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首先要发生变化,继而影响到教育领域.按照就业变迁的逻辑顺序,分析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就业方式的变化,可以提出教育培训的应对措施,如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多方面培养个体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注重个体性格与品质塑造等.  相似文献   

2.
就业能力是影响高校毕业生是否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在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高职教育存在生态定位模糊、教育生态结构失衡、教育生态链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效能低下。因此,高职教育需要重树职业教育生态价值观念、调整毕业生就业生态位宽度、完善就业能力培养的生态链机制,以切实提高高职教育的生态效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欠缺越来越制约着他们的充分就业.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就业核心能力内涵分析,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实践,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凸显专业发展能力,随时调整自己,最终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当前我国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国情,对弥合我国的就业鸿沟,解决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功能,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四步走:识别和确定就业能力;创新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方式;创新获取就业能力的途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要注意对社会的人才需求的掌握要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教师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涵 《职教论坛》2004,(31):8-10
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专业结构与布局、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以及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就业市场的导向作用.提出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双证制"、开展创业教育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局面,她们常常出现自卑自负、依赖、攀比等心理障碍,这样影响了知识女性人才潜力的充分发挥。转变观念,开展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可以调整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提高就业能力,从而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内因探析及责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质量是反映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内因,指出了高校应有的责任。文章认为高校应面向就业、创新服务,克服教育质量、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欠缺。注重特色和品牌建设,更新就业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提高市场应对能力,担负起促进毕业生就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徐涵 《职教论坛》2004,(11S):8-10
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专业结构与布局、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以及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就业市场的导向作用。提出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双证制”、开展创业教育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具有良好的体系,完备的功能、多元化的方式这就是美国职业教育。美国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紧贴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及时调整专业类别,重在就业的岗位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需要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一方面人们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另一方面受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关键能力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迫于我国现实的就业压力,人们认为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需要,还要加强职业素质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当今大学生就业在我国已成为不争的社会问题。受就业市场、性别歧视、自身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论文以地方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例,对女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从社会体制、教育因素及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提出保障女大学生合法权益,保证女大学生公平就业,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于君 《成人教育》2019,(2):56-6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群体,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工的代际分化在不断加速以及就业流动性趋势多元化。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机会不公、供需脱节以及企业主体缺位等无法满足农民工的教育需求。面对农民工全面城镇化、兼业和创业需求、职业技能和就业结构匹配等方面的新诉求,要从制度、机制、平台、课程等方面全面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及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以皖北地区2000到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依据,对农民工就业能力、市场分割系数、户籍分割系数、行业分割系数以及农民农业纯收入做了分析。研究发现,皖北地区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不完全性,而这种不完全性是由城乡差别、户籍制度、产业结构等多个原因造成的。为解决市场的不完全性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的劳动素质,同时要引导他们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等多途径就业,提高他们的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13.
对324名女校大学生的就业认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校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职业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女生存在自我认知偏差。就业认知是影响女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就业认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昆明市晋宁县是典型的西部农业县,其城乡一体化农村劳动力就业到人力资本、就业服务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此提出建议:1.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2.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构建公平的环境;4.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增强农村劳动力抵御社会风险及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加大的同时,人才市场上的性别歧视日趋明显。究其原因,包括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女大学生自身职业定位出现偏差等方面,要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消除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偏见思想,在教育活动中注重提升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女性教育课程,树立良好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城市化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于我国城镇化有重要的分析与指导作用。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城镇化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回顾城镇化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政策导向与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人口来源、人口的增加与土地利用的扩大、城乡差距扩大以及城市与城市差距扩大等方面。为了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即以人的城镇化为根本、以良好的生态为基础、以提高城镇承载量为手段,以及以城乡融合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新型城镇化基础增强,非农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城镇化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社会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城镇环境质量提高,卫生状况明显好转。但是,城镇化未能与工业化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协同;城镇化进程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对称;第二、三次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呈现扩大趋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二、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比重;增强城市的异质性,加快城市圈建设,努力形成新城镇集群;积极扶持壮大县城,着力建设重点小城镇;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制度,建立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都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universit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other influences on a variety of labour market outcomes for Australian youths aged between 16 and 25. The six labour market outcomes investigated are: occupational status, hourly and weekly earnings, employment, unemployment and full-time work. The study finds that a bachelor’s degree has clear positive effects on each of these youth labour market outcomes, in contrast to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mong men,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show no sizabl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se outcomes. Among women, the higher-level vocational diploma is beneficial for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In no instance ar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onger than that for a bachelor’s degree. Many of these labour market outcomes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prior experiences of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olicies,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expanding and reform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im to ensure that young people quickly secure employment, preferably full-time, and avoid unemployment.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受益面,但也加大了高职学校学生就业的压力。如何提升高职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提高高职毕业生与职业的匹配度,已成为高职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教学理念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校内教学与课程实践,对于高职学生普遍从事的兼职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比较少。文章以高职女生为样本,以兼职工作对于职业期望的关联影响为目标,对兼职工作同高职女生职业能力的影响做了分析,对高职女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