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师:有人知道"天涯咫尺"的意思吗?(没有人举手)知道这个词语是从哪句话演变而来的?生: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师:知道什么意思吗?生:有的在很远的地方,有的在很近的地方。师:不准确。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出示文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生:就是两个人离得很远,却感觉就在一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一:情境引入 师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同学们知道吗? 生1 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讲规矩,不讲规矩是不行的. 生2 我想,它的意思是不用圆规画不出圆来,不用矩尺画不出方形来. 师 说得很好.你们见过矩尺吗?  相似文献   

3.
(课前谈话略。板书课题:锡林郭勒草原)师:“锡林郭勒”是一个草原的名字,读的时候要再连贯一些。(生齐读课题)师:有人知道“锡林郭勒”是什么意思吗?生:是草原的名字。师:你说得对。不过,“锡林郭勒”是蒙语,是音译过来的,它本身也有自己的含义,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摇头。师出示一幅图画)你能不能从图上的内容判断一下,“锡林郭勒”有可能是什么意思呢?生:有清澈的河水的意思。生:大概是指茂盛的草原,那里的草长得很高。师:把你们两个说的合起来就差不多了。“锡林郭勒”在蒙语中的意思是山背后水草丰美的地方。其实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师:你们看过球赛吗?看队员们怎样?生1:很精采;生2:很团结。师:你们想举行一次球赛吗?你想举行什么球赛?生1:乒乓球。生2:羽毛球。生3:足球。师:我们班的同学有的喜欢足球、有的喜欢羽毛球、有的喜欢乒乓球,想知道各类球有多少人喜欢,可怎样统计?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引词质疑(<盘古开天地>陈丽羽)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板书"创造",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学生练习书写)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创造吗? 生:就是做. 师:有这么点意思. 生:做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7.
在深幽的言语意蕴中浸润【片段1】师:知道翘首是什么意思吗?生:翘的意思是抬起,首的意思是头,翘首就是抬头。  相似文献   

8.
设疑导入(出示课件:一片稻田)师:同学们知道图上这些绿油油的是什么吗?生(齐):小稻秧。师:今天,我们阅读一篇关于小稻秧故事的课文。(板书: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师:想一想,这里的“险”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小稻秧到底遇到了什么危险?生2:小稻秧脱险了吗?生  相似文献   

9.
A师:(置身于学生中间,真诚地微笑着)小朋友们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生:好呀!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不知道周杰伦?生:(一听周杰伦,马上来精神,异口同声,振臂高呼)知道!师:知不知道张蕙妹?生:耶!知——道——!师:知不知道谢霆锋?生:(学生的情绪逐渐高涨)知道!师:(语气陡然一转,神秘兮兮地)知不知道孙建锋?生:(惊奇地,摇摇头)不知道。师“:有缘”对面不相识。站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孙建锋。生:大笑。师:一起喊“孙建锋”!生:孙建锋。师:知不知道冰心?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师:不知道的请起立。你们很…  相似文献   

10.
(一)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生: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生:日)这“日”表示的就是——(生: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构成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生:“暮”字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从这个诗题里,我不但知道了时间,还知道了作者是在江边作的诗。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生:我还知道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作者在江边吟诗。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  相似文献   

11.
孙建锋 《湖南教育》2004,(16):33-35
师:(置身于学生中间,真诚地微笑着)小朋友们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生:好呀!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不知道周杰伦?生:(一听周杰伦,马上来精神,异口同声,振臂高呼)知道!师:知不知道张惠妹?生:耶!知———道———!师:知不知道谢霆锋?生:(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知道!师:(语气陡然一转,神秘兮兮地)知不知道孙建锋?(因为是借班上课,课前师生不熟悉)生:(惊奇地,摇摇头)不知道。师:“有缘”对面不相识,站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孙建锋。(生大笑)师:一起喊“孙建锋”!生:孙建锋!师:知不知道冰心?(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  相似文献   

