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航 《中国传媒科技》2013,(9X):111-111
<正>美国媒体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自由化的商业媒体,不管是其内部运营还是在新闻选择与报道上都完全的遵循着商业化的运转。本文首先展示了美国现如今政治报道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其政治报道越来越娱乐化、区域化和表面化。随后从美国选举法案的改变和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化上来分析政治报道商业化出现的原因。最后,本文着眼于美国公众对政治商业化报道的态度,美国民众对待政治新闻日益趋于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物专访是指对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性的一种报道,是读者比较喜欢也容易接受的报道形式。现在各地市级报纸都有专栏来刊发人物专访稿件,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眼球,提升报纸的魅力,也是为了突出人物专访在报纸组成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采写记者要提高自身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本文通过四方面来分析如何进行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3.
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对于许多女性来说,传媒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她们的观念。作为报纸来说,怎样通过女性报道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激发当代女性投身经济、政治、社会的热情,争夺女性读者的眼球,应是办好报纸、提升报纸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人物报道,主要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其重心在于展现人物事迹、展示人物精神层面、折射人物性格特征.报纸基于文字逻辑之美、深度之美所展现出的人物形象,在满足读者信息和情感双重需求的同时,也向其展示出愈加丰富完整的生活.综观近年来都市报中的人物报道,正在以其鲜活外表和深刻内涵发挥着媒介功能,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对报纸提升形象、营造品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盛芳 《新闻知识》2008,(1):46-47
《南方周末》作为国内精英类报纸的代表,强调正义、良知、理性、爱心,关注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和尊严,人文色彩浓厚,具有明显的启蒙者姿态,彰显出智慧与思想的深度与高度。该报在新闻写作上往往独具风格,其人物报道常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具有文学的意味;在文本结构上也时有创新,它们往往以精到的细节见长,擅长挖掘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因此作品的情感力度与思想深度兼具,赢得了读者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说,《南方周末》人物报道的成功,得益于写作者们对叙事艺术的谙熟和人物报道叙事策略的有效运用,笔者试以文本分析为基础,对该报几种常见的人物报道的叙事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润 《中国记者》2023,(1):126-128
<正>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来说,不仅是如何借助互联网科技手段提高传播力,占领舆论阵地的过程,还是一个如何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媒体特色,完成本地化的过程,对沿海城市报纸的经济报道来说尤其如此。比如,深圳、厦门、杭州、宁波等沿海城市报纸,与中西部城市报纸相比,尽管在宏观经济报道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因为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其在经济新闻报道的视野、深度、形式、手段等方面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章琴丽 《东南传播》2011,(4):121-123
对新闻报道文本的分析,能够寻找出其背后的社会意识.21世纪初,创业在中国成为一种现象.本文将以2000--2009年<人民日报>创业报道为文本,试图提炼出我国主流报纸对于创业议题报道的媒体框架,进而探究媒体所构建框架与现实框架、政府框架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媒体框架反映出的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体育新闻报道的数量与日俱增,而且报道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顺手翻看一份报纸,无论是专门的体育类报纸还是党报、都市报抑或是晚报,引语在体育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探究我国女性报纸中对女性新闻的报道现状特征.<中国妇女报>由于其在中国女性报纸中的地位和影响而成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运用传播学中的内容分析法,对该报2008年4月的a版新闻报道进行解读,分别从女性新闻在报纸中出现的情形、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新闻主体等方面展开,然后对这些方面加以归纳,概括出以<中国妇女报>为代表的女性新闻的一些现状特征,最后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和传媒方面存在文化差异导致京沪报纸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差异.本文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为例,从媒体选择、时段安排、新闻来源、报道内容等方面对京派和海派报纸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地域文化差异对其报道的影响,以期为地方纸质媒体的公共传播报道提出地域文化导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盛芳 《新闻爱好者》2007,(11):16-17
