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你缺什么邮票,不妨到邮市去看看。"在集邮人中,需要补什么邮品,到邮市去寻觅已是极平常的事。然而,从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的30年来,上海邮市的发展却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文献集邮联谊会”诞生了。做为一个对邮史稍感兴趣的笔者,我拍手叫好。近些年来,邮市虽处低潮,集邮图书的出版发行却逆流而上,形成了一股集邮图书撰写、出版热潮。虽然其中也有少数东拼西凑、滥竽充数者,但这并不能影响和否定这股热潮所体现的价值,真正的集邮  相似文献   

3.
集邮文献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搜集的对象,一般搜集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当地书店购买,二是通过函购,三是在当地邮票市场购买(只有中等规模的邮市才可能会有专门经营集邮报刊的摊位),四是邮友之间互相调剂交换,五是在拍卖会上竞拍。过去由于集邮者普遍重邮品轻邮识,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对集邮文献的收集与研究不够。现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集邮照片记录了许多集邮活动的真实情况,欣赏集邮照片,可令人心旷神怡。获取集邮照片最主要的途径是自己去拍摄。《中国集邮报》的编辑王宏伟近几年来在《月坛邮刊》和《邮市月报》上,利用封二和封三连续刊出“王宏  相似文献   

5.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20(7):18-19
《中国集邮》改版后,由于方向正确,信息丰富,立论有据,预测准确,逐渐取得邮人信任,预订量和零售量日益增多,特别是3月份邮市新一轮高潮到来以后,在许多地方,《中国集邮》已供不应求。这在中国邮市发展中,是难得的可喜现象,值得回味。《中国集邮》改全中文版时,正是邮市从爆热到急冷的低谷时期,新邮打折频频,某些地方邮政部门不断违规,预订新邮年年亏损,怨声载道。集邮协会会员大批退出,邮市冷落。邮市摊位不断减少,打牌、下棋几成邮商主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虽然邮市低迷,但集邮文献的收藏与研究却红红火火,引起了集邮媒体与集邮爱好者的关注。2002年1月,由《集邮博览》杂志社组织的文献集邮联谊会在北京成立,至今已形成几  相似文献   

7.
北京方寸斋邮市自2000年6月8日开张的那一天起,我就想去逛一逛,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得到满足。直到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参加北京市老年集邮会在方寸斋邮市举办的集邮活动日,逛一逛方寸斋邮市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应北京市老年集邮会的邀请,我将在集邮活动日介绍我编组的专题邮集——《水——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8.
长春巡邮     
张宇 《集邮博览》2011,(2):90-91
每次外地的邮友来长春,见面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长春的邮市在哪儿,怎么走啊?”同样爱好集邮的我,如果去外地一定也会这样问。邮人逛邮市可以说是最惬意的享受了。现在全国各地的邮市很多都与古玩市场在一起。长春的邮市也不例外,邮市在市区内分布得比较零散,对外地来长春寻邮的集邮者来说,要想逛遍长春邮市并非易事。今天,笔者就当回向导,带您一道将长春的邮市“连连看”。  相似文献   

9.
邮局集邮柜台 在港3月,我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去买邮票的两个去处:邮局集邮柜台和邮市,了解香港集邮与邮市现状。 香港较大的邮局都设集邮柜台,其中首推位于中环的邮政总局,新邮上柜后数月内在此都能买到,营业时间最长,每天8点到下午6点,周日则至下午2点,而其他邮局没这么长,尤其周日都不营业。 邮政总局的集邮柜台漆成绿白相间颜色,柜台摆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收藏者还是投资者,掌握一定的邮识都是必要的。本刊从此期开始在本栏目中将由浅入深地为邮友介绍一些集邮者应了解的集邮知识,文章重在实用性。另外,我们希望读者常与我们联系,提出您想要了解的问题,我们将在这个栏目里给您解答。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邮》2000,(8):3-3
3月2日,本刊举办了春节后的第一次集邮茶座,中心议题是2000年邮市走向。适逢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李鸿远先生来京,邮友们喜出望外,话匣子一打开,久闷心中的话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12.
邮评是伴随着邮市的存在而存在,有邮市自然就会有邮评,邮评对集邮投资和邮市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邮评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同时相关部门对邮评人士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以致近年出现不少歪嘴的邮评充斥邮评界,使不少集邮者和投资者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市第十二届集邮活动日期间,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集邮协会组织了一次“我读《上海集邮》”交流会(见图),与会者发言踊跃。 上柴邮协自成立之日起,即把集邮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他们认为,集邮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有益陶冶情操,决不是为了保值升值。因此,他们在开展集邮  相似文献   

14.
集邮是一项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这也成为目前社会大多数人的共识。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几次邮市疯潮和近七八年来邮市的持续低迷之后,集邮正在逐步褪去物欲的喧嚣,返回文化的本质。集邮活动源于邮票的诞生,而邮票则产生自近代邮政。近代的工业化革命要求交通和通信的发展,邮政的前进推动了邮政的改革,降低邮资、取消特权、实行单一收费和邮费预收等一系列措施后面,孕育出了一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的集邮形势。集邮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当前集邮形势严峻,主要理由是部分集邮组织瘫痪、会员流失、邮市冷清等等。一种是认为当前集邮形势是正常的,主要理由是集邮活动照常开展。如何正确的看待当前的集邮形势,将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克服弊端,把集邮活动推向深入。对此笔者认为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当前的集邮形势,辩证地看待当前集邮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9年,中国邮坛评论界涌现出一个新版的《中国集邮》杂志,它诞生于原有的中英文结合的《中国集邮》,面向广大集邮爱好者和热衷于集邮投资和邮市运作的邮商,将集邮知识与市场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贴近市场,实话实说的特点,因此,日益受到集邮者的欢迎,订户和广告量不断增加,成为低迷邮市中投资者的导航灯。  相似文献   

17.
集邮队伍中始终活跃着一批文献收藏者,而当前存世稀少的文献品种在久已低迷的邮市中也一枝独秀。在我的集邮生涯中,曾与数十部《邮乘》影印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群众性集邮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中,在邮市长时间冷清的现状下,全国的集邮形势出现了新的动向。其中除了传统的集邮活动内容——编组邮集的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的人数逐年增加、制作的邮集质量迅速提高之外,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集邮文献的出版热、收藏热、学习热、评论热、研究热等热点正在悄然兴起,其迅猛的势头是大家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9.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对这句名言我深有感触。我自己的集邮藏品很有限,或许还比不上宜美嘉邮市中的一般摊商,但很注意对各种集邮文献资料的收集,包括集邮图书、集邮报刊、各种非集邮出版物上的集邮资料、集邮音像制品等。在我个人著述或参与编著几十本集邮图书时,在我日常编辑、审阅报纸、杂志上集邮文章时,这些集邮文献给了我工作上的帮助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手边的这些集邮文献资料,我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20.
集邮文献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搜集的对象,一般搜集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当地书店购买;二是通过函购;三是在当地邮票市场购买(只有中等规模的邮市才可能会有专门经营邮书报刊的摊位);四是邮友之间互相调剂余缺;五是在拍卖会上竞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