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只要……就”与“只有……才”都表条件关系,使用频率极高,但稍不注意,也会出错。如:①只要年满十八岁就有选举权。②只有骄傲自满,才会使人落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主要是使用者未搞清两组关联词的区别:“只要……就”一般表示的是充分条件。所谓充分条件,即“有甲必有乙”,  相似文献   

2.
「只有……才……」与「只要……就……」的区别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只要……就……”与“只有……才……”一般都是用来表示条件关系的,它们分别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项。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往往列出关联词语“只要……就……”、“只有……才…...  相似文献   

3.
“只要……就……”与“只有……才……”是常见的表示条件关系的两组关联词语,每组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前、后分句之间都存在着条件与结果关系,学生容易混淆。如何区别呢? 先看两个例子。①只要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沙丘就被固定下来。②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例①这组关联词语,表示前  相似文献   

4.
“只有……才……”表示唯一条件,这种提法不完全对。“只有……才……”一般表示唯一条件(相当于逻辑书上所说的充要条件),有时则只表示某一特定的必要条件(相当于逻辑书上所说的必要条件)。例如: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有些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进修中,对“只有……才……”的用法提出一些问题: 1.小学高年级教材要求学生会用“只有……才……”造句,有的学生造出“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句子,这个复句前后分句都没出现主语,能否算作完整正确的句子? 2.“只有……才……”是否只限于连接复句?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种句型应如何分析?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只有……才……”是一组表示条件关  相似文献   

6.
条件句的“条件”不一样。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这三种条件是不可等同与替代的,否则会造成逻辑证明上的误断、书面表达上的错误。这些条件有何区别呢?先说充分条件。这是一种足以产生某种结果的条件,典型格式为“只要……就……”,如“只要刮风,树叶就会摆动。”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刮风”足以产生“树叶摆动”的结果。如果将条件与结果分别以  相似文献   

7.
“只要”和“只有”是表示条件的关联词,我们常用“就”、“才”与它们相呼应,构成条件复句。但是,它们又像是孪生兄弟一样,往往让人误认、误用,哥儿俩为此还起了纷争。请听:只有:弟弟……只要:你怎么知道我比你小?只有: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我比你大,所以爸爸妈妈就叫我多承担一些责任。下面给你看一张图,你就明白了。只要:真的?只有:请看———阳光条件庄稼茁壮生长水分狚狖养料等这个图表明阳光、水分、养料等因素是庄稼茁壮生长的全部条件。你··只要负责提供其中任何一项条件,庄稼就会感谢你了,而我必须全面负责,所有…  相似文献   

8.
我会学 句型展示:只要上课有听不懂的内容,我下课后就一定找老师问个明白。句型特点:这个句子包含有两层内容,一层是“上课有听不懂的内容”,第二层是“我下课后一定找老师问个明白”。两层内容用“只要”和“就”这两个词语联系了起来。前面的内容表示的是条件,后面的内容表示的是在前面的条件之下所产生的结果。这样的句子关系叫条件关系。表示这种关系的词语还有“只有……,才能……。”“无论……,都……。”“不管……,都……。”等等。我们在谈论或分析问题时经常用到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现行统编教材高中第二册逻辑知识短文的假言判断,把“没有……没有”、“不……不”作为必要条件(见该书51页),我认为这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原因有三:1、从联词的关系看,充分条件一般用“如果……就”等表示,必要条件一般用“只有……才”等表示,没有联词的假言判断,一般可以加上联词。“没有……没有”、“不……不”这两种格式,只能加上充分条件的联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那么……”这种复句并不表示假设关系。尽管它与假设关系的“如果……那么……”似有相同之处,但就其特点和作用来说,则有根本的区别,它在逻辑上不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从事理上说,前后两个分句也没有因果推论关系。可是。由于“如果……那么……”和”如果说……那么……”在语言形式和实际运用的环境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极易被混清。下面就“如果说……那么……”这种复句的特点和作用作几点分析。(为方便说明,我们且将“如果说……”记作“分句①”,“那么……”记作“分句②”。)  相似文献   

