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当说,这既是一个老题目,又是一个新题目。过去把记者叫“跑新闻”的,前些年新闻界还研讨过一阵“脚板底下出新闻”的问题,都涉及这个主题。为什么又说它是新题目呢?目前,有的记者认为新闻不用“跑”也能“泡”出来。到哪里“泡”呢?这样的记者不是“泡”会议,就是“泡”剪彩;不是“泡”宾馆,就是“泡”机关……如此浮在上面,有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采写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老生常谈的老产品,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农业生产中的“四季歌”等等。这些老主题,对现实工作和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报刊所必须报道的,也是读者所需要的。但是,“闻”新则喜.旧则厌,新闻是否有新意决定着新闻的传播范围和深入人心的的程度,如果老主题写成老面孔,则常会令读者感觉索然无味。那么,老主题怎样才能出新意呢?一、深入细致,挖掘新思想。老主题写不出新意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写出新的思想,而是旧曲重弹,陈言连篇。挖掘新闻事件中所具有的精神“火花”,是老主题出…  相似文献   

3.
纵观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见诸报端的一些大事要闻中能够梳理出重要线索.用“起承转合”四个字可以大致粗描出其特征.“起”是亦喜亦忧的“异军突起”,且先按下不表;“承”为持续增长,可谓新常态;“转”指“转型”,仍是老话题;“合”指“融合”,已成新热点. “承”:数字阅读持续增长,数字出版收入提高 2014年4月21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成就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等,认真写好这些老主题,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无疑是具有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如果将这些老主题的新闻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便会失去新鲜感,就不会受读者欢迎。那么,怎样把老主题的新闻写出与众不同的新意来,  相似文献   

5.
车慧 《出版参考》2024,(2):53-55
主题出版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始终引领着文化出版事业发展的航向,成为主流价值导向熔铸人心的一片沃土。新时代新征程,主题出版的内涵不断扩展,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出版社在新时代背景下既要随机应“变”,又要以“不变”应万变,正确处理好主题出版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做强做优主题出版。  相似文献   

6.
如何写出精彩的头条新闻,是许多新老记者关心的问题。梁衡结合自己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屡屡写出头条新闻的经验,总结出头条写作的“三点一线法”。他说——  相似文献   

7.
1、三种类型的稿件有希望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人民日报》编辑部每个月的来稿(包括来信)量都是五位数,采用率在5%左右。刚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也许会问:什么样的稿子能进入那5%?答曰:三种类型的稿件。一为既生动又深刻者,即运用新材料说明新观点;二为以生动取胜者,即运用新材料说明老观点;三为以深刻取胜者,即运用老材料说明新观点。任何一名记者、通讯员,只要他动笔之前,经历了“衡”、“看”、“想”的过程,那他都会采写出这三种类型的稿件。  相似文献   

8.
新闻贵在求新,离开了一个“新”字,新闻就变成了没有新闻意义的旧闻。对于一堆新闻素材,只有抓住其中的“新”字,素材的矿石才能化为新闻的黄金。那么,新闻的新字都是指哪些内容呢?我认为主要有“四新”:即“新”选题、新思路、新角度和新手法。 一、新选题。新选题就是要选择新的主题。主题的新旧与否,是一篇新闻稿件成败的关键。如果你选择的主题是别人写过的主题,那么你据之写成的稿件就会成为“马后炮”不能发表。如果你选择的是别人不曾写过的新主题,你写的稿件稍差也可以经编辑修改后见报。对选好新的主题,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要寻找发现别人不曾写作过的主题。比如,在报纸连篇累牍报道政府部门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奔忙时,你就不要再凑热闹去写政府各部门怎样去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奔忙,而应该开拓新主题去写下岗职工转  相似文献   

9.
在几十年接受“婆婆”们指挥的“媳妇”生涯中,颇有一些摸得着、说得清的愿望,想寄语新老“婆婆”们。为什么非要说说不可?我琢磨着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眼下新老班子交替较多,匆匆上下,新老“婆婆”之间可能交接好业务工作,不一定顾得上传授当“婆婆”的得失与甘苦。  相似文献   

10.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媒体上经常出现,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好这道“家常菜”,并常报常新呢?我们只有不断地策划,不断地出新招,挖掘到成就报道的“创新点”,在“近”、“亮”、“活”、“深”上下工夫,才能做到在新…  相似文献   

