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幼教界基本上都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都知道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视幼儿为“接受器”,致使教育过程往往成为一种强迫幼儿学习的外在过程。不论幼儿是否有兴趣,也不论他是否可接受,他都得始终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学习、认识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能动和创造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是由教师充当主角,教师教、幼儿学;教师问、幼儿…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性格是否健康乐观,是与他们的心灵是否健康乐观相对应的。幼儿教师的性格习惯对幼儿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教师的性格及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幼儿缺乏从新的角度探索、思考和讨论的欲望和激情,缺乏敏感、好奇、好思和质疑的创造性品质。对此,我们应该反思:提供给幼儿的材料是否适宜?是否考虑到了层次性?所提出的探索要求是否恰当?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想像和思维?平时是否忽视了幼儿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在这一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组织的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幼儿主动、  相似文献   

4.
在有些幼教机构中,往往是设施优良,空间充足,活动区好玩有趣,教具及玩具充足 ,教师和蔼可亲,其说话慢声细语,这种环境显然应当是最好的环境了。但幼儿会觉得怎样 ?是否会觉得“老师并没有真正关心我”?也就是说,这种柔和的环境是否缺乏关心的成分 ?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考察教师温和的态度是否缺乏真情,我们还应关心 教师对幼儿是否保持着适当的“关心程度”。  一、“温和程度”和“关心程度”与师生互动关系  “温和程度”是指幼儿感觉教师对他表示友善、接纳、有好感;而“关心程度”则指 教师与幼儿间经…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活动是随时有互动、随时有生成的一个动态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教师就要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关键在于眼神是否关注幼儿,内心是否装着幼儿,情感是否接纳幼儿。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既是教师在活动中履行指导者职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幼儿进行有效探究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班级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把教育意图渗透在丰富的有组织的环境中,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了机会。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受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注意力与中、大班的幼儿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怎样使小班幼儿在班级环境中快乐游戏、学习,这取决于小班班级环境的创设是否能让孩子接受和喜爱,是否适宜于小班幼儿的发  相似文献   

8.
大班幼儿毕业在即,教师忙着设计、组织相关的毕业活动:参观小学、唱毕业歌、举行毕业典礼,园领导忙着联系拍毕业照、做毕业讲话……本人倒是觉得这一时间段最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是否“学业”有成,教师是否“术业”达标。  相似文献   

9.
正监测内容1.观测幼儿在早操活动中的活动情况,分析幼儿活动的兴趣、活动量、生生互动以及使用器械的情况,幼儿自主性的体现等。2.观测教师是否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编排早操,早操结构是否合理,早操活动的编排是否考虑幼儿自主空间和时间,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教师对早操活动材料投放的合理性以及在早操活动中的服饰以及精神状态。3.观测保育员在早操活动中关注幼儿以及护理幼儿情况。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 在日常绘画活动中,教师一般引导幼儿在纸上表现,但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有意无意地在手上用水彩笔自娱自乐地画画。其实,对于幼儿来说,身体也是作画的载体,由此,我们想到现代艺术领域中颇为时尚的人体彩绘艺术。这是一个时尚的艺术领域,似乎与幼儿的美术教育联系不紧密,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入到幼儿美术活动中,从而为幼儿的自由表达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新的课程环境下,让幼儿学会合作是教师的职责。那么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开展合作学习呢?笔者具体建议以下三点。一、让幼儿感知合作学习的必要。萌发合作学习的意识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产生合作的欲望,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邱惠评 《福建教育》2013,(10):58-59
交流分享是角色游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和幼儿交流游戏中的经验、分享游戏中的情感的重要平台。交流分享环节组织得是否成功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怎样取舍游戏中教师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提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交流,这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在一次中班上学期角色游戏中我观察到了以下4种情境。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中不妨使用“哄骗”的艺术。 有些幼儿明明反应迟钝,教师却说:“你挺聪明的,肯定能回答出这个问题。”这是否属于一种“欺骗”行为?我认为,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欺骗行为完全是两回事儿。教师的动机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鼓励幼儿,促进幼儿更快地进步和发展。在幼儿教育中,适时地使用这种“哄骗”,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一直在追求速度,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引发一系列问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父母和幼儿园教师需要共同关注的话题。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会影响其以后的发展,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如何使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有所收获呢?我的体会是:从多种角度进行讲评,让幼儿互相交流,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就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1评价幼儿是否能正确反映生活经验幼儿往往会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照搬进角色游戏中,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评价,有...  相似文献   

16.
黄丽青 《考试周刊》2014,(90):185-186
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是否被激发起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能否转化为幼儿自己的知识,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因素。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未来之栋梁。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倾听幼儿,与幼儿共同成长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正大班幼儿毕业在即,教师忙着设计、组织相关的毕业活动:参观小学、唱毕业歌、举行毕业典礼,园领导忙着联系拍毕业照、做毕业讲话……本人倒是觉得这一时间段最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是否"学业"有成,教师是否"术业"达标。一、毕业在即,幼儿是否"学业"有成毕业原是指学生在学校或训练班修业期满,达到规定要求,结束学习之谓。从本意上来说,广大  相似文献   

18.
幼儿在游戏中是否有所发展,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就看教师能否观察.观察法在幼儿游戏指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有游戏的需要和权利,但幼儿游戏的需要和权利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教师是否提供合理的帮助和支持。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辨别"真游戏"和"做游戏",合理指导和支持幼儿的"真游戏"。  相似文献   

20.
赵英 《时代教育》2012,(19):91-92,4,3
近年来,幼儿英语教育越来越普及,社会对幼儿学习英语这一现象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笔者作为一名幼师英语教师,对幼儿是否该学习英语、学什么、如何学好英语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个体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