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史雪梅 《学苑教育》2012,(17):64-64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加强“三化”教育工作;重视幼儿心理特征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前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意识和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而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而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任,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实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3.
一些家长看重幼儿的知识学习却忽视生活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时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传统的家园合作模式降低家园合作效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构建家园协作框架,在平等互助的家园协作中,提升家园共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质量,切实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穿衣、吃饭、喝水……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内容 ,却构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 ,莫不需要教师、家长倾注温情 ,付出心血。因为 ,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孩子来说会终生受益现代生活实践证明 ,一个不会生活的人 ,也就不会学习、不会工作。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需要从幼儿时期就S进行培养。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需要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家长必须掌握的。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 ,本文拟结合实际就幼儿在幼儿园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内容和养成谈一点个人意见。一、幼儿良好…  相似文献   

5.
朱艳红 《教育》2014,(9):38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鼓励教师千方百计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精辟的话语值得教师深思。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责任。实践证明,幼儿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综合素养才会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也才更显活力。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中,教师如何渗透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呢?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养成相互脱离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生活情境教学模式围绕幼儿生活情境展开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养成三位一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对幼儿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根据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工作中,摸索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规律,体会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育理念,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好教材,教育的根本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如何利用好幼儿园生活化解开展学前教育则是新时代学前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本文尝试从生活中探索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从生活环节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以及将幼儿园生活环节渗透到不同的知识领域,使幼儿园生活环节发挥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晓莹 《天津教育》2020,(2):167-168
在教育环节中,幼儿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来说,学前教育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早期阅读,可以提前了解世界以及认识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感受。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基础能力,想要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逐渐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个学前教育研究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以及义务。在幼儿园早期阶段,阅读教学是特别重要的,幼儿能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取决于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学。本文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出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办法,希望为幼儿后期的学前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奚钰池 《成才之路》2022,(9):102-104
幼儿思想意识单纯,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热衷于与同龄人一起做游戏.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新时期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尹秀芳 《成才之路》2021,(13):143-144
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所习得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将决定儿童的道德品质与智力发展。文章简述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意义,并针对幼儿去中心化、情绪支配行为、情绪感知能力强、好奇心强等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建议。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与文明素养,发挥家长的教育与监督作用,培养幼儿的逆商。  相似文献   

13.
郑彩玲 《天津教育》2021,(5):174-175,178
在幼儿的相关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能够使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的重要性让教师和家长思想上真正开始进行重视起来,这对幼儿进行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礼仪。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参考,对食育课程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读,就食育课程为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关解析。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上,提出了一些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具体策略,期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鹤飞 《成才之路》2021,(11):138-139
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能,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可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而家庭教育在激发儿童运动兴趣、培养儿童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上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文章分析培养儿童体育运动能力的意义、儿童体育运动现状,探究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儿童体育运动能力的意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冯理杰 《成才之路》2020,(10):98-99
培养幼儿的本领不能忽视手指的灵活性,幼儿教师可以把剪纸文化引入幼儿教育。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挖掘幼儿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剪纸作品的教育功能,让剪纸作品“动”起来、“站”起来、“玩”起来,从而让幼儿眼中的剪纸作品“新”起来。  相似文献   

16.
3~6岁是幼儿心智启蒙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指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教师应因材施教,开展家园合作,遵循幼儿教育原则,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行为观念的建立,促进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达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实施养成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幼儿园教育的应有之义.制订和运用<幼儿生活守则>是构建幼儿园养成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幼儿生活守则>应体现幼儿年龄特征,涵盖幼儿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围绕<幼儿生活守则>,幼儿园可以编制<幼儿生活守则画册>,以提高幼儿自我教育的能力;可以编制<幼儿生活守则行为指南>,以建构幼儿园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可以创设处处包含<幼儿生活守则>内容的环境,为家长编制并推行<亲师约定>,以提高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李佳轩 《成才之路》2021,(11):100-101
生活处处存在教育,生活本身也是教育,因此,幼儿教育要向生活回归,让生活成为幼儿教育的源泉,并融入到幼儿教育中。文章基于幼儿中班教育,分析疫情对幼儿生活教育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在疫情特殊情况下,开展幼儿生活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幼儿生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陆媚妮 《成才之路》2021,(11):68-69
学前时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寓教于乐,让幼儿快乐学习,因材施教,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还应开展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广东海洋大学构建了"三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要加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三养成"措施。文章是在学校培养"三能"人才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强化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作用,构建"三养成"的内、外部环境,实施全程教育、全员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