12.
(上课了,师直接指名读题)师:知道作者吗?生:朱熹。师:能用“熹”组词吗?生:晨光熹微。这个词刚在《游天然动物园》里学过。师:还记得“熹”的意思吗?生:早晨的阳光。师: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心里照得亮堂堂的呢?我们来读诗。(生或沉静或略带夸张地朗读起来)师:知道诗写了什么吗?生:池塘。师:什么样的池塘?生:是很清澈很可爱的池塘。师:你说得没错。再读读诗,你能把作者笔下可爱的池塘说具体些吗?(生读,讨论)生:门前的半亩方塘清澈透明,看上去就如同刚刚打开的一面镜子。生:(不太明白)镜子怎么说是刚打开…  相似文献   

13.
(以下撷取的是进行词语教学的一些片段)师:你知道“拮据”是什么意思吗?生:经济情况不好。师:这是字典里的解释,光看字典的解释还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拮据这个词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投影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很拮据。”教师范读句子。)师:你觉得他们家怎么样?生:很困难,很穷。师:困难到什么程度呀?读读这句话再说一说。生: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他们的生活。师:维持几个人的生活?生:六个人。师:这就叫做—(生:生活困难。)我们从字典中查到词语的意思后,应该把——语的意思放到课文中去…  相似文献   

14.
周勇 《湖北教育》2007,(10):35-36
前不久在听一位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研究课上,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情景:师:你知道"天堂"是什么意思吗?生:人死后要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师(脸一沉,面对全班同学):她说得对吗?生(齐):不对!师(生气地):没有好好读书吧?坐下!(又面对全班)不过,她的学习比较差,大家不要歧视她!所有听课老师愕然,再仔细观察那个"闯了祸"的孩  相似文献   

15.
要善“抠”     
“噢,通行证,我就拿。”——这是《列宁和卫兵》中列宁说的一句话。一位老师教学至此,在“噢”字上做了一番文章:师:这里的“噢”是什么意思?生:是列宁想起应该出示通行证。师:列宁不知道应该出示通行证吗?生:知道。师:列宁为什么不主动出示呢?生:因为他工作很多、很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段: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是美妙的意思。也就是“奇怪美妙”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是“稀奇”的意思。(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师: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妙解文题,激发兴趣师:课题中"跨越"是什么意思?生:跨过去。师:你能做个跨越的动作吗?(生离开座位跑跳步跨了一大步)师:(微笑着)你很了不起,不但知道意思,还能做出动作。谁知道"海峡"指哪个海峡?生:台湾海峡。师:为什么说是"生命桥"呢?生:可能和生命有关。师:用木头做的桥叫(木桥);用石头、水泥和钢筋筑的桥叫(石桥);树搭在河上供人们通过的桥叫(独木桥)。  相似文献   

18.
师上节课同学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有谁知道课 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生:课文讲的是猴子捞月亮的事。 师:这个“捞”是什么意思。 生甲:在井里拿东西。 生乙:在水里去取东西。 师:同学们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甲: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生乙:月亮为什么会掉到井里? 生丙: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生丁:猴子什么要倒挂着捞月亮?  相似文献   

19.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1.(故事导入: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师:听完故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师:怎样列式?师:这里的20是怎样算的?生:4个5相加和是20.师:真不错!但如果要加的5越来越多,还用加法计算简便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揭示并板书课题.2.了解学习起点师:哪些同学听说过5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看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生说师板书口诀)师:会说、会背了,那你对5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什么疑问呢?生:我想知道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生:乘法口诀有什么用?生:口诀是怎么来的?师:大家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由猜想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登山的生活照片。师: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吗?生:黄老师。师:对,暑假里,我和同事们一起出去旅游了。你们能看出我在什么地方吗?生:在一座山上。师:是的,这座山海拔2000多米,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知道是什么山吗?教室里立即热闹起来,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