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谷羽 《文教资料》2009,(7):59-61
当今时代,"恶搞"作为一种交谈的栽体,成为一种混杂了大量不同性质的表达模式.本文对网络"恶搞"溯源、网络"恶搞"的文本解读、主流文化面临话语权危机、围绕网络"恶搞"的话语权之争、话语权的走向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网络"恶搞"是一种特殊的网络现象,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它的产生缓解了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压力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感,因而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由于没有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伦理问题也随着网络恶搞作品的不断出现而出现.因此,对于恶搞,我们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在伦理规范的约束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6年自网络媒体兴起的"恶搞"风潮,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并迅速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针对人们褒贬不一的评论,应从"恶搞"现象的源头以及艺术的多义性等角度阐释"恶搞"文化存在的意义,从而对这一全新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借助于新型媒体的技术支撑,"恶搞"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普遍发生和迅速蔓延"恶搞",总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目前关于"恶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视角下,狂欢化的娱乐心理、祛"神圣"化的解构心理、关注社会民生的干预心理以及"恶搞经济"驱动下的逐利心理,是促发"恶搞"行为的主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郭超 《现代语文》2006,(12):78-79
继"无厘头"之后,"恶搞"成为当今社会中最有冲击力的流行语.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搞文化",慢慢渗透到大众生活中.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也将"恶搞"这一流行元素及时地吸收进去,让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眼前一亮会心一笑.这种"恶搞短信"能在"拇指一族"中流传,除了词语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外,还在于短信语篇中前后语境的超常规搭配.  相似文献   

6.
《湖北教育》2008,(2):52
时下,一种带有鲜明网络文化色彩的"恶搞证件"在不少城市的中小学盛行,比如"光棍证""FBI特工证""流氓证""逃学证""土匪资格证""扁人证"等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学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引起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上的变化,学生宿舍(这里我们称其为"宿区")已逐步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最基本的单位,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为有效发挥"宿区"的育人作用,应着力加强高校学生"宿区"文化建设的理论探析及实践探索,准确把握"宿区"文化内涵,正确认识"宿区"文化特征,准确定位"宿区"文化功能,明确"宿区"文化构建规程.  相似文献   

8.
“恶搞”文化已在当今媒体刮起肆虐的风暴,社会各界为此展开激烈探讨。虽然观点分歧较大,但讨论大多仅侧重对“恶搞”文化自身文本的文体分析和道德评价,对造成“恶搞”文化泛滥的关键因素——大众传媒的权力之手却视而不见抑或有意回避。鉴于此,在媒介研究的视野下,透过“恶搞”文化现象审视媒介权力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恶搞"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外在形式的大众个人思想的表达方式行为在互联网的日益流行,其行为常常与公民、法人的权利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侵犯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而现今,我国及大多数国家对于"网络恶搞"缺乏明确法律定义和相关的法律规制.因此,当权利人在"网络恶搞"行为的侵害面前,其权利往往得不到充分的救济.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来对"网络恶搞"行为进行民法上的规制.保护权利人利益.  相似文献   

10.
娱乐可以缓解压力、愉悦身心.但是,在"泛娱乐化"时代,娱乐在商业利益的催化之下呈现出畸形的态势并且对青年群体产生了诸多影响".泛娱乐化"使青年习惯于用笑声代替对问题的严肃思考,使青年沉迷于恶搞而忽视了真正的原创力,使青年沉溺于感官的享乐而远离高雅的审美,使青年沉陷于即时的麻痹而开始自我放逐,使青年沉醉于浅层次的关注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魅力.  相似文献   

11.
陈丽  高继伟 《班主任》2007,(7):29-30
一、网络"恶搞"文化的产生与发展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迅速走红,使网络"恶搞"在我国声名鹊起。"恶搞",又称作"Kuso"。是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Kuso"是日语"くそ"的发音,原意为"可恶"或"粪、屎"的意思,是用于发泄不快情绪的口头语,后来演变为"恶搞"网络文化的代名词。这种网络文化几年前由日本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2.
许彦霞 《现代语文》2007,(2):108-108
近时期以来,"恶搞"一词频频亮相于各种媒体,真可谓万人瞩目.用百度搜索一下,竟有大约13400000篇相关网页.如果说是2005年的超女引爆了"PK"一词的大流行,那么2006年初胡戈的网络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则是"恶搞"一词火速传播开来的极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网络"恶搞"作为网络娱乐下的"蛋",是青少年追寻"诗意人生""心灵突围"的一种集体默契。"恶搞"在赋予社会创造激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娱乐至死"的倾向。面对网络"恶搞",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一种"正邪不两立"的姿态,进行色厉内荏的指责和打压,而应该认真分析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建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疏导体系,引领网络"恶搞"朝着健康、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课"教育的问题,出在教师在驾驭"两课"教材内容、阐释"两课"所涵盖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两课"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上,忽略或轻视文化内涵,削弱其文化功能,表现出对教材思想的理解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对文化内涵的漠视或淡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教育影响,从远处说是民族的根,从近处讲是民族的魂.在育人问题上,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是"两课"教育的主干、灵魂和生命力所在."两课"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其政治思想和文化内涵的认同和内化;在嵌入其中的文化内涵,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及价值取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简单梳理了一下传统"被"字句的发展演变,然后分析了"被x"格式在结构形式和表义上的特点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最后预言"被x"格式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同时也为新世纪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六大明确指出:一定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题中之义,又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客观要求,还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各项任务和具体要求,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海派"文化影响下的上海话词汇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洪捷 《文教资料》2008,(18):63-65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研究上海话,必须把它与上海本土文化——"海派"文化结合起来.本文基于"海派"文化的影响,探讨了上海话词汇的"海派"特色.  相似文献   

19.
网络自从以它神奇的速度走进我们的生活,就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利用网络查找所需的资料,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利用网络开展各项工作,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上的各种视频网站,纷纷把一些"恶搞"的视频和文字放在网页上以换取高的点击率,显然很多网民对"恶搞"视频和文字充满兴趣,这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和青年学生。对"恶搞"现象的存在,人们的观点和看法各不相同,由此,本文站在伦理学的角度观察这种现象的出现及发展,正确对待这种新事物。  相似文献   

20.
李钧 《现代语文》2007,(12):119-120
"狼文化热"高温一如既往。既有作品表现对传统的珍现与反思,又有作品对"狼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排演,还有科学家对"狼文化"精神内核的理性剖析。"狼文化热"有深层的精神和文化原因。"狼文化热"利于提高中国人的"精神造血"功能,益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