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抓举是举重比赛中的第一个竞赛项目,又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项目。抓举技术掌握得好,对增强运动员的比赛信心和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一些基层体校的举重教练员,越来越不注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训练,特别是抓举中关键技术——“发力”动作的训练。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膝上拉抓组合动作的训练研究,探讨改进抓举发力技术动作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全面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抓举、挺举成绩,是摆在各级业余体校举重教练员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1982年全国业余体校举重赛,在浙江海宁县举行。比赛中运动员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有不同程度提高,令人高兴。但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存在一定差距,应尽快提高。我们认为,对我国业余体校举重运动员,必须从小以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授课与训练。本文对业余体校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预姿臀位稳定性问题,谈一些看法。预姿臀位技术的稳定性,是整个抓举与挺举动作的前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预姿臀位动作巩固、合理、准确,将决定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及今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可忽  相似文献   

4.
业余体校肩负选材的重任 ,是向上输送合格后备人材的训练基地。业余训练启蒙阶段的基础训练是非常关键的 ,这个阶段基本功的好坏 ,将决定今后提高成绩的快慢和运动寿命的长短 ,也影响输送数量和质量。搞好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 ,是值得业余体校教练员研究的课题。现结合我队6名少年女子队员的训练实践 ,对此进行探讨。1合理的训练比例根据入选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对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运动员 ,在安排训练时 ,身体素质、技术训练力量训练的比例要合理。表1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比例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身体素质30 %25 %2…  相似文献   

5.
谈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打好基础,提高运动水平,已成为各级体校教练员的共识。从生理角度讲,少年举重运动员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对他们进行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时,必须从他们的解剖、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才能有利于未来成才。举重运动员想在全省、全国或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全面的抓举、  相似文献   

6.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三维运动图像分析手段对我国5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动作进行测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各动作技术阶段(第一发力阶段、过渡阶段、第二发力阶段和惯性上升阶段)的时间比、杠铃上升高度比、做功比和平均功率等关键指标,揭示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自身多年的专业运动队训练经历和基层业余体校少儿举重训练经验,初步确立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初选和试训选材阶段的各项影响指标,其中包括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专项素质、心理素质等指标,为基层业余体校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对参加2019年亚洲举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我国男子举重67kg公斤级优秀运动员谌利军与冯吕栋抓举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提铃准备阶段,冯吕栋身体姿势更符合抓举中“近”的技术要求;总体上,冯吕栋伸膝提铃和引膝提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谌利军,谌利军发力和惯性上升及接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冯吕栋。谌利军抓举过程中主要存在伸膝提铃阶段髋关节打开过早,引膝提铃阶段膝关节回屈角度小以及整个抓举过程中杠铃重心左右偏移量过大的问题;冯吕栋主要存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两心”前后距离过大,杠铃相对于运动员水平运动幅度大,垂直运动幅度小以及接铃过程中杠铃下落距离长,下降速度过快的问题。建议谌利军加强膝关节主要屈伸肌群的力量训练以及进行身体左右侧力量平衡的评估;冯吕栋应掌握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正确的用力方向,并改善接铃节奏。  相似文献   

9.
竞技举重运动中的抓举,是一个对技术要求相当高的项目。而在杠铃上升的整个过程中,引膝、耸肩、提肘的发力阶段,又最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阶段发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抓举的成败。因此,举重工作者创造了很多提高运动员抓举发力能力的分解练习。如宽发力拉、宽直腿发力拉、垫铃宽拉等等。其中,垫铃宽拉,因其强度大,效果好、能减轻运动员心理压力,受到了举重教练员、运动员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现今研究现状和男子400m栏运动员的特点,从基础素质训练、专项技术训练、高水平参赛能力及全程节奏方面进行了论述。期望对各市级业余体校男子400m栏运动员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举重运动成绩突飞猛进,不断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科学训练问题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打好基础,提高运动水平,已成为各级体校教练员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海燕 《精武》2012,(25):17-17,19
本文根据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动作的对比,进行分析,得出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优势,为改进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高日常训练水平,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从整个抓举过程来看,优秀运动员每一个动作都要比一般运动员准确的多,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阻力臂,通过每一个动作的扎实完成,保证整个抓举动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内蒙古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挺举下蹲翻技术训练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陈伟强1958年8月生,广东省东莞县人,从小酷爱体育运动,原是广州市105中初中学生,于1972年参加广州市体育馆业余体校举重班训练。1974年10月份吸收到省举重队。当时16岁,身高1.47米,体重47.5公斤,由于在校的体育锻炼和两年的青少校业余举重训练,打下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基础,初步掌握举重两项标准技术动作。当时抓举67.5公斤,挺举90公斤。入队后经过两周的试探性训练,了  相似文献   

15.
马来阳  张琦 《体育科技》2012,33(1):43-4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业余体校举重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在举重训练和比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沟通有助于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融洽和训练科学化,对运动员训练成绩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璐 《体育教学》2010,29(1):58-59
目前学校及业余体校对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教学训练过早的成人化,其原因是: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选材日趋高大化,身高均高达1.80m以上,百米平跑速度也提高较快。由于身高大、速度快现象的出现,往往使训练者对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手段以错觉,使之成人化。在我国实行的竞赛规则规定中,少年男子110米栏的栏高较低,栏距较短,这种特定的栏架设置对于身材高大的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来说是比较容易的,甚至不用“跨”,用“跑栏”即可顺利过栏。  相似文献   

17.
(艹才)俊成,1956年11月25日生,1974年1月入队,入队前在广东汕头市业余体校进行了三个月的举重训练,体重49公斤。当时抓举成绩45公斤,挺举55公斤,总成绩100公斤。经过二年十个月系统训练后,1976年10月在全国举重比(宀西)表(?)中以101公斤成绩打破次最轻量级抓举青少年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8.
提高广西体校男子举重挺举基本技术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在重大国际举重比赛中,都以总成绩来评优秀运动员的实力,如我区著名运动员吴数德、张载荣、杨斌等,他们是抓举占优势,单一项目的优势直接影响到总成绩的名次排位,挺举则明显落后,直接影响了总成绩的名次。可见举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1995年广西体校参加全国少年举重锦标赛5名运动员。(甲、乙组)2.2研究方法:采用训练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对所取得资料归类分析研究。3研究结果3.1抓举、挺举成绩平衡发展是提高总成绩的重要途径。3.2抓举、挺举练习分配比例合理,防止运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方法等,对四川省男子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多年系统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参加业余训练的人数不多,分布不均衡;训练条件不够完善;基层教练员岗位培训机会不多,科学训练意识不够强,选材科学化水平尚待提高;运动员学训矛盾尚待解决;少年举重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机会极少,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并对四川省男子举重后备人才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加强基层教练员培养,形成高水平的教练员群体;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基层训练条件;多组织和参加全国比赛,进一步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奖励制度;畅通运动员进出口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运用录像分析系统,分析了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对抓举技术中的预备、提铃、发力、下蹲支撑、上举等5个动作环节进行了阐述,揭示该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