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尚不是单一的社会现象 ,它有不同的层次 ,具体的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时髦、时尚、时狂作为其中最具概括性的三种形态 ,同时也能反映时尚现象连续演化的进程。其中 ,时尚是最为基本的形态 ,它始于时髦 ,终止于时狂 ,三者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蕴和社会震荡。对时髦、时尚、时狂分别进行形态分析 ,将有助于我们在转型社会的今天 ,准确把握社会的脉络走向 ,进行有效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消费时尚是社会消费主体在社会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态势和价值行为取向。秦汉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耳目欲尽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而心夸矜势能之荣”的腐朽奢侈性社会消费心理和讲排场、摆阔气、争奢侈、超时髦等价值行为取向。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器用、住宅园林、婚姻丧葬、消闲娱乐等社会消费的几个方面。秦汉时期社会消费时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同时,它也折射出秦汉时期社会总体经济状况和时代风貌。它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些同学们认为“时髦就是美”,常常把“时髦就是美”这句话挂在嘴边。时髦就是美吗?我以为不一定。美有它的客观标准,而时髦只是一种时尚,它反映了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美的一种看法,这一种看法并不  相似文献   

4.
时尚是社会生活中某种非常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是一时为多数人所接受的行为特征。时尚的传播会对人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显示欲强。事事皆好奇,样样都想亲身体验,希望表现自己,博得旁人的赞许。较之成年人,中学生时尚行为显得更为广泛和强烈。校园里会时时掀起时尚的波涛。前些时在部分学校流行的魔方热、足球热、习武热、经商热、迪斯科热.以烫发为美,以穿牛仔服、登山服为时髦便是时尚在校园流行的表现。时尚的流行,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  相似文献   

5.
观察现代社会服饰,服装时髦在女性的表现上远胜于男性,其明显特征即是追求一定程度上能裸露形体曲线的服装。现代服装时髦在性别差异上的不同表现,既有内在的生理、心理诸多因素的差异,又有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两性不同影响的结果。女性追求时髦是人权自由,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必然具有民族性。文化的内容通过不同民族文化形态的表现,映射出鲜明的民族色彩。其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就表现为语言的差异。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及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中英语言文化中的民族性差异成因及其表现形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剩余劳动是原始社会以外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其表现形态是各异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资本一样,剩余价值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在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中,它反映不同的社会关系。承认社会主义剩余价值范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对“时髦”的解释是“(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如“她的穿戴很时髦”。很多人认为它是随着当代社会的时尚潮流出现的,其实不是这样。“时髦”一词源远流长,至今已经使用一千多年了!  相似文献   

9.
卡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辉 《文教资料》2010,(28):90-91
卡通文化属于时尚文化,是青少年亚文化的表现范畴,它存在于一部分青少年中。卡通文化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对社会的影响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0.
正时尚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文化再现,是一个社会时代变迁的文化缩影,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的特征。时尚文化是社会现象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易于在学生中流行,使学生成为接受社会流行文化潮流的主体。正视校园文化的时尚潮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时尚文化,因势利导地利用时尚文化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一、用时尚文化育人时尚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时尚趣味为引导的包括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物质文化、时尚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从时代背景的角度看,主体性教育与教育的主体性之间是不同的,即目的不同;作用对象不同;表现关系不同。原始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种社会形态下主体性涵义也不同,当前我国主体性教育应该是培养认识论意义上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大中专在校生中存在许多消费误区。在校园内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和时狂性消费两类消费误区。在部分学生中请客送礼、追赶潮流、恋爱支出愈演愈烈,导致了荒废费学业、染上铜臭、误人误己,后果严重。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在校生主客观方面诸多因素。在当前我国倡导节约性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要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大力加强教育,让在校大中专学生逐步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3.
【概述】究竟什么是时尚?时尚是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如在服饰、语言、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往往很快吸引多数人采用及模仿,流传甚广。它表达了人们对美的爱好和欣赏,或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或是传递一种认同感,它属于人类文化模式的范畴。所以时尚可看作是习俗的变动形态,而习俗可看作是时尚的固定形态。这种乘着时间之流追赶一时潮流的突出现象是人们不甘落后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欲求所引发的,它是试图在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中把艺术变为现实的行为,是力求脱俗不愿被别人追上的一种教养。时尚既然是流…  相似文献   

14.
时尚教育: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表现为一定时期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是众多人相互影响、迅速普及的结果。时尚的通俗名称叫流行,它具有流行性、通俗性、商品化的特点。青少年偏爱流行文化,因为青少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机、最少保守思想的一支社会力量。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追逐时髦的心态,在时尚方面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往往成为追逐时尚的主体。一、当代青少年———时尚一族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青少年群体总是最活跃、最富有好奇心和最有生机与活力的一个群体。这一点在新世…  相似文献   

15.
太阳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美的现象是非常具体的,我们在分析太阳的美时,一定要从太阳非常具体的形态出发。所谓具体,并不只是在分析中保留了对象的形体(如太阳是个发光发热的球体)就行了,而是要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在对太阳进行审美时,面对者的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太阳,而是一个处在特定时刻、特定季节等具体条件下的太阳。例如,从时刻上看,我们可将太阳分为朝阳、夕阳和白日(白昼的太阳没有特定的称谓,我姑且这样称呼它)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中,人们以审美眼光看待的是朝阳与夕阳,而白日,人们并不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它,所以没有它特定的名称。朝阳与夕阳由于所处的时刻不一样,给人的美也是不同的;即使同是朝阳,也会因为诸多方面的情况、条件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美。  相似文献   

16.
欧洲五国职教改革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最时髦的词非“知识社会”莫属。但知识在未来世界绝不能仅仅看作是理论的代名词,实际上它是现代社会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综合能力更高要求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所以,当一部分人认为知识社会就是高深理论、就是高学历时,务实的欧洲人却对培养和造就适应知识社...  相似文献   

17.
时尚借词是语言词汇中的特殊成员,它具有语言、文化、社会三种符号身份。时尚借词以其鲜活时代特征,及时地纪录和反映当今社会的变化,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西方文化对汉语的冲击。时尚借词作为新生的词汇现象,它既有利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融合,所以应给时尚借词以合理的定位并给其留下相应的发展余地和空间。对时尚借词的研究既包含对语言的研究,也包含对文化的研究,这不仅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电影回归时尚本义时,电影理论与批评理应回归其对立面--做电影时尚的批评者。与其继续充当电影时尚的吹鼓手,不如回到原本持守的理性反思桌前。值得期待的是,让电影的商业性归商界运作,其文化性归学界操持,双方各行其道、并行不悖而又相互对话,从而使得中国社会成为一个同时经得起时尚潮狂卷和学术界冷评的公民共同参与治理的健全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一、赶时髦:当前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我们研究生做学位论文和撰写一般学术论文的时候,有人总是会这样说,“我们当前教学论中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写什么题目比较时髦昵?”“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题目?因为它时髦,因为它前沿。”透过这些无意识的说法背后来看,其实质上隐含着教学论研究中的“赶时髦’’现象。时髦,又称时尚,与其意思相近的有流行、潮流、新潮、新颖、风尚等。我国南朝宋时的学者范晔在《后汉书·顺帝纪赞》中以“时髦”形容一时英俊之士,当时膂‘士中之俊,犹毛中之髦”的说法。“时髦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又迅速消逝的生活或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时髦“族词”及其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英时髦族词(吧族、秀族、拼族、族族)为例探讨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背景与文化心理倾向。族词时髦词能产性强,呈现出一种简缩化倾向,大量出现在网络语言中。其表达形象、传神、时尚,与时俱进,为语言增添了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