11.
“只要……就……”和“只有……才……”这两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意义相近,极易误用。要正确用好这两个关联词,关键要看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汉语知识》在谈到条件复句“只有A才B”的这种格式时说:“前边的偏句提出一个条件,后边的正句说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产生的结果,这样的关系是条件关系。”并说“‘只有’表示这个条件是唯一的条件,除此之外别的都不成”(220——221页,人民  相似文献   

13.
“非……不……”是一种在语言形式上表示双重否定而在语意上表示肯定的句式。这是由于两个否定词彼此呼应、相互抵消而产生的表达效果。“非……不……”列举的两件事,前一件事往往是后一件事的必要条件。如:①……此事非有较高程度之呆气者不办!(邹韬奋《呆气》)②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周先慎《简笔与繁笔》)就例①而论,有较高程度之呆气者是办此事的必要条件;否则就无法办理。例②告诉我们,“繁”是足以达其妙处的必要条件,即只有“繁”,才能达到妙处。条件部分也可用代词“此”替代。如:③应该坚决地镇压那些坚决的汉奸分子和…  相似文献   

14.
“只有……才”在单句中关联主语和谓语、状语和中心语,其主语位置、所带成分、“只有”“才”的省略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才”在原有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基础上,增添了必要条件关系逻辑意义。“只有”“才”均表示条件语义,省略“只有”或“才”,句义不变,但条件性语义色彩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5.
自然语言的连词“只有”是多义的,它既具有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意义,也具有表示必要而且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意义,还用来表示区别俞题。因此,说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同汉语中常用“只有”来表示,才是正确的,自然语句“只有P才q”不就等同于“P←q”;“只有P才q”也不等同于“只有s才p”。逻辑读物中常见有“只有s才p”与‘“只有p才q”相混同的现象,当纠正。  相似文献   

16.
假言判断就是语法中假设条件复句(提出条件本身也是一种假设),是反映事物间条件关系的一种判断。前一句表示条件,叫前件,后一句表示结果,叫后件。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中前后件的关系是:有之(前件)必然(后件),无之未必不然。也就是说,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否正确,要从两方面检验:有了这个条件会不会有这个结果,没有这个条件而有了别的条件会不会有同样的结果。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末,这个判断就是正确的。【思考卜‘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就一定会落后。”这一句是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在这一句中,有了前件,确实会…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都认为“除非……不”和“除非……才”二者表意功能相同,故可通而用之,即凡可用“除非……才”的地方皆可用“除非……不”。例如:“除非有事,他才肯上街”亦可说成“除非有事,他不肯上街”。二者表意客观上确实相同。按照语言的约定俗成的原则,这样对待并无不可,因为在宏观理解上,二式均可与“只有……才”相通,表达复句中的条件关系。然而,若细细推敲起来,则它们各自的表意特点仍有不少差异,有些地方尚需深入探讨。“除非……不”和“除非……才”之所以引起争论,就在于二者在形式上差别很大,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唯一条件”?在逻辑学上,它指的是假言判断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分必要条件? 胡裕树同志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说:“‘只有’和‘除非’表示唯一的条件,说明如果没有所说的条件,就不可能产生所说的结果。”(见修订本第368页)刚出版的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话。可见,这里的“唯一条件”指的是必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人教社小语第八册《基础训练7》第四题“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再用下面的词各说一句话”的第一小题第一句混淆了充分条件判断和必要条件判断的内涵,误用了关联词,违背了人们的思维规律.范句是这样的:1 只要多读多练.作文就会进步.只要八路军战士平安,老百姓就放心了.只要……就……2 只有亲自参加,你才知道联欢会是多么热闹.只有三天拿出十万枝箭,周都督才不公怪罪下来.只有……才……  相似文献   

20.
句子用了否定词就表示否定意义,双重否定则表示肯定意义,"非……才……"这个格式里只用了一个否定词,却表示了肯定意义而不是否定,这是为什么?笔者试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