、有设计,努力发掘一篇课文中适合且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把这一个训练点写成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一、寻找内容独到处一篇课文中,可教的内容非常多,都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不仅不可能而且绝对没有必要。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哪些是必须教的哪些是可以不教的,那些作者精心选择的内容,必然能够体现内容安排上的匠心所在,这就是教师不可放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读和写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的沟通,必须让写挤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一、模仿训练  相似文献   

15.
周未珏 《教师》2012,(34):80-80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我在讲授《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叙事小说《呼兰河传》。文章语言自然、率直、朴实无华,平淡中见真情,根据文字特点,我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萧红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体验她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她深深的爱和温暖,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想象不同形式的写作活动,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写作题型和往年一样,分为基础写作和读写任务。基础写作主要考查语言结构的应用能力,即能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表达特定的内容,其内容是要求考生根据相关信息对热门书籍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写一篇图书介绍,并规定了写作内容的范围。读写任务要求考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王淑燕 《教学与管理》2023,(26):44-47+51
读写一体化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一项综合语言能力,需要在教学中为写而读,融读于写。在阅读中,图领单元内容、图示语篇结构、图列人物关系、图视写作方法,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将结构、过程、情境、策略和评价可视化。用可视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读写结合的资源,拓宽读写训练维度,内化读写结合方法,真正构建读写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新课程理念背景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是"生本、师生、生生"对话的课堂,为学生构建高端对话的平台,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练笔具有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在阅读课中,它把读写合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篇幅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灵活,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也是很受师生喜爱的一项习作训练。有专家倡导:"把写挤进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