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湘鄂赣边区人民英勇奋斗十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树了不朽的业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这块根据地的历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过去人们对这块根据地历史的研究,也同其它根据地历史的研究一样,往往偏重于政治、军事斗争等方面,都没有认真地研究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刘仁荣等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科研所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在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编成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春苏区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宜春苏区为湘鄂赣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宜春苏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宜春苏区是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第四宜春苏区是开创和保卫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战场;第五,宜春苏区是连接湘鄂赣根据地与湘赣根据地乃至中央根据地的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3.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从1927年9月爆发秋收起义至1938年1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而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为止,根据地前后坚持斗争长达11年。在这11年间,根据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方面的经验是其重要方面。本文依据史料,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与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教育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路线和切合现实的教育内容三个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对根据地教育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1934年6、7月间,中共湘鄂赣省级机关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在奉新龙门山区,因陷国民党军重围而遭受惨痛损失。这就是六.七月事件。它标志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使湘鄂赣根据地比中央根据地早三个月进入艰苦的游击战争。导致六七月事件的原因,客观上是敌强我弱,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过大;主观方面则是因为中共湘鄂赣省委在战略、战术、肃反运动和反"罗明路线"等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5.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财经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一块重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它“位在江西、湖南、湖北的三个省会和三条铁路”之间二十余县的广大地区,“物产资源相当丰富”,九宫山、幕阜山、大围山等“著名的大山,纵横贯穿着整个湘鄂赣边区”,是一个适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即大革命失败后从秋收起义、平江起义到1929年夏天和秋天湘鄂赣  相似文献   

6.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开辟的时间之早,存在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所经历道路之坎坷,是当时全国许多革命根据地所不及的,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后这对块根据地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种局面大有改观。全国中国现代史、革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多次选择、调整落脚点,最后落脚陕北,其首要原因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仅存革命根据地。其次是党中央的科学精神和战略眼光与"北上抗日"政治路线的共振,使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成为历史必然。到达根据地后,党依托着这块唯一的根据地,通过红军"东征和西征"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争取时间,争取空间,争取力量"的斗争中赢得了先机。随后深入华北地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为日后的发展并最终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湖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重要发源地之一。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10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分别建立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它们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其规模和影响在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位居全国第二。本文拟通过对湖北籍将军群体的分析,重点阐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国共10年内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合抗日根据地是琼崖革命历史上著名的根据地之一,但过去对它的研究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认识不足。本文经过认真的研究,对琼崖特委和冯白驹为什么要建立美合抗日根据地,美合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宜春,又称袁州。位于江西西部,东邻分宜,西界萍乡,南接安福,北连万载,东北与上高为邻,西北和湖南浏阳接壤,面积2250平方公里。自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立州至今,一直为赣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要冲。自古就有"军事要塞,关楚咽喉"和"赣西门户,东南国防要地"之称,历代为统治阶级重兵所固守。土地革命时期,宜春的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是湘鄂赣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宜春西北的广大地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南面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的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三区革命是新疆革命斗争史上一件重大事件.从1944年8月乌拉斯台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揭开三区革命的序幕到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三区革命汇入人民民主革命的洪流,整整坚持了5个年头,在主要以武装斗争开辟和巩固三区革命根据地的同时,根据地还进行了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翻开三区革命的历史,我们看到根据地教育建设十分突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为此,我们查阅了一定资料,访问了当时教育厅负责人,写出本文对三区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进行了探讨,并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平江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在党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方针指引下,在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的鼓舞和影响下,于1928年7月由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同志直接领导举行的.平江起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志,推动了湘鄂赣边界各县革命政权和工农武装的建立和发展,开辟了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壮大了我党领导的  相似文献   

13.
沂蒙根据地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带领沂蒙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并在不断的自我革命中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中国共产党在沂蒙根据地曾面临着清除“左”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壮大党员队伍、提升组织动员力、转变党内不良作风等历史任务,这些任务的解决都要求党在推进自我革命的基础上进行。沂蒙地区的党组织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整顿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完善各类监督体系等方式进行着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沂蒙根据地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对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有着重要的启示,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立足全面从严治党,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习仲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促进广东对外开放等一系列历史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习仲勋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习仲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川陕革命根据地曾经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学界一直把它视作研究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课题加以关注,也把它视作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的研究有很多成果,文章主要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历史地位、经济建设和发展、政治建设、军事建设及其他一些方面等入手,对多年来涉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展现多年来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16.
湘鄂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湘鄂赣人民在伟大革命斗争中凝练的优秀革命精神和文化传统,是湘鄂赣苏区历史记忆的馈赠,也是思想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结合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思政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提升的高素质培养要求,以湘鄂赣红色文化为学习载体,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分析价值效应,探究育人路径。带动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深化政治理论认知、固化理想信念、转化内生动力,创新嵌入式、情境式、多元化专业教育方式,拓宽思政育人路径,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协同发展构建优良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7.
《东安根据地研究》一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方便了广大读者对东安根据地的全面认识和了解。该书具有三大特点:东安根据地开展的四大工作,展示了底蕴深厚的红色历史画卷;东安根据地的五大风采,验证了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验田;东安根据地丰厚的革命历史,体现了三种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之日起,就着手抓教育工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江西苏区、陕甘宁边区、东北解放区等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体现了教育为革命和生产服务的精神,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编写为新中国普通中学历史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期,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克服官僚主义,反腐倡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对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巩固根据地保障苏区经济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培育的井冈山精神,也为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总是把文化教育工作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文化教育事业。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很注重文化教育的改革和建设,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对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今天,在全国人民响应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号召,努力行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几十年前关于根据地文化教育工作的论述,回顾革命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光辉业绩,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