当前不同类型的报纸在选择报道对象和报道方式上,都积极切合自身的风格和立场,实现了一种良性的自觉分工,使得不同类型报纸的人物报道各有千秋,个性鲜明,即使是在对同一人物的报道上,不同类型报纸的报道角度也是有明显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刘萱  张静璐 《采.写.编》2021,(11):107-108
《中国青年报》在国学版块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古代女性人物,并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模式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解读.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对于古代女性人物的内容报道,总结出其建构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分析《中国青年报》在建构古代女性形象时呈现出的特点,以期为其他媒体在报道相关内容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向宏悦 《东南传播》2018,(5):148-150
浦熙修是我国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著名女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将近二十年.期间不仅采写了大量抗日救亡新闻,还编写大量社会新闻.浦熙修采写的女性人物报道可分为活跃在人们视线里的女士、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远道而来的外国女友人三大类.在这些新闻作品中,浦熙修传达了其关于女性的平等、公正和自由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产生可以追溯为变动的外部环境和其内心的独立意识两方面.作为历经抗战和解放的记者,浦熙修的新闻作品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作为杰出的女性新闻人,其关于女性人物的报道也为人瞩目.然而目前国内关于浦熙修的研究为数不多,而且主要是关注其生平经历,或者将目光集中于其新闻精神和新闻作品的分析上,对于其女性人物报道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以第一手资料为蓝本,立足于对浦熙修女性人物报道作品的研究,浅析其女性新闻观点及其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着眼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赵耕 《青年记者》2016,(16):56-57
近年来,人物报道逐渐成为各大媒体对垒的阵地,并且呈现杂志化团队操作的发展趋势.对《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环球人物》等杂志人物专题报道的研究并不少见.其实人物报道最初在我国是在报纸上出现的,并一直在报纸上占据一席之地.报纸的人物报道,能反映出时代发展变革的脚步中办报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好的人物报道,是历史深处的恒星,光芒穿越漫长的时空,依然能点亮我们的眼睛。身为记者和读者,我一直认为,人物报道是所有报道类型里最难的,精品也是最稀缺的。无论使用什么载体,是文字还是画面,记下采访对象的名字、展现他的履历和故事、补充一些生活细节,这些都很容易。难的是在人精神世界里走得更深,对驱动其行为的动机分析更充分,对人身处环境的理解更有层次,与公众的焊接点更结实。  相似文献   

16.
范静 《中国记者》2024,(3):19-20
<正>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类型之一。雷锋、焦裕禄、钱学森、袁隆平,这些人物事迹之所以能够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正是因为人物报道的记录和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拍摄,成为信息发布者,甚至是新闻信息源。媒体竞争已经不局限于媒体之间,而是要与所有传播者抢夺流量。因此,人物报道必须跟上时代脚步,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珍撰写的《清前期宫廷政治释疑》,2018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之一种。作者发掘、利用原始满、汉文档案史料,以皇权巩固与皇位继承为主线,考察清朝帝后、宗室、外戚、权臣、将领、太监、八旗女性、封疆大吏、满汉文士等各色人物与宫廷政治的关系,对清前期宫廷政治中的诸多疑点进行了考证。全书分为六章,即:"皇父摄政王"考辩;皇权分合中的帝王与辅臣;硝烟中的君臣与将士;  相似文献   

18.
受中西方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中西人物报道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文摘报》、《参考消息》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的人物报道作为样本,对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启示,便于人物报道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人物新闻,即以消息的体裁报道人物的新闻,也可以说它是以写人的活动、事迹、思想为内容的消息。现在,从全国性日报到省市晚报,从综合性大报到专业性小报,刊登的人物新闻越来越多。有的报纸半年之内在一版发表一百多条人物新闻。有的报纸通过人物新闻一年中报道上千名人物。在这样众多的人物新闻中,不单报道了那些知名度高的新闻人物,如党政领导人、社会活动家、学者名流以及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突出贡献者,还有各行各业大量的平凡人物也宣传出来了。由于这些人物新闻具有篇幅短小、新闻性强、文字简洁和报道迅速等优点,许多报纸刊登人物新闻不仅数量多,而且对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政治传播经历了革命语境中的泛政治化传播、改革语境中去政治化传播和治理语境中媒介公共性再造三个阶段,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政治传播尤其使政治人物报道出现新变化,大众媒体对政治人物的公共形象如何建造,成为学术界孜孜不倦探讨的话题。通过研究彭丽媛第一次外事活动的报道,分析政治人物报道的新变化,旨在对改进政治人物尤其是政府领导人的公共形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