11.
如何做好今年“两会”的报道,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会前鲜明地提出要解决如何在这个“老油田”(指“两会”新闻)里“出新油”的问题。他说:编辑、记者力求用新办法找“油”,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新载体,积极探索报道的新领域、新内容、新手段、新形式,进一步扩大新  相似文献   

12.
3年前偶然翻阅过几张老年报刊,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老字号文章:涉老会议、老干老龄工作总结、老年书画摄影展览,内容单调、版式呆板。近日,由于工作关系仔细阅读了几期同城一份省级老年报,不觉眼前一亮:“奇人异事”“生活万花筒”“快乐调色板”“探险旅游”“生活常识讲座”等等,不仅版面内容丰富出新、栏目众多,而且大副彩色照片、图案、线条等交相辉映,真可谓老气尽消、新气扑鼻、看之有神、读之有物!老年报“老气横秋”早有所闻,如今老年性报纸“鹤发”已变“童颜”。我又到图书馆翻阅了几份同类省级老年报,看到的也是同样的“风景”,报…  相似文献   

13.
刘强 《新闻采编》2004,(5):18-20
“深入浅出”在新闻界是个老话题,但它又是一个新课题。就此而言,如何“深入”,如何“浅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之为“知识爆炸时代”。不管怎样称渭,有一点是人们的共同感受,那就是各种新变革、新事物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江珏玙 《出版参考》2022,(10):54-57+53
编辑可以说是出版工作的核心要素,培养新编辑,对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笔者所知的高校出版社新编辑培养中,老编辑的“传帮带”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培养方式。但步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出版的战略环境和技术环境的改变,“传帮带”培养机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老方法需要新路径,探索高校出版社编辑“传帮带”培养机制的新路径,变得十分迫切。本文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出版的新特征新要求,分析“传帮带”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探索让老方法焕发新生机的“传帮带”新路径,以期为高校出版社甚至整个出版行业,提供编辑“传帮带”培养思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守田 《新闻界》2000,(5):50-50
主题是一篇稿件的灵魂和统帅,也就是作者通过新闻事实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和核心。主题好比项链的丝线,有了它,才能串起素材的宝珠;主题好比车轮的轴心,有了它,才能撑起事实的辐条。   这就是说,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本文着重从新闻主题的“新、尖、小”入手,谈谈如何选择和提炼主题。   主题要“新”,富有导向性。新闻贵在“新”,到底什么样的主题才叫“新”呢 ?能够体现当今时代特征,符合当前报道精神的主题才叫“新”。唯有提…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成就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关于老典型的报道,以及大量涉及民生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报道。认真写好这些报道,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无疑是具有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如果将这些老主题的新闻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便会失去新鲜感,就不会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7.
新闻姓新,新是新闻的生命。如何从大量的“老主题”中发掘出新意来,是我们县广播站挠头的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从老主题中扣新角度。表面看来,农业生产的春种秋收,工业生产的产值利润,好象年年如此,但实际上每年每月都有各自的特点,都不一样,抓住这个“不一样”,就能从老主题中扣到新角度。今年年初,我们县只用十五天时间,疏浚  相似文献   

18.
每年冬春,报纸上经常出现雨雪的报道,是个老主题,常见的题目有“瑞雪兆丰年”,但年年这样标,就成了“四季歌”了。怎样使老主题标出新意,编辑要动脑筋,开拓思路。这里抄录几条标题加以比较,也许对读者有些启发。第一类:  相似文献   

19.
蔡玖 《记者摇篮》2009,(9):17-18
“主题报道”在新闻宣传中是一个“老”概念了,特别对我们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来说,“主题报道”早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体裁和宣传手段,可以说是“常规武器”。但是老生常谈并不意味着宣传报道的内容就一定“陈旧”,就一定是受众不愿意听、不愿意看、不愿意读的味同嚼蜡的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20.
这似乎是出乎意料的: 在一个有首都许多出版界人士参加的主题为“如何提高图书质量”的座谈会上,一位很知名的老出版家在讲’95新举措时,竟相当低调地说:先抓“达标”,真地能本本“达标”就不错了…… “达标”再说…… 这又是意料之中的。不信,您静下心来想想。 先想何谓“达标”。恐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