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经常报道一些神秘时空失踪的事件,如今,科学家已证实宇宙中存在正反物质。我认为虫洞中存在反物质群,它们并不固定,而是在时刻变化,当外界物质靠近时,如果在虫洞内变化的反物质恰好与外界物质对应,瞬间由于引力(正负相  相似文献   

2.
在我看来.在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之前还存在着一个近似鸡蛋的宇宙。不过那时是混沌的,里面正反物质交织在一起,大杂烩一般。正物质向外壁运动,反物质向中心运动。因为反物质的质量是负的,所以运动速度要比正物质快得多.相撞中和的几率非常小,又因为“鸡蛋宇宙”中正反物质数量相等,所以它对外压力不存在,对内压力却很大。在这种力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3.
宇宙的形成     
在我看来,在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之前还存在着一个近似鸡蛋的宇宙。不过那时是混沌的,里面正反物质交织在一起,大杂烩一般。正物质向外壁运动,反物质向中心运动。因为反物质的质量是负的,所以运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文化》2010,(8):21-21
<正>宇宙"大爆炸"后为何宇宙间充斥着物质而不是反物质,且人类为什么会存在呢?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本理论指出,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的几纳秒内,同时产生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中各种粒子和其反粒子可能相遇,正反粒子碰撞后就发生湮灭,释放出光子。  相似文献   

5.
不需虫洞、不需反物质引擎,利用最新科技.人类“有生之年”进行星际旅行不再是梦——  相似文献   

6.
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能量释放率要远高于氢弹爆炸. 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而携带的电荷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读者说     
正看过了《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年第8期《反物质之谜:宇宙丢失的另一半》一文。我认为,如果有重的反物质,那么它们与正物质是不是会相互排斥,而不是像正物质之间那样存在万有引力?如果反物质和正物质是相互排斥的,那么在我们的周围肯定找不到反物质。这可能才是我们找不到它们的原因。大科技读者yyh5501  相似文献   

8.
理论上宇宙中是存在着一些现成的虫洞的,也可以制造出虫洞,再坐着时光机器超越光速,回到过去,这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可以回到过去,去解读金字塔的神秘,去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我们可以回到过去,那么未来的人类也可以回到过去,未来科技发达,人类能够制造时光机器,找到  相似文献   

9.
反物质在宇宙中十分罕见,而如今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大批量生产反物质,这对由物质组成的地球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28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就曾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对于每一种通常的物质粒子都存在着一种相应的反粒子,二者质量相同,但携带相反的电荷。这些反粒子可以结合形成反原子,而反原子又可以形成反物质,宇宙间所有东西都有其反物质对应物—反恒星、反星系等。如果一个物质粒子与一个反物质粒子碰撞,它们将湮没并产生一股高能γ射线脉冲。经过几代物理学家们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终于最早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而后又相继于1955年、1956年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从而证实了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反物质。1995年,科学家们又用正电子和反质子成…  相似文献   

11.
“驾驶”地球逃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想到太阳爆炸后人类的去向时,一般会想到星际移民,我认为不如直接“驾驶地球逃跑”。 从可行性上来讲:一、我们不必再去寻找类似地球生存环境的行星了,只要前往最近的恒星即可。二、从技术上,我们必须依靠虫洞,要想驾驶这个庞然大物,肯定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持我们离开,因而必须在科技发达的条件下制造虫洞,缩短我们与恒星的距离。三、能源问题,我们可以开发“零点能”或“反物质”,如果有虫洞,它们提供的能量应该足够了,就不需要开发新能源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易经》把世界的形成归结为“阴阳”,认为阴阳二气演化并操纵着世间万物。这个远古的理论当然只是我们祖先的想象,不过却和当今的粒子研究有一点契合。如果我们把组成我们的物质看成“阳”的话,那么反物质就可以称作“阴”了。理论上讲,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称的,有组成世界的物质,就有与之相反的反物质存在。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之初,应该产生出同等量的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今天,反物质只能在宇宙射线和质子加速器中才能找到。那么那些反物质都到哪里去了呢?为了解释反物质稀缺之谜,科学家提出了几个假说。反物质…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一个谜团一直萦绕在物理学家的脑海里:反物质都去哪了?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就是——为什么宇宙中有物质?恒星、行星、星系和星系团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植物和动物也是由物质构成的。本来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是另一种奇怪的东西出现后,我们就陷入了理解的困境,这种东西就是反物质。根据我们对宇宙起源和反物质的了解,物质和反物质都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反物质具有一个非常最重要的特点:当它和物质结合时,会相互湮灭抵消,并产生巨大能量(光子)。另一方面,物理定律表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应该创造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  相似文献   

14.
最要命的“干净”武器 在科幻影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主人公开着反物质动力飞船,用反物质枪械参与外星战斗。其实反物质早已不是科幻,从193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一直在研究反物质。各种基本粒子的反粒子也早已被科学家发现或制造了出来。我们知道,反物质和物质湮灭时,物质全部转变为能量释放出来,反物质是最有潜力的能量来源,用于武器和动力原料,可以说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将来有一天,人类仅需1克燃料就能送航天飞机上天。这不是神话,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这种未来的超级能源,它就是“反物质”。第一个预测有反物质存在的科学家,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迪拉克。所谓反物质,就是物质的镜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大家都知道,物质是由原子...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生活》2009,(2):20-21
<正>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开发反物质发动机作为新型航天器的推进装置。在理论上,世间可以存在质量相同、电荷相反的原子核和电子,它们会分别形成物质和反物质。当这两种物质碰撞时可释放出比可见光强25万倍的伽马射线和巨大的能量。将核反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得出地球磁场是由大气电与地球的相对运功产生的.由地球和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的夹角大小,得出地球、木星、太阳的内部结构相近似,木星和太阳不是由H和He组成的气体星,这与太阳中微子探测的事实相一致(太阳中微子亏损使人们对太阳现有结构理论提出质疑)与彗木相撞的现象相一致.通过太阳结构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有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狄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  相似文献   

18.
有宇宙学大师认为:宇宙初开所产生的物质与反物质是等量的,但宇宙物质量奇大无比是事实。大师们接着说:宇宙初开时产生的物质比产生的反物质多了一亿分之一,于是宇宙就没了反物质。这太深奥了,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19.
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世界各国能源专家的重要研究课题。1996年1月4日,欧洲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其首次合成出反物质的反氢原子,从而使一种全新的能源——反物质的应用成为现实,人类由此开始进入了反物质时代。反物质是物质的镜像,由亚原子粒组成。众所周知,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而反物质则是由正电子、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原子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物质世界与反物质的存在,根据推断我认为:物质世界就是引力大于斥力的时空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