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末的混乱局面已走向部分统一。此后,不少政权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国家的统一进行不同程度的努力。最终,北宋在后周世宗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世宗未竟的统一事业,结束了长达两个世纪的藩镇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使中国的大分裂走到了终点。因此,这时期同时也是统一趋势不断增长,最终到北宋完成统一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2.
亚历山大经过十年东征建立了空前的大帝国,然而他遽然去世之后,帝国立刻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虽然不断涌现出试图将帝国统一在自己治下的继承者,但经过四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帝国最终仍走向了分裂。从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中,可以看出马其顿继承制度和传统观念对帝国统一的制约及王室衰微对帝国分裂的加剧。当然,在继承者中始终存在分裂和统一的两种倾向,而统一者由于自身力量的限制,在其他继承者的联合反对下一再遭到失败,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的主因。此外帝国的分裂也与帝国自身现实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五胡十六国     
中国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后,开始从统一走向分裂,当中除西晋的短暂统一(280年至316年)外,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近四百年。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才重新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对这段历史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鲜卑拓跋族于公元386年在代北建立北魏政权后,经过近六十年的兼并战争,于公元439年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而拓跋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原最晚、文化最落后的少数民族。为什么它能够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拓跋族依靠了汉族士人的谋略。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新教材《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终结。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这一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是其主要特征。这种分裂局面如何结束?新的大一统局面又如何开创?北朝的历史进程,正是解决了这个大课题。而民族融合,它既是这段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成为促进统一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因。本节教材叙述了自386年扭拔挂建立北魏,到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的历史。教材包含四个内容,其中,孝文…  相似文献   

6.
线索梳理一、线索与特征第三章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包括三国、西晋、东晋与十六国、南北朝的历史,这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1.从政治上看。(1)封建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东汉末年,军事集团割据混战,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兵南下,企图统一全国,但兵败赤壁,三国鼎立局面初现雏  相似文献   

7.
本专题有两条学习主线: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围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久必合”与多民族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其间虽然出现过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唐末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但也出现了秦朝、两汉、隋唐、元朝和明清几个大一统时期,尤其是两宋以后,我国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分裂局面。同时,在分裂与统一的斗争中,总是伴随着民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线索梳理一、线索与特征第四章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历时326年。包括隋、唐两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1.从政治上看。(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隋的大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南北分裂局面。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曾多次出现过“分”与“合”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和群雄兼并 ,出现了秦、汉王朝的统一 ;而秦汉王朝统一后却又出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隋唐王朝统一后 ,再次出现了五代辽宋夏金分裂割据的局面 ;不过分裂并没有长期存在 ,最后是元、明、清三朝的统一。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公认的有几种 ,而中国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和整体的统一性 ,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学科研究综合化趋势越来越加强的今天 ,古代史教学中应把…  相似文献   

10.
隋唐时期(581年至907年)包括隋朝和唐朝两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隋朝在南北经济都得到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重新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我国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统一后,隋文帝杨坚积极改革,政治上推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很大作用。隋朝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五代时期的南北局势》一章教材,讲的是我国唐和北宋两个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这个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又是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历史比较复杂,头绪也较多。教材重点扼要地叙述了“契丹的兴起”、“后周的政治改革”和“南方经济的发展”等三个方面。我觉得,要把这  相似文献   

12.
〔例 1〕西晋统一后又迅速走向分裂 ,而隋统一后却出现了长期统一的局面。试结合两个朝代统一前的社会状况及各自的措施概括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参考答案〕政治方面 :魏晋时期形成的士族势力 ,是统治阶级的腐朽代表 ,其势力发展是造成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晋统一后 ,政治腐败。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 ,庶族地主地位上升 ,扩大了统一的政治基础。隋统一后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又为长期统一提供了政治前提。经济方面 :西晋统一前 ,处于经济重心的北方由于连绵的战乱 ,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而南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到了隋唐,随着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的结束,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继秦汉中央集权国家之后,是再度出现了。出现之后,还在徐徐强化。我们就封建政权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的政治权力而论,那末,到了隋唐,为什么采取中央集权制形式的封建政权?它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出现?又在怎样的条件下强化?强化了,又为什么到中唐以后  相似文献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头绪纷繁,线索感弱,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而对于“为什么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与江南经济的发展是统一的重要条件?”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则更加困难。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示意图: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初中历史统编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内容。本课主要学习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部分内容。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代,南北朝时期出现局部统一,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北方民族交融,为以后隋唐统一奠定基础。这一历史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展龙 《历史教学问题》2006,(1):68-70,12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统一和分裂的演进趋势独具特色,而统一始终是其主流,并表现出统一时间越来越长,统一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程度越来越坚实,统一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等鲜明特点。而且,中国历史的分合发展特点及其趋势表明,任何时候,分裂的代价是沉重的,而统一的意义则十分重大。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要实现统一,其途径也必须从战争方式走向和平方式。  相似文献   

17.
吴洁 《初中生辅导》2023,(Z4):91-93
<正>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史,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若干次分裂的局面,但都是短暂的,最后总是归于统一。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主要纽带有:国家的长期统一;各民族相依并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经历了分裂,但在分裂中又酝酿着新的统一,同时这一时期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中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认识历史现象、形成知识结构、发现历史规律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培养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因为任何发现和发明都始于问题的提出。我们在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历史事物为什么会出现?它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历史事物的出现会带来什么影响?A事物与B事物有必然的联系吗?利用这些问题激发自己的探究兴趣。此外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一是执果索因。分析一个重大事件的原因,一般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比如,为什么隋朝能够结束近400年的分裂局面而统一中国?为什么1919年…  相似文献   

19.
<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又一个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先后建立、发展,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时期虽然政治分裂,军事对峙,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互相借鉴、文化上互相交融,推进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先秦女霸主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乱,最后还是由秦国统一了天下。但是秦国为什么能够从战国七雄势均力敌的局面一跃而成为一统天下的秦帝国,这中间最关键的人是谁?有人说,是变法的商鞅;也有人说,是秦始皇。但是,商鞅变法之后,也只能把秦国带上战国七雄的位置,而秦始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