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金翠 《湖南教育》2007,(10):44-44
一、严峻的现实 传统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一种“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它是一种低品质的学习。首先,学生缺少自主意识。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不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了解怎样听课、复习和做作业,不懂得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没有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更不能明确自己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种双边行为,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建构,从而实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然而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的弱化、缺失。要求教师立足实践,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教育问题及时反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3.
试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意识是学习者从自觉主动的角度去觉察与认识自己的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自主学习意识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意识、目标意识、自我效能感和归因信念等几方面。可以通过言语说服、榜样示范、搭建平台、营造氛围、签定合约和归因反馈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意识是学习者从自觉主动的角度去觉察与认识自己的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自主学习意识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意识、目标意识、自我效能感和归因信念等几方面.可以通过言语说服、榜样示范、搭建平台、营造氛围、签定合约和归因反馈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5.
丁育 《考试周刊》2011,(93):77-77
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过程或学习方式。陶行知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我们应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两个角度浅析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方式,使学生明晰自己要学什么与怎样学,并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变为一种习惯,从而可以更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的创造意识和欲望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后天形成的复杂的个性品质,是人对客体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获得有效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它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情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广大教师在新时期教育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就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 (一)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程井扣 《黑河教育》2013,(12):45-45
“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过程或学习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作过一个比喻,他把小学生学习比作哄小孩子吃饭,任凭父母把饭菜夸耀得多么香,多么有营养,如果孩子不把饭食吃下去,孩子还是胖不起来。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生动,它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说到底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徐育新 《大学时代》2006,(11):132-133
研究性学习倡导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因此,笔者通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论述了“以人为本”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前提,教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并从关注生活热点、设计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语文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需的准备工作和实施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学习者在不依赖于教师的情况下,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能力。提升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开设专题讲座,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成立课外自主学习小组,建立网站,鼓励互帮促学,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3.
英国学者德波诺曾提出:"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想活动。""思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他们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的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登堂入室,要使学生具有挑战权威、叩问经典的勇气,就应从小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创新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创新学习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掌握创新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钻研,对知识产生感受和理解来掌握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论。这种“新的结论”是学生新的认识、新的提高、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也是新的想象、新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自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探究学习既是一种学习的理念,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从“教”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探究学习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参与意识、开放意识,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确保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但符合新课程倡导的"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的角色和功能在《新课程标准》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新课程计划的实施必将从根本上动摇和改变学生原来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定位和他们的学习方式,而将自主意识、过程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和强化这五种意识。一、自主意识传统的学生学习角色和学习方式的定位,使得学生基本上是以一种“无我”的姿态出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引领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已经成为学生一种最基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而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  相似文献   

18.
李亮 《考试周刊》2014,(94):181-181
<正>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的课堂我做主",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就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有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有思维空间和时间,才会真正深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展示,取得了一些效果,在此谈点个人尝试,以期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9.
1.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不听命或依赖他人的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涵: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决策与选择能力、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后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目标是自己制定的;②学习时间由自己进行计划和管理;③学习策略由自己选择并有效地加以运用;④学习过程是自我监控的;⑤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评价并据此作出自我强化;⑥学生能够选择适宜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有助于学习的各种措施;⑦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所谓增强主体意识,主要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发展。唯有如此,教师才可以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初中英语的有效性教学实施。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1.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地明白自